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常见的酸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设计、操作体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学习化学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中感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难点:准确描述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的现象、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法设计:
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自主参加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对学生来说,既是对化学探究活动的一种体验,又是掌握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掌握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教学过程:
1. 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酸的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设计、操作体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学习化学的思路和方法;
3.在小组合作中感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探究新知:酸的化学性质(以稀盐酸、稀硫酸为例)
【活动1】(1)、酸和指示剂作用:
学生小组合作:在点滴板上完成稀盐酸和稀硫酸和指示剂作用的实验,并进行总结归纳规律。
规律: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 ,不能使无色酚酞 。
答疑:点滴板的优点: ,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酸与指示剂作用属于应用性知识,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指出:学生需要认识(独立操作)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所以我设置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酸和指示剂变色的实验,让学生体验操作的乐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再通过学生小组总结归纳指示剂变色的规律,增强记忆。
【环节2】(2)、酸和活泼金属反应:
提问:有镁、锌、铁三位活泼的小朋友和铜不活泼的小朋友不小心掉到稀盐酸/稀硫酸中,你要不要抢救他们呢?请用化学方程式解答问题。
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镁 Mg + HCl = Mg + H2SO4 =
锌 Zn + HCl = Zn + H2SO4 =
铁 Fe + HCl = Fe + H2SO4 =
铜 (不活泼)
观看视频,小组组内评价所书写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属于复习性知识,因此,本环节引导学生回顾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观看视频,巩固酸和活泼金属的反应,与不活泼金属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为后面酸碱盐的学习做了铺垫。
【活动3】(3)、酸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学生小组合作:将生锈铁钉(铁锈Fe2O3)放入酸中,观察铁锈、溶液是否有发生变化?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铁锈+稀盐酸(Fe2O3) 铁锈 ,溶液由 变成 Fe2 O3 + 6HCl = 2FeCl3 + 3H2O
铁锈+稀硫酸(Fe2O3) 铁锈 ,溶液由 变成 Fe2O3 + H2SO4=
氧化铜+稀硫酸(CuO) 铁锈 ,溶液由 变成 CuO + H2SO4==
规律:酸 + 某些金属氧化物 ==
答疑:除锈时 (能/否)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酸中,原因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尝试将酸和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具体化到“稀盐酸和铁锈”“稀硫酸和铁锈”的化学实验,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这两个实验,观察现象,确定酸能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课本提供铁锈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书写并发现在该变化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引导学生书写铁锈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顺理成章得出结论:酸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变化时,化合价不会发生改变。并再次通过氧化铜和稀硫酸发生的化学反应,总结出酸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规律,从而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三、学以致用
探究实验:慧眼识“酸”
白色塑料水槽中有未知溶液A、B,其中一瓶是稀盐酸HCl,另一瓶是蒸馏水。请小组成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验证,鉴别溶液A、溶液B是什么。(方案越多越好)
操作方法 现象 结论
1 (例子)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再分别放入溶液A、溶液B,观察现象。 溶液A中 ,溶液B中 溶液A是 溶液B是
2 (例子)在点滴板上分别放上 ,再分别滴加溶液A、溶液B,观察现象。 溶液A中 ,溶液B中
3
4
设计意图:探索完酸的化学性质以后,马上通过探究实验,利用酸的化学性质,鉴别稀盐酸和蒸馏水,巩固所学。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科考试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能根据实验步骤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操作,能说出或写出实验操作,能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所列物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因此,本环节是课本内容的延伸和扩展,一方面检验所学,另一方面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物质的鉴别,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优带弱,使得各层次学生各尽其智,各有所获,均衡提高。
举手抢答:
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稀盐酸、稀硫酸、醋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酚酞不变色。( )
(2).稀盐酸能和所有的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 )
(3).稀硫酸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因此可用于除铁锈。( )
(4).稀硫酸只能和活泼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 )
(5).稀盐酸与铁锈反应后的溶液是浅绿色的。( )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实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以后,利用简单判断题实现全员快速理解,快速掌握,全员巩固。
四.检查与反馈
1.下列物质中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是( )
①食醋 ②雪碧饮料 ③糖水 ④蒸馏水
A.④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下列物质投入稀硫酸中,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A.锌 B.镁 C.铜 D.铝
3.白蚂蚁会蛀木头,它分泌的蚁酸还能腐蚀很多建筑材料。下列建筑材料最不容易被白蚂蚁腐蚀的是( )
A.钢筋 B.铜制品 C.大理石 D.铝合金
4.盐酸常用作金属表面的清洁剂,是利用盐酸的化学性质中的( )
A.能与金属反应 B.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C.能与石蕊试液反应 D.能与氧气反应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知识与方法进行总结、反馈,包括化学“转化”的思想方法。
+3
-2
第2页 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