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案

资源简介

溶液的形成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 一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是学习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基础。这一课题包括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 在前面的八个单元中学习过的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学生接触到的很多试剂就是溶液,在后面酸、碱、盐的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反应又将涉及到溶液,因此在 此之前帮助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2. 教学目标分析
①知识与技能:认识溶解现象: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能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②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在探究实验中学习为提高效率合理分工;练习在实验目的的指导下分析实验现象。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小组讨论与探究实验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间的关系
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溶液的形成过程
关键:溶液的特征
二、学法指导
在 前面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已接触到溶液及溶液的形成,在学习过程中要将感性认识理论化、系统化,这就要从微观角度认识溶液形成的过程,打开视野,理解溶液的 概念范畴。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乳化原理。借助探究实验了解乳浊液与溶液的区别。在探究实验中要做到分工合理,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现象。在列举实例的基础上认 识到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我们其实是生活在溶液的世界中。
三、教学过程
展示一些五颜六色的液体,问同学们想知道什么?
要想解决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来共同学习溶解现象,它将会为同学们展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将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中,如将食盐分散到水中制成盐水……你还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 所形成的混合物有哪些用途?……
师:大家已经了解了生活中一些物质能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那么有没有想过,物质在分散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现象?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课题一,探究这个问题。
1、活动与探究: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将实验现象填入表中
实 验 实 验 现 象
泥土加入水中 液体浑浊,静置后产生沉淀
食用油加入水中 液体浑浊,静置后分为上下两层
高锰酸钾加入水中 溶解,液体变成紫红色
食盐加入水中 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
蔗糖加入水中 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
2、由相关现象得出悬浊液、乳浊液概念
如果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并举例判断。
如果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并举例判断。
3、讨论:高锰酸钾、食盐、蔗糖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
动画演示
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强调:溶液的基本特征为均一的、稳定的
讨论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异同点:
不同点 共同点 举例
分散颗粒 静止后现象 分散特征
溶液 分子或离子 无明显变化 均一的、稳定的 混合物 食盐溶于水中
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 产生沉淀 不均一、不稳定 粉笔灰分散到水中
乳浊液 小液滴 产生分层 不均一、不稳定 植物油分散到水中
练习:举例区分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面粉分散到水中( ) 植物油分散到汽油中( )
酒精分散到水中( ) 煤油分散到水中( )
冰块分散到水中( ) 硫酸铜分散到水中( )
4、溶液的概念、组成及溶质溶剂的区分
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质 ——被溶解(分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溶剂的区分:
溶质 溶剂
固态、气态物质溶于液态物质时 固、气态物质 液态物质
两种液体互溶 量少的液体 量多的液体
溶液中有水或不指明溶剂时 其他物质 水
练习: 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NaCl的水溶液(食盐溶液) 碘的酒精溶液(碘酒)
植物油的汽油溶液     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KNO3 溶液       硫酸铜溶液
澄清石灰水        双氧水
医用酒精       盐酸
5、由油腻的菜盘子引出乳化及生活中乳化的应用
活动与探究
乳化现象:原本油与水互不相溶,加入一定试剂,使油的小液滴均匀的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
讨论:衣服上的油渍可用洗涤剂洗,也可以用汽油洗,原理是否相同?
6、课后探究:如何加快物质溶解的速率?
四、教学后记
溶 液是常见的一大类物质,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应从学生熟悉的物质入手,通过对熟悉的物质的分析归纳,将学生对溶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溶解过程的 微观理解比较抽象,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更加直观。在生活中的溶液的讨论环节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化学学科的社会 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乳浊液及乳化现象教材介绍的比较简单,可组织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 中完成的,要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交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