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清明——踏青祭祖走阡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清明”作为节气的内涵以及物候、气候现象
2.认识到“清明”节气也是节日,体悟清明祭祖的由来和意义。
3.学习制作“青团”
二、教学准备
PPT,视频材料
教学过程
(一)清明初印象
1.提起“清明”,你会想到什么?
2.关于“清明”,你有哪些想知道的呢?
3.解析“清、明”字源,理解“清明”
清明——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
(二)节气清明
1.认识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2.了解清明谚语:
节气是指导农民的农事活动,清明可以说是气候谚语最丰盛的时节,有的谚语言说的是农事先后顺序,例如: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前后麦怀胚,谷雨前后麦见芒。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清明秧,立夏苗,小暑穗,大暑谷。
清明睁眼,一棵高粱打一碗
有的是描述气候特征,判断旱涝、冷暖的年景,以及与其他节气的呼应关系,例如: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清明前后一场雨,好似秀才中了举。
清明日雨百果损。
(三)节日清明
1.从节气到节日
汉魏以前,清明主要是与农事活动密切关联的自然节气。那么,清明是什么时候成为我国重要传统节日的呢?这要从介子推的故事讲起。
2.欢乐清明
清明时节的天气清新,明媚和暖,既不冷也不热,是植物发芽生长的好时机,也是人们走出家门,与大自然快乐互动的最佳时机。古人经常长时间观察,也发现了这个秘密,其实,他们可比现在的我们“会玩”多了。
(1)历史上的清明假期
(2)细数清明习俗:插柳、踏青、放风筝、蹴鞠、荡秋千......
3.悲伤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似乎给清明节绘了一笔伤感的基调。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和清明祭祀相关的习俗?
清明时节,你想纪念哪些人?
了解清明祭祀习俗,鼓励环保追思。
(四)美食清明
1.潮汕地区“朴籽粿”、清明螺
2.学做青团
1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