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微课名称 《人类与大自然》授课对象 小学五年级理论基础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学说、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教学目标 知识内容 知道生命的起源与人的来由。技能内容 能陈述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能用行动爱护大自然。态度内容 认同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树立人与自然亲密、和谐、共生的理念。学情分析 受这次疫情的影响,不少学生可能知道为了自身健康,以后不能再吃野味;不少学生可能也从网络上或者家人的交谈中隐约知道了蝙蝠跟这次疫情有关。但关于这次疫情的由来,学生获得的信息并不一定是全面且客观的;并且受思维深度和视角广度的限制,很多四至六年级学生甚至未曾从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这一角度来思考过这次疫情带给我们的教训与启示。心理老师的这节课带着同学们一起认识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启发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同学们树立起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健康生命观。教学重难点 通过讲述生命的起源和人的由来,阐明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配音乐)同学们,你听过清晨小鸟清脆的鸣叫声么?你见过绚烂花间穿梭忙碌的蜂蝶么?你喜欢日暮时分在树木葱茏的林间绿道上散步么?还记得彼时彼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么? 设计意图:在静谧悠扬的音乐声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词带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狭义的大自然 师:狭义的大自然,指的是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自主发言,聆听教师讲述。 设计意图:由“我们吃的大米和鸡肉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入手,追根溯源,逐步引导学生明确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那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衣食父母”,并得出结论“我们应该善待并关爱大自然”的主题。 广义的大自然 师:广义的大自然,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客观物质世界。也就是说,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众多成员之一,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有的同学可能还不太明白,那老师接下来就要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说起。 生:观看视频“生命的起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树立大自然中的其他生物与人类是同根同源的生命平等观,进而树立克制私欲,敬畏自然,杜绝杀戮的理念。 四、课堂小结——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 师:人类该如何维系与大自然的这种“亲密、和谐、共生”的关系呢?.....请让我借用《精灵梦叶罗丽》中王默在灵犀试炼时的一句话来做个总结吧。 生:观看视频“人类与自然”。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总结,使课堂主题得以升华“人类只要正确运用智慧,合理地满足欲望,人类也可以是促进这个世界进步的存在!”。 五、作业布置 师:今天的课后作业是和父母一起讨论“如果蝙蝠消失了会怎样?”下次课晶林老师要邀请你分享你和父母的讨论结果。 六、教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