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众多的河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的大江大湖。2.能够说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3.通过比较归纳出我国南、北方河流不同的水文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地图、比较柱状图、填写表格等活动,提高读图分析能力。2.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切身经历、已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使初步形成探究学习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我国大江大湖的壮阔美景,开阔的眼界,增强的爱国主义情怀。2.通过对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学习,知道河流湖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加强保护河流湖泊珍惜水源的主人翁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主要的内外流河,我国南北方河流的不同特征。2.教学难点:我国南北方河流的不同特征。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读图法、讲授法等四、教学用具: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图;中国干湿状况图;部分城市降水量柱形图,部分河流流量图。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今年有没有尝过这种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的水产吗?(大闸蟹)它最有名的产地在哪里呢?(阳澄湖)再看一下这幅图片,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呢?(黄浦江,这是一条贯穿上海的河流)过渡:我们生活在江南水乡,河流、湖泊就在我们身边,并且时刻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河流与湖泊,了解他们的基本概况。新课讲解:主要的河流1.复习回顾六年级世界河流的相关知识教师:在六年级我们大家学习世界河流与湖泊时,还记得与河流有关的地理概念有哪些吗?学生回答:源头、入海口、干流、支流、流域等等(教师展示PPT的图片)过渡:每一条河流都是有始有终,学生打开地图册,完成活动一:找出以下河流,分别找到其汇入的海洋。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核对答案拓展:为什么我国大部分河流都注入太平洋?(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故经常提到“一江春水向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河向东流”)教师总结:我国大部分河流注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那么是不是我国所有的河流都流入海洋呢?学生:不是,有些河流不注入海洋。老师:同学们在地图册上有没有看到呢:能举出例子吗?学生:塔里木河教师总结:在我国内陆地区,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有些河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有些河流沿途蒸发、渗漏,最终消失在沙漠中,对于这些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之为内流河,内流河和外流河、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教师:按照河流的归宿,河流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内流河所在的区域,称为内流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称之为外流区,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和外流河之间界限分明,大家看到这条分界线,是否觉得很熟悉呢?学生:和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吻合河流的水文特征教师:要了解一条河流,除了以上所讲的内容,我们还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呢?学生:河流的特征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师:区域辽阔,河流众多,每一条河流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之为水文特征。由于外流区面积广大,区内的河流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们来观察以下这几幅图(教师展示图片),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河流甚至同一条的不同河段,河流的水文特征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河流的众多方面中,以河流的水文特征最为重要,其中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河流的汛期、流量、含沙量、结冰期。学生依次在书上找出每个水文特征的含义。过渡:外流区域面积大,河流之间差异也比较大,我们以秦岭-淮河为界,将其分成两大区域进行比较。教师:展示我国每种水文特征的地区分布规律,总结不同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完成表格:流量大小 汛期长短 有无结冰期 含沙量大小以北地区 小 短 有 多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 大 长 无 少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过渡:刚才研究了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那内流河有什么样的水文特征特点呢?展示塔里木河流域图,塔里木河的水源主要来自哪里?汛期出现在什么时期?为何会出现断流现象?(塔里木河水源主要来自于高山的冰雪融水,)总结:我国西北地区处于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内流河,像塔里木河的水源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河流形成汛期,由于途径沙漠,蒸发量大,加上近年来沿途用水增多,使断流现象加剧。七、作业布置:预习题:课文“黄河”基础题:练习册P19提高题:书P50—P53的思考题八、教学反思在“各大洲河流考察团”活动以及在世界著名河流概况介绍的基础之上,符合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学生基本上可以做到准确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并归纳出判断河流的流向的方法——依据地势高低。但是在此处利用亚洲河流的地形图时,利用率不高。可以强化亚洲的中部较高的地形,并结合青藏高原在中国的实际情况,将“百川东到海”的“东”进一步强化。让学生结合图册,猜出湖泊的名称。此环节以及总结环节——河流湖泊吉尼斯记录的趣味性较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现场气氛较好。但是本环节对于湖泊概况介绍可能较为单薄,在信息量上进一步充实,可能更好。从世界河湖的概况介绍再回到钱塘江、西湖,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并结合对于家乡河湖的已有认识,来说一说河湖的作用,现场学生们基本能够顺利的讲出。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引出保护钱塘江的话题,呼吁学生将保护行为落实到社会实践之中。课后,需要教师对于社会实践的方法作进一步的讲解,将课堂的生成性贯彻到实际之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