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学习目标1.记住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和温室效应。自主研学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比空气 ,溶解性: 。 ①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意大利的“死狗洞”,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却晕倒了。这是为什么呢 ②将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自学课本找出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 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合作探究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①分组实验一:在烧杯内放两只高矮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将收集的一集气瓶二氧化碳缓缓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现象: ,结论: 。 ②分组实验二:向刚才集满二氧化碳的软矿泉水瓶内加入半瓶水,立即扭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现象: ,结论: 。 ③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 (补充)固体二氧化碳又名 ,用途: 。 2.化学性质①补充实验1:用试管取少许实验二中软矿泉水瓶中的水,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实验现象。猜想: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可能是 。 证明:自己实验,参考课本P118[实验65],利用实验桌上的仪器证明你的猜想。Ⅰ Ⅱ Ⅲ Ⅳ现象分析结论: ,化学方程式: 。 ②补充实验2:用试管加热实验二中软矿泉水瓶中的水,观察现象。现象: ,结论: ,化学方程式: 。 ③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 ,化学方程式: 。 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自学课本119~121页,完成以下问题:(1)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为什么要做灯火试验 怎样检验 (2)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哪些广泛用途 各利用了它的哪些性质 (3)什么原因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高 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什么后果 根据二氧化碳的来源,可以采用什么办法来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 学以致用1.下列图示是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2.全球气候变暖正成为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N2 B.O2C.H2 D.CO23.实验室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色污渍,其成分是 ,化学式为 ,写出其形成的化学方程式: 。此污渍 (填“能”或“不能”)用水洗掉,清除此污渍的方法是 ,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如图所示的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Y,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进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 )A.X是CO2,Y是石灰水B.X是O2,Y是稀硫酸C.X是N2,Y是稀盐酸D.X是CO,Y是石灰水5.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明一起探究下列问题。(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 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 (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3)当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时,可以观察到广口瓶中的澄清石灰水 ,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6.潍坊市具有丰富的石灰石矿产资源。有一矿山上的石灰石样品只含二氧化硅杂质(二氧化硅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取粉碎后的样品15 g放入锥形瓶中,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收集到气体的质量为4.4 g。试回答:(1)选用粉碎的矿石样品与选用块状的矿石样品分别与盐酸反应,前者的优点是 。 (2)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参考答案自主研学1.无色 气体 无味 大 能溶于水 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集中在山洞的下部,而且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②密度大于空气。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和水反应,CO2+H2OH2C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合作探究1.①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②矿泉水瓶瘪了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③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干冰人工降雨、作制冷剂等2.①二氧化碳可能和水反应生成酸Ⅰ.变红色 酸使石蕊变红色 Ⅱ.不变色 水不能使石蕊变色 Ⅲ.不变色 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 Ⅳ.变红色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酸使石蕊变红色 结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H2O+CO2H2CO3 ②红色溶液又变成紫色 碳酸又分解了 H2CO3H2O+CO2↑③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3.(1)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使人因缺氧而窒息。(2)1.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化学性质) 2.灭火(既有物理性质又有化学性质) 3.化工原料(化学性质) 4.气体肥料(化学性质) 5.制冷剂——干冰(物理性质)(3)一方面,化石燃料的消耗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却因为天灾和人类的乱砍滥伐而不断减少。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可以采取的措施:a.尽量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燃料;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学以致用1.D 2.D3.碳酸钙 CaCO3 CO2+Ca(OH)2CaCO3↓+H2O 不能 加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4.A5.(1)光合 (2)左移 (3)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6.(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速率加快 (2)66.7%1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学习目标1.记住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了解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及防护措施。自主研学阅读课本一氧化碳部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①一氧化碳有什么样的颜色和气味 它能溶于水吗 ②一氧化碳燃烧放出热量并产生 色火焰,说明一氧化碳具有 性,它是煤气的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一氧化碳为什么能使人中毒 怎样防止煤气中毒 合作探究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观察探究一瓶一氧化碳,可得出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为: 。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氧化碳的毒性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跟血液里的 结合,使血液里的这种物质不能很好地跟 结合,致使人体缺 而中毒。 [讨论]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2.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 3.为什么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有一种难闻的气味 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观看一氧化碳燃烧的实验,记录现象并分析。现象: , 结论: , 化学方程式: 。 (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观看实验,记录现象并分析:现象: , 结论: , 化学方程式: 。 讨论:在上述反应中,还原剂为 ,氧化剂为 。 思考:你知道煤炉中发生了哪些反应吗 写出煤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一氧化碳的用途(1)因为一氧化碳能燃烧,所以 。 (2)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 。 学以致用1.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中C、CO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B.反应都必须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C.反应前后C、Cu、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D.反应导出的气体都有毒,需进行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2.下列做法存在事故隐患的是( )A.在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煤气中毒B.在应用泡沫灭火器时,应先检查出气孔是否被堵塞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做灯火试验D.点燃CO气体前,应先检验其纯度3.要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A.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B.将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D.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4.区别CO2、CO、O2三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 B.用燃着的木条C.用澄清石灰水 D.用灼热的氧化铜5.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1)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 你的改进方法是 。 (2)实验开始时,是先给氧化铜加热,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 。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参考答案自主研学①无色无味,难溶于水。②蓝 可燃 2CO+O22CO2 ③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室内通风。合作探究1.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1)血红蛋白 氧气 氧[讨论]1.如果煤气泄漏,室内通风不良,或生煤炉火的房间不装烟囱,都有可能导致煤气中毒。2.不能预防煤气中毒,因为CO难溶于水。3.因为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煤气泄漏不易被察觉,所以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少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以在泄漏时提醒人们。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然后开窗通风。(2)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2CO+O22CO2(3)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CO+CuOCu+CO2 CO CuO思考:2CO+O22CO2 C+O2CO2 2C+O22CO C+CO22CO3.一氧化碳可以作燃料 一氧化碳可以冶炼金属学以致用1.A 2.A 3.A 4.B5.(1)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用酒精灯点燃尾气 (2)先通CO (3)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CO+CuOCu+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学案.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学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