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五单元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五单元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有机合成材料
1. 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初中三年级(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化学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有机合成材料的使用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方面,与人类生活很贴近,如塑料袋、合成纤维制成的衣服等,该内容易于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化合物的有关知识,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甲烷等,对于“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学习难度不大,不过要学生记忆深刻,需要教师在这节课上提供给学生更清楚明白的讲解,帮助其降低学习难度。
本节课内容与其他章节中内容的关系如概念图:
学生对于无机物和有机物的认识,有些是合理的、科学的认知,但也会包括一些不科学的观点。在教授本节课的时候,教师应该设置问题,暴露学生可能的前科学概念,并帮助学生转变前科学概念。
学生可能具有的前科学概念:“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无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
2. 教材分析
《有机合成材料》是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化合物,对有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有机物和合成材料等内容,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本节内容也为以后进入高中深入学习有机物的相关知识打下了理论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以及化学的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地位。
3. 课型
新授课
4.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1. 了解有机物的概念,能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2. 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及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解决方法。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塑料性质的探究及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实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 通过辩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5.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难点: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和用途及塑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录像资料。
(3) 编写教案。
7. 教学课时
一个课时(45分钟)
8.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1. 指导学生填写课本P102的“探究”中的表格;。2. 利用多媒体展示正确的答案。3. 让大家观察表格,完成讨论(1)(2)。 1. 学生认真填写。2. 学生认真纠错。3. 联系表格讨论结果,发言交流。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着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进入有机合成材料的学习。
有机化合物 1. 让大家阅读课本P102,设置问题:化合物分哪两大类?它们有什么区别?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是有机物吗?为什么?2. 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回答问题。3.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做出积极评价。 认真阅读课本,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对有机物有更深的印象。
有机合成材料 1. 让大家阅读课本P103,设置问题:所有的有机物都可以制成有机合成材料吗?2. 教师讲解:有机物分为两种,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是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的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中,有天然的,也有合成的,这种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3. 师生共同总结,多媒体课件展示。 1. 认真阅读课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2. 认真仔细地听教师的讲解。3. 认真和教师一起进行总结。 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总结,有了初步的了解,再进行具体讲解,师生共同总结,使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记忆更深刻。
塑料 1. 提问: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应如何封口?电木插座破裂后能否热修补?为什么?让学生看书理解。2. 多媒体展示实验12-1的录像资料:塑料的热塑性。3. 举例,强调:链状结构的塑料具有热塑性,可以反复加工;网状结构的塑料具有热固性,一经加工成型,受热也不再熔化。 1. 结合生活经验和课本的内容回答。2. 认真看实验视频录像。3. 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 让学生参与塑料的讨论,加深学生对塑料的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合成纤维 1. 提问:我们穿的衣服都是哪种纤维织成的?2. 多媒体展示服装的标签。3. 提问:如何鉴别服装面料是棉、羊毛还是合成纤维的呢?4. 多媒体展示实验的录像资料:棉花、羊毛和合成纤维的区分。5. 师生共同总结,多媒体课件展示。 1. 结合生活经验和课本的内容回答。2. 认真观察标签。3. 结合生活经验回答。4. 认真看实验视频录像。5. 认真和教师一起进行总结。 让学生把生活经验和刚学的书本知识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
合成橡胶 1.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6的文字和图片,设置问题: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具有哪些优良性能?哪些地方用到合成橡胶?2. 教师讲解:合成橡胶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耐高温和不易老化等性能,用于制造轮胎等。 1. 认真听题,思考并回答。2. 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 进一步培养学生建立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基本观念。
“白色污染” 1. 设置问题:“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这类污染呢?2. 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3. 师生共同总结“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1. 结合生活经验和课本的内容回答。2. 认真观察图片。3. 认真和教师一起进行总结。 让学生把生活经验和书本知识融合在一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组织辩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 将学生分为甲(正方)、乙(反方)二大组,正方的论点是“塑料的利”,反方的论点是“塑料的弊”。挑选二位主持人以及双方的组长,适当进行指导。 认真参与其中。 让学生辩证地看问题,树立学好化学的决心,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小结及课后检测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强调重点难点,进行课后检测,以情感教育为主,进一步增强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来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培养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情感。 通过教师提的小结,使同学们及时巩固了所学内容,也进一步增强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9. 教学板书设计
有机合成材料
一、化合物
1、无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
2、有机物
(1)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二、有机合成材料
1、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
2、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三、“白色污染”的危害
10. 教学反思
本课题主要包括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等,让学生认识几大有机合成材料,感受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和光明前景,使成绩好的学生由兴趣向志趣提升,中等生提高兴趣,成绩差的学生增加对化学的好感。学生通过参加辩论的方式,认识到“白色污染”的危害,进一步增强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化合物
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物
无机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