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温州市经开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0月份月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1九上·温州月考)下列对表1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表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渊源(部分)观点1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观点2 欧洲两大军事对抗组织的出现观点3 德国的崛起与欧洲各国的军备竞赛观点4 巴尔干危机埋下战争祸根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军事对抗B.英国与德国矛盾的激化C.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D.欧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2.(2020九上·吴兴期中)这次国际会议把“强权战胜公理”和“弱国无外交”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中国也在战胜国之列,但因为贫弱,依然改变不了原有的处境。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A.处置德国和对战争后的世界作出“安排”B.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C.遏制日本,确立太平洋新秩序D.商定如何建立亚洲政治经济新秩序3.(2021九上·温州月考)“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李大钊的这篇《青春》最初应发表在( )A.《申报》 B.《民报》C.《新青年》 D.《解放日报》4.(2021九下·瓯海开学考)钱玄同,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他曾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他提出“文学之用典(典故)已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他的主张与当时社会上正兴起的思想一致的是(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C.提倡新文学,反对就文学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2021九上·温州月考)报刊,一直都是记录历史的一种重要工具,《申报》、《大公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较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阅读以下信息,回答问题。5.《申报》时评:“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时期6.《申报》1919年5月15日头版:“敝报等公决:自五月十四日起不收日商广告并日本船期进市商情等,特此公告。”该公决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保路运动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7.(2021九上·温州月考)1918—1919年,李大钊先后发表《庶民的胜利》和《新纪元》,以“世界革命的先声”和“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来评论某一历史事件。他评论的是(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辛亥革命C.十月革命 D.五四运动8.(2021九上·温州月考)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宣言:“依靠彼得格勒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胜利起义,代表大会已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一宣言的通过是基于( )A.沙皇专制统治正式结束B.俄国不愿退出世界大战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C.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结束D.十月革命取得伟大胜利9.(2021九上·台州开学考)区别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对象不同10.(2021九上·温州月考)与表2中共产党人数大量减少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时间 1927.4 1927.8 1934.9 1937.1人数 5.7万 1万多 30多万 4万多表2 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表A.南昌起义、土地革命 B.秋收起义、红军长征C.反革命政变、红军长征 D.反革命政变、土地革命11.(2021九上·温州月考)下列对北伐战争的总结,正确的是( )①基本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三大军阀的主力②胜利进军的最主要原因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③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作战勇猛,为独立团赢得了“铁军”的称号④由于军队不断取得胜利,国民政府的政治中心从广州迁到了武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0九上·吴兴期中)某同学在自己编写《伟大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①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②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③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④八七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2020九上·嘉兴期中)某中学在国庆期间组织“重走长征路”的研学活动,下列最契合活动主题的路线是( )A.井冈山—遵义—吴起镇—延安 B.瑞金—遵义—贵阳—会宁C.井冈山—遵义—泸定桥—会宁 D.瑞金—遵义—昆明—会宁二、非选择题14.(2021九上·温州月考)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让我们一起完成一次关于辛亥革命的项目学习。整理历史年表:1894,兴中会成立1903,邹容撰写《革命军》1905,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1906,浏阳、萍乡起义1907,镇南关起义、安庆起义、浙皖起义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1911年5月,保路运动1911年10月,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退位诏书寻访伟人足迹:(示例:檀香山寻访兴中会成立的地点,兴中会是近代第一个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影响深远。)续写历史思考: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件叫做 A 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 B精神的自觉。这回革命,……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大的意义……为什么要纪念这个意义?为要我们把这两种自觉精神,越加发扬,越加普及,常常提醒,别要忘记。——摘引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根据辛亥革命大事记,概括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推翻清王朝做了哪些努力?(2)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檀香山、东京、广州、南京等地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请你结合他的革命经历,任选一地列出寻访的地点并说明它的重要影响。(3)请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文中A: B: 处;并续写文中“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大的意义……”。 15.(2021九上·温州月考)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积极发挥旗帜引领作用,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的纪元】俄国十月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举旗定向】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的宣传。1920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据《上海通史》《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等整理【红旗招展】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曾说:“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法国的巴黎公社和俄国的十月革命,都是首都的暴动。主要在首都夺去了政权,就是全国革命的胜利。……而中国革命却不是这样,城市革命处于低潮时,可以到乡村去,继续革命。”【重整旗鼓】1933年,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据地的一切大权……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如果再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党和红军必将被完全断送……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整理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走向成熟】从大革命失败到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这十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善于总结人民斗争的成功经验,而且善于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错误,把中国革命不断地推向新的阶段。——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1)请根据上述知识梳理图,为课堂设计两个问题。(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3)指出中国在“继续革命”的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思想。(4)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生死关头”作出的抉择。(5)运用史实,证明“从大革命失败到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的正确性。(要求:表述简洁,逻辑严谨)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一战前,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意奥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以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为导火线,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ABD三项解读最准确,不符合题意;C项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解读不准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解读历史图表。2.【答案】A【知识点】凡尔赛体系【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强权战胜公理 ”“弱国无外交”“中国”“战胜国”“改变不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商讨战后世界秩序的问题及处理德国的问题,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之一,仍被大国强权左右,不但未收回主权,还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B项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的是华盛顿会议,不符合题意;C项遏制日本,确立太平洋新秩序的是慕尼黑阴谋,不符合题意;D项商定如何建立亚洲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是雅尔塔会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分析材料的能力。3.【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主张探寻新的救亡之道,体现了青年学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联系所学,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新青年》最初发表李大钊的这篇《青春》,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4.