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二、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三、教学模式 探究式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入】练习:小王和小方对竹子中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他们把竹子浸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了一个小孔,看到有气泡从小孔中冒出,就用排水法收集了两瓶气体。第一瓶: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点燃红磷,有白烟生成。把装置放在水中,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10。第二瓶: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推断:(1)竹子中含有哪两种气体?(2)竹子中的这两种气体的含量与空气中相应的两种气体的含量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提问】氧气具有哪些性质【板书】1、物理性质【提问】1、什么是物理性质理性质包含哪些内容【展示】一瓶氧气【讨论】色、态、气味、密度、水溶性【讲解】改变条件氧气 → 液氧 → 固态氧(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演示】实验2-2【讲解】氧气能支持燃烧【提问】如何检验氧气【讨论】现桌上有四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氮气、二氧化碳,如何区别? 倾听思考、猜想口答氧气(或O2)和 二氧化碳( CO2)气体竹子中氧气的含量小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口答观察、讨论氧气: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不易溶于水观察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讨论回答: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如复燃则为氧气讨论回答见投影。 设疑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演示】实验2-3硫的色、态硫在空气中燃烧伸入氧气中【小结】硫+氧气→二氧化硫【补充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板书】 碳+氧气→二氧化碳【演示】实验2-4【板书】 铁在氧气中燃烧【板书】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提问】1: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细沙或少量水2:将打磨过的铁丝为什么绕成螺旋状?3:铁丝的末端为什么系上火柴杆?【强调】实验前在瓶底铺一层沙或少量水【提问】课本P30讨论题【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可以支持燃烧,可以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观察现象;在空气中:1、淡蓝色火焰 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在氧气中:1、蓝紫色火焰 2、放热 3、有刺激性气味记忆观察现象:发出红光;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观察现象 在空气中 不能燃烧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变成黑色的固体【回答】1、防止集气瓶破裂。2、增大铁丝受热面积。3、引燃铁丝。互相讨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练习】见投影 完成练习【布置作业】课本P32 2、3、4 背诵记忆氧气的性质及反应现象板书设计课题2、 氧气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支持燃烧硫+氧气→二氧化硫碳+氧气→二氧化铁+氧气→四氧化三铁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