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3 元素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属于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内容之一。本单元的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既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本单元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学习化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想像、模型等方式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这节课是接着《分子、原子》和《原子的结构》之后,让学生从微观世界又到宏观世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因为元素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有难度,这是教学难点。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这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会写、能用,明白它的含义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如:0~9九个数字可以组成无数的电话号码,构成电话号码的元素就是0~9九个数字,这样的例子很多。由此学生很容易就能了解,我们身边种类繁多的物质就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从学生开始学习化学的那一课开始,已陆续接触到一些物质的符号,如O2、N2、CO2、等。要求学生能认识并说出它们的名称,知道这些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上专用的。因此,本课时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是容易掌握的。只是需要时间去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对元素定义的死记硬背而不能认识其含义,常见的元素符号记忆不牢固,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单质和化合物概念不清。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符号。2.过程和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及元素符号(读法 写法 用法)(2)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同时配以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入:补钙的食物有哪些?原因:都含有钙元素 学生回答 联系生活体现化学存在于生活中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板书:一、元素请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几种物质的构成:氧化汞、氧气、水、二氧化碳。讨论:这三种物质在构成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预习学生相互讨论:氧化汞→氧化汞分子→氧原子氧气→氧分子→氧原子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都含有氧原子 进一步巩固物质构成的知识,认识到不同物质中可以含有相同的原子。[讲述]我们将质子数为8的所有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将质子数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1、定义元素: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元素1氢6碳8氧11钠 [讨论]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展示】:练习 倾听学生看书,找出元素的概念并做上记号学生结合上表资料不难得出: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总结: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思考、回答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善于从表格数据中找规律得结论。2、物质宏观组成氧气(O2) 由氧分子构成(微观) 由氧元素组成(宏观)讲解: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如:不能讲氢、氧两个元素[探究]: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是否改变? 分析:铁二氧化碳氯化钠讨论课本的两个反应总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运用知识迁移应用[小结]要求学生找出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四者间的关系元素的分布说一说: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观看课本两幅图学生回答:记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 培养综合分析能力二、元素符号[问题] 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如何书写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要规范,注意一大二小的特点。[练习]下列元素符号书写错误的是:氯(cL)、铜(cu)、钠(Na)、碳(c)、氢(H)、2、元素符号有什么意义?如:N、O【练习】 看教材中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表,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回答:N表示氮元素,还表示一个氮原子;O表示氧元素,还表示一个氧原子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加强对元素特点的应用【本节课总结】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畅谈 回顾作业:基础训练 元素 复习 巩固加强[板书设计]课题3元素一、元素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物质组成二、元素符号1、书写2、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