【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文学之用典(典故)已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说明钱玄同提倡新文学。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提倡新文学,反对就文学与的钱玄同主张一致,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题干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答案】5.A6.C【知识点】五四运动;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洋军阀割据,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五四运动的史实。5.根据题干“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可知,这一时局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中国从西进入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中,分裂为几大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军阀割据混战。A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出现题干时局,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6.根据所学知识,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敝报等公决:自五月十四日起不收日商广告并日本船期进市商情等,特此公告。”反映了商人参加了五四运动,拒绝日货。A项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五四运动与题干公决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答案】C【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世界革命的先声”和“世界革命的新纪元”,结合所学可知是:这一历史事件是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十月革命是李大钊评论的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十月革命。识记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重点识记十月革命的内容与意义。8.【答案】D【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解析】【分析】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代表工人、士兵的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依靠彼得格勒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胜利起义,代表大会已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一宣言的通过是基于十月革命取得伟大胜利。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十月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理解并识记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经过和影响的相关史实。9.【答案】B【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因此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ACD三项都不是区别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不符合题意;B项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是区别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及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掌握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10.【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据图表可知,1927年共产党员人数下降主要是由于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造成了共产党员人数下降。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长征途中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大量红军战士牺牲,党员数量才出现了严重下降。ABD三项与表2中共产党人数大量减少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反革命政变、红军长征与表2中共产党人数大量减少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共产党人数大量减少的原因,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1.【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北伐仅仅一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的军队,重创了张作霖的军队。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张作霖的势力没有被消灭。①不正确;胜利进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作战勇猛,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C项②③总结正确,符合题意;④说法不准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识记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12.【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之后,渡过了湘江。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翻过大雪山,通过草地,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进行战略转移的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B项①②④与史实不相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13.【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及瑞金进行长征。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然后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ACD三项和“重走长征路”的研学活动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瑞金—遵义—贵阳—会宁是最契合活动主题的路线,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红军长征的过程与途经地区的先后顺序。14.【答案】(1)建立革命的组织;宣传革命的思想;发武装起义。(2)东京,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颁布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确立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建立了共和政体;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创办黄埔军校。(3)民族;民主;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它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从辛亥革命大事记中可知,“兴中会”“同盟会”属于建立革命的组织,“邹容撰写《革命军》、在民报上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体现了宣传革命的思想;“浏阳起义、黄花岗起义……”体现的是发动武装起义;(2)檀香山: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取“振兴中华”之意。从此,孙中山决心“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东京:孙中山在东京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颁布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确立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建立了共和政体。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创办黄埔军校。(3)材料中提到“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指的是要维护中国主权,反抗外国侵略,中国人要认识到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所以第一件应该是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指的是中国人要当家做主人,所以第二件应该是民主精神的自觉;“空前绝大的意义”指的是辛亥革命的意义。【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重点理解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立等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做该题的关键是掌握孙中山的革命过程。15.【答案】(1)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是什么?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2)上海有最多的工人,阶级基础好;马克思主义传播广;建立了早的共产主义小组。(3)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4)中国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5)为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国共产党人发动南昌起义,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秋收起义失败后,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俄国十月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了根据上述知识梳理图,为课堂设计两个问题,与提供材料相关即可。如: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是什么?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2)由材料【举旗定向】可以看出,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上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成为工人运动中心,《新青年》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对全国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3)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中国在“继续革命"的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思想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4)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5)依据课本知识可知,为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国共产党人发动南昌起义,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秋收起义失败后,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答案为:(1)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是什么?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2)上海有最多的工人,阶级基础好;马克思主义传播广;建立了早的共产主义小组。(3)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4)中国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5)为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国共产党人发动南昌起义,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秋收起义失败后,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点评】本题考查了俄国十月革命、中共一大召开、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遵义会议、南昌起义、八七会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材料分析题形式呈现,依据所学和题意解答。