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原子的构成粒子及电性,并在此基础上能通过分析、推理得出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及核电荷数与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以及分层的简单规律。3.观察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4.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自主研学通过预习完成下列空白或问题一、原子的构成(原子的定义: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1.原子的构成原子2.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 3.原子核居于原子的 ,在原子中占的体积 ,电子绕着原子核 。 二、核外电子分层排布1.科学家是怎样定义电子层的 2.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观察课本图中一些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说出其中每一部分代表的内容吗 合作探究一、原子的结构问题一: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的 和核外带 电的 构成的。 问题二:原子核又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原子核问题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核电荷数= = 问题四:观察表中不同原子中各微粒的数目,你能找出哪些规律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氢 1 0 1碳 6 6 6氧 8 8 8钠 11 12 11氯 17 18 171. 。 2. 。 3. 。 4. 。 知识拓展:一个质子的质量和一个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一个电子的质量大约是一个质子质量的。问题五:决定原子质量的主要是 数和数。 二、核外电子分层排布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电子层共有 ,电子离核距离越远,电子的能量越 。 2.原子结构示意图3.由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 。 (2) 。 (3) 。 4.列表比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性质。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稀有气体原子你的收获:学习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你准备如何解决 哪些同学的表现值得学习。 学以致用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的电子数2.在原子结构中不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A.质子 B.中子C.电子 D.原子核3.某些花岗石材料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50 B.86C.136 D.2224.不显电性的一组粒子是( )A.质子、中子、电子 B.原子核、原子、分子C.中子、电子、原子 D.中子、原子、分子5.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 (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 (5)带正电的粒子是 ; (6)带负电的粒子是 ; (7)不带电的粒子是 ; (8)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 ; (9)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 (10)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 。 参考答案自主研学一、化学变化 1.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正电荷 中子 负电荷2.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且电性相反,相互抵消而不显电性。3.中心 很小 高速运转二、1.电子的运动区域 2.略合作探究一、问题一:正 原子核 负 电子问题二:质子 正 中子 不带电问题三: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问题四:1.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3.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4.不同种原子质子数不同问题五:质子 中子二、1.一到七层 高2.电子层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最外层有一个电子 +11指的是核内有11个质子3.(1)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 (2)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 (3)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4.小于4个 易失电子 活泼 大于等于4个 易得电子 活泼 一般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学以致用1.D 2.B 3.B 4.D5.(1)分子、原子 (2)原子 (3)分子、原子 (4)质子、中子 (5)质子、原子核 (6)电子 (7)分子、原子、中子 (8)质子、中子 (9)电子 (10)质子、电子1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学习目标1.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及离子的带电情况,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会查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解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自主研学1.什么叫离子 什么叫阳离子,什么叫阴离子 2.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形成带 电荷的 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 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形成带 电荷的 离子。例如:钠与氯气反应,每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 ,每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 3.以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 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表达式Ar= 合作探究一、离子的形成1.交流学习: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 阅读图文,试着解释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2.离子的概念: 。 阳离子: 。如: 。 阴离子: 。如: 。 3.离子符号的意义:二、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以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的 ,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在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 。 思考: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有何区别 3.查阅如下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磷、铝、氮、碳、钠、硫、镁、钙你的收获 。 学以致用1.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1)原子种类 (2)化学性质 (3)相对原子质量 (4)原子的电性 (5)原子核 (6)电子层数 (7)最外层电子数A.(1)(3)(5) B.(2)(4)(6)(8)C.(2)(5) D.(1)(5)2.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A.①②③表示的是三个原子B.③表示的原子是非金属原子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D.①②表示的化学性质相似3.Al3+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的确切意义是( )A.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B.铝原子有3个电子层C.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D.3个铝离子4.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A. B.C. D.(1)表示原子的粒子是(填序号,下同) ; (2)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 (3)表示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粒子的是 。 5.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铕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63B.铕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63C.铕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2D.铕元素原子的质量为1526.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对它进行研究:(1)第11号元素的名称是 ,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它的离子符号为 。 (2)从上表中我们还可以探究出以下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 、等于 。 (3)研究表明:从第二周期中3号~9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们分析第三周期中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是 。 参考答案自主研学1.带电的原子叫离子,带正电的叫阳离子,带负电的叫阴离子。2.4 失 正 阳 4 得 负 阴 钠离子 氯离子3.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质量合作探究一、1.钠与氯气反应,每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每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钠离子带正电,氯离子带负电,相互吸引结合成氯化钠。2.带电的原子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 Al3+、Na+ 带负电的离子 Cl-、O2-3.“2”表示2个镁离子 “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Mg2+”表示1个镁离子二、1.一种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 比值2.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是真实存在的质量,单位为“克”或“千克”,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个相对比值,单位为“1”。学以致用1.A 2.D 3.C4.(1)ABD (2)AC (3)BC5.A6.(1)钠 金属 失去 Na+(2)核电荷数 质子数(3)原子半径逐渐减小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3.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学案.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3.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学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