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案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训练,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思考、审题、分析、计算的能力;
(2)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3) 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同一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质量。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显示:镁在空气中燃烧反应方程式
提问:以镁在空气中燃烧为例,请同学们思考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引入新课: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可表示为:
2Mg + O2 ====== 2 Mg O
48 32 80
48克 (32)克 (80)克
(24)克 (16)克 40克
讲解:这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求出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二、推进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学生阅读课本102页例题1,思考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设疑: (1)涉及到了哪个反应?
(2)已知的物质和需计算的物质各是什么?
(3)已知的物质属于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需计算的物质属于反应物还是生成物?
(4)解题步骤分几步?
学生思考后,教师提问总结。
讲解:解题步骤:
设:设未知量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配平)
关:找关系、摆数据(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计量数的乘积,然后再写出已知量与未知量,并写在化学式下面。)
列:列出正确的比例式,计算正确答案
答:
2、学生练习,教师点拨:
(课件显示练习题,学生练习计算)
(1)计算16g硫在空气中燃烧,能得到多少二氧化硫?
学生演板,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讲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①、根据物质的组成,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实际是求各化学式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边化学计算数的乘积比,是属于纯净物之间的质量比。因此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除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必须准确无误外,在计算时还必须将纯量代入方程式。
②、注意解题格式的书写要规范化。
③、注意单位和精确度要求。
(2)将3.6 g水完全电解,可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课件显示计算过程,学生自查,学生总结。
(3)在实验室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若制取6.4g铜,需要氧化铜质量是多少?
学生互相交换计算过程,学生互查
小结:三个要领:1、步骤要完整;
2、格式要规范
3、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1、准确书写化学式
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3、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02---103页例题2:
思考:例题2和例题1的解题过程不同之处是什么?
课件显示练习题: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若要制得48g氧气需要纯净的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
课件显示计算过程,学生做完后对照自查。
三、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步骤、方法,懂得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反映物质的变化规律。通过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有利于合理的利用资源,实际意义很大。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生产中,所用原料很多是不纯的,计算时必须将纯量代入方程式。
四、课堂练习:课本103页“练一练”
五、作业: 课后习题: 1题写在书上
2、3题写在作业本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