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温州市经开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0月份月考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1九上·温州月考)下列对表1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表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渊源(部分)观点1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观点2 欧洲两大军事对抗组织的出现观点3 德国的崛起与欧洲各国的军备竞赛观点4 巴尔干危机埋下战争祸根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军事对抗B.英国与德国矛盾的激化C.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D.欧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一战前,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意奥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以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为导火线,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ABD三项解读最准确,不符合题意;C项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解读不准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解读历史图表。2.(2020九上·吴兴期中)这次国际会议把“强权战胜公理”和“弱国无外交”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中国也在战胜国之列,但因为贫弱,依然改变不了原有的处境。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A.处置德国和对战争后的世界作出“安排”B.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C.遏制日本,确立太平洋新秩序D.商定如何建立亚洲政治经济新秩序【答案】A【知识点】凡尔赛体系【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强权战胜公理 ”“弱国无外交”“中国”“战胜国”“改变不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商讨战后世界秩序的问题及处理德国的问题,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之一,仍被大国强权左右,不但未收回主权,还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B项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的是华盛顿会议,不符合题意;C项遏制日本,确立太平洋新秩序的是慕尼黑阴谋,不符合题意;D项商定如何建立亚洲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是雅尔塔会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分析材料的能力。3.(2021九上·温州月考)“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李大钊的这篇《青春》最初应发表在( )A.《申报》 B.《民报》C.《新青年》 D.《解放日报》【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主张探寻新的救亡之道,体现了青年学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联系所学,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新青年》最初发表李大钊的这篇《青春》,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4.(2021九下·瓯海开学考)钱玄同,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他曾加入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他提出“文学之用典(典故)已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他的主张与当时社会上正兴起的思想一致的是(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C.提倡新文学,反对就文学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文学之用典(典故)已为下乘,若普通应用之文,尤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说明钱玄同提倡新文学。AB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提倡新文学,反对就文学与的钱玄同主张一致,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题干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2021九上·温州月考)报刊,一直都是记录历史的一种重要工具,《申报》、《大公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较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阅读以下信息,回答问题。5.《申报》时评:“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时期6.《申报》1919年5月15日头版:“敝报等公决:自五月十四日起不收日商广告并日本船期进市商情等,特此公告。”该公决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保路运动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答案】5.A6.C【知识点】五四运动;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解析】【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洋军阀割据,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五四运动的史实。5.根据题干“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可知,这一时局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中国从西进入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中,分裂为几大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军阀割据混战。A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出现题干时局,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6.根据所学知识,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敝报等公决:自五月十四日起不收日商广告并日本船期进市商情等,特此公告。”反映了商人参加了五四运动,拒绝日货。A项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五四运动与题干公决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2021九上·温州月考)1918—1919年,李大钊先后发表《庶民的胜利》和《新纪元》,以“世界革命的先声”和“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来评论某一历史事件。他评论的是(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辛亥革命C.十月革命 D.五四运动【答案】C【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世界革命的先声”和“世界革命的新纪元”,结合所学可知是:这一历史事件是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十月革命是李大钊评论的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十月革命。识记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重点识记十月革命的内容与意义。8.(2021九上·温州月考)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宣言:“依靠彼得格勒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胜利起义,代表大会已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一宣言的通过是基于( )A.沙皇专制统治正式结束B.俄国不愿退出世界大战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C.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结束D.十月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答案】D【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解析】【分析】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代表工人、士兵的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依靠彼得格勒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胜利起义,代表大会已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一宣言的通过是基于十月革命取得伟大胜利。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十月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理解并识记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经过和影响的相关史实。9.(2021九上·台州开学考)区别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对象不同【答案】B【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因此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ACD三项都不是区别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不符合题意;B项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是区别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及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掌握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10.(2021九上·温州月考)与表2中共产党人数大量减少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时间 1927.4 1927.8 1934.9 1937.1人数 5.7万 1万多 30多万 4万多表2 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表A.南昌起义、土地革命 B.秋收起义、红军长征C.反革命政变、红军长征 D.反革命政变、土地革命【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红军长征【解析】【分析】据图表可知,1927年共产党员人数下降主要是由于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造成了共产党员人数下降。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长征途中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大量红军战士牺牲,党员数量才出现了严重下降。ABD三项与表2中共产党人数大量减少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反革命政变、红军长征与表2中共产党人数大量减少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共产党人数大量减少的原因,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1.(2021九上·温州月考)下列对北伐战争的总结,正确的是( )①基本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三大军阀的主力②胜利进军的最主要原因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③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作战勇猛,为独立团赢得了“铁军”的称号④由于军队不断取得胜利,国民政府的政治中心从广州迁到了武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北伐仅仅一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的军队,重创了张作霖的军队。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张作霖的势力没有被消灭。①不正确;胜利进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作战勇猛,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C项②③总结正确,符合题意;④说法不准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识记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12.