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案年级: 九年级 科目:化学 主备: 参与: 审核人:时 间 教学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用语言表达质量守恒定律。2、能用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3、初步学习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含义和基本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学习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建立与初步应用学习难点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学习方法 启发点拨、小组合作 资源利用 实验用品、多媒体教学设计(主备设计、集体研讨) 二次备课(个性化设计)一、预习导学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2、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保持不变的粒子是 和 ,生成的新粒子是 和 ,此实验说明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 不可分。二、合作探究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变化?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作出假设】(1)增大 (2)不变 (3)减少【实验方案】1、白磷在锥形瓶中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观察多媒体演示实验,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及反应表达式,思考出现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 ,放出大量的 ,玻璃管上得气球先变 后变 。 实验结论:天平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表达式: 。思考问题:红热玻璃棒的作用是 白磷,说明白磷的着火点 ,锥形瓶底放入少量的沙的作用是:防止 溅落物炸裂瓶底。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铁钉表面 ,溶液由蓝色变为 。实验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表达式: 。经过实验证明,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的各物质质量 。这个规律叫 。3、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学生合作探究)实验现象:烧杯中有大量 产生。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4、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学生合作探究)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结论分析:反应是有大量的 逸出或参加,如果把气体收集起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仍然 。【深入学习】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有A、B两种物质各5g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A + B → C 充分反应后,发现剩余物质中含有3g A 、2g B 和若干克C,则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分别为_____、____、生成C的质量________。知识点二: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1)你能用图片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吗,那就试试吧!(请以两个水分子为例)(2)说说你在贴图过程中的发现吧?三、课堂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能生成2 L水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C.只有固体、液体间的物质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2.12.4g磷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28.4g,消耗氧气________g3.现有化学反应A+B=C,若mgA和ng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C的质量是( )A、等于(m+n)g B、小于(m+n)g C、大于(m+n)g D、不大于(m+n)g4、化学反应中,不发生改变且能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原理的是下列①---⑥中的( )①物质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原子种类 ⑤原子数目 ⑥原子质量A、① B、②③ C、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四、拓展延伸黑火药的爆炸原理可用下式表示:2KNO3+3C+S==K2S+N2+3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是( ) A、CO B、CO2 C、NO D、SO2【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布置作业 1、课外作业: 《练习册》《优化设计》2、书面作业:印教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