(2020九上·吴兴期中)某同学在自己编写《伟大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①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②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③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④八七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之后,渡过了湘江。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翻过大雪山,通过草地,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进行战略转移的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B项①②④与史实不相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13.(2020九上·嘉兴期中)某中学在国庆期间组织“重走长征路”的研学活动,下列最契合活动主题的路线是( )A.井冈山—遵义—吴起镇—延安 B.瑞金—遵义—贵阳—会宁C.井冈山—遵义—泸定桥—会宁 D.瑞金—遵义—昆明—会宁【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及瑞金进行长征。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然后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ACD三项和“重走长征路”的研学活动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瑞金—遵义—贵阳—会宁是最契合活动主题的路线,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红军长征的过程与途经地区的先后顺序。二、非选择题14.(2021九上·温州月考)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让我们一起完成一次关于辛亥革命的项目学习。整理历史年表:1894,兴中会成立1903,邹容撰写《革命军》1905,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1906,浏阳、萍乡起义1907,镇南关起义、安庆起义、浙皖起义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1911年5月,保路运动1911年10月,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退位诏书寻访伟人足迹:(示例:檀香山寻访兴中会成立的地点,兴中会是近代第一个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影响深远。)续写历史思考: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件叫做 A 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 B精神的自觉。这回革命,……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大的意义……为什么要纪念这个意义?为要我们把这两种自觉精神,越加发扬,越加普及,常常提醒,别要忘记。——摘引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根据辛亥革命大事记,概括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推翻清王朝做了哪些努力?(2)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檀香山、东京、广州、南京等地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请你结合他的革命经历,任选一地列出寻访的地点并说明它的重要影响。(3)请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文中A: B: 处;并续写文中“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大的意义……”。 【答案】(1)建立革命的组织;宣传革命的思想;发武装起义。(2)东京,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颁布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确立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建立了共和政体;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创办黄埔军校。(3)民族;民主;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它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从辛亥革命大事记中可知,“兴中会”“同盟会”属于建立革命的组织,“邹容撰写《革命军》、在民报上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体现了宣传革命的思想;“浏阳起义、黄花岗起义……”体现的是发动武装起义;(2)檀香山: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取“振兴中华”之意。从此,孙中山决心“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东京:孙中山在东京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颁布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确立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建立了共和政体。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创办黄埔军校。(3)材料中提到“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指的是要维护中国主权,反抗外国侵略,中国人要认识到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所以第一件应该是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指的是中国人要当家做主人,所以第二件应该是民主精神的自觉;“空前绝大的意义”指的是辛亥革命的意义。【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重点理解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立等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做该题的关键是掌握孙中山的革命过程。15.(2021九上·温州月考)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积极发挥旗帜引领作用,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的纪元】俄国十月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举旗定向】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的宣传。1920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据《上海通史》《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等整理【红旗招展】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曾说:“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法国的巴黎公社和俄国的十月革命,都是首都的暴动。主要在首都夺去了政权,就是全国革命的胜利。……而中国革命却不是这样,城市革命处于低潮时,可以到乡村去,继续革命。”【重整旗鼓】1933年,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据地的一切大权……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如果再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党和红军必将被完全断送……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整理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走向成熟】从大革命失败到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这十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善于总结人民斗争的成功经验,而且善于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错误,把中国革命不断地推向新的阶段。——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1)请根据上述知识梳理图,为课堂设计两个问题。(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3)指出中国在“继续革命”的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思想。(4)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生死关头”作出的抉择。(5)运用史实,证明“从大革命失败到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的正确性。(要求:表述简洁,逻辑严谨)【答案】(1)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是什么?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2)上海有最多的工人,阶级基础好;马克思主义传播广;建立了早的共产主义小组。(3)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4)中国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5)为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国共产党人发动南昌起义,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秋收起义失败后,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俄国十月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了根据上述知识梳理图,为课堂设计两个问题,与提供材料相关即可。如: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是什么?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2)由材料【举旗定向】可以看出,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上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成为工人运动中心,《新青年》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对全国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3)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中国在“继续革命"的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思想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4)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5)依据课本知识可知,为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国共产党人发动南昌起义,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秋收起义失败后,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答案为:(1)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是什么?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2)上海有最多的工人,阶级基础好;马克思主义传播广;建立了早的共产主义小组。(3)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4)中国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5)为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国共产党人发动南昌起义,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秋收起义失败后,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点评】本题考查了俄国十月革命、中共一大召开、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遵义会议、南昌起义、八七会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材料分析题形式呈现,依据所学和题意解答。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温州市经开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0月份月考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经开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0月份月考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