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学案 (学生版)班别: 组别: 姓名: 评价:【课标要求】1.“法治教育”主题中“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理 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2.“革命传统教育”主题中“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 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 大成就,实现了从几千年 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 的伟大飞跃,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学习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回顾历史和阅读教材探索我国民主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2、法治观念:通过分析保障民主的制度,拥护我国的各项民主制度,成为民主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3、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通过分析民主形式,懂得关心社会,知道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了解时政,自觉提高民主素养,增强民主意识【学习重点】正确认识民主价值【学习难点】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初读本框内容,标注出重点问题及答案。2、探究案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答案在书上能找到的就勾画,找不到完整答案的,就要动笔写在本卷空白处。一、【预习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29-36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1.如何认识民主?(4分)2.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4分)3.为什么需要法治体现、保障民主?(4分)4.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8分)二、导入新课:ppt出示材料“史上最牛公章”想一想:这体现出了村民什么思想?三、[探索案]探究一:民主的足音【学习目标一】1.畅所欲言:你心目中的“民主”是什么样的?2.阅读教材P30,完成对“认识民主”内容的填写:(书上做好笔记)①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思想;②民主价值要求:( )人当家作主;③民主价值的实现:民主( )和( )的建立。④选择民主道路的决定因素:具体( )。3.回顾历史,阅读教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索我国民主的发展历程:(书上做好笔记)1840年以来近代中国,未实现“还权于(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追求( )进步、救亡图存的中国人带来新的希望。1921年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 )为己任。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 )的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真正确立。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教师小结:社会主义民主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4阅读教材32页“探究与分享”和33页正文,归纳:为什么需要法治体现、保障民主?(书上做好笔记)探究二:新型的民主【学习目标二、目标三】(书上做好笔记)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这一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新”在哪里?或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请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①从本质特征上看:②从民主特点上看:③从民主形式上看:④从制度保障上看:四、【评价训练案】(一)判断改错题1.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民众需求。( )改:2.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改: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最广泛的民主。( )改:4.选举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改: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改:5.“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描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改:(二)单项选择题1.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民主保证它的公民享有许多基本权利;民主可以保证公民拥有广泛的个人自由;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上述民主价值实现要靠( )①民主形式的建立 ②民主制度的建立 ③民主风气的形成 ④民主口号的设计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民主,这说明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 )A.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 B.领导阶级的执政意愿C.它的民主实现形式 D.它的具体国情3.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这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是( )A.最管用的民主 B.最广泛的民 C 最真实的民主D. 最公平的民主4.发扬民主,共商国是,同心协力,谋划未来,找到最大公约数。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是( )A. 民主选举 B. 民主监督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这有利于( )①丰富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②人民间接行使民主权利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6.2022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事。“部长通道”“代表通道”“委员通道”如约开启,部长、代表、委员与媒体、大众零距离交流,亿万人民与盛会同频共振。这体现了 ( )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生命力②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权利不断扩大③民主决策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白皮书强调,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B.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C.各国的民主道路和民主形式是相同的D.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因为(A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党的领导并驾齐驱、相互制约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选举民主这一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A.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材料分析题:聚集两会,共商国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2年全国两会部分资料:两会 名称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欠全体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窿会议第十三届全酿员会第五次会议参会出席人员 从全国选出的290。名全国人大代表; 来自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噸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 民族和港'澳台同胞等2087名政协委员热点 聚焦 纲要(草案)如何体现新理念、新格局? “三农”工作重心如何实现转移? “民生清单”如何回应百姓诉求重大 议程 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檢冈要草案……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的哪些民主制度 (2分)(2)结合材料,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的 (6分)探究二1. ①从本质特征上: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②从民主特点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③从民主形式上: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④从民主制度上: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有具体的制度给予保障。判断题:1.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民众需求。提示: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2.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最广泛的民主。提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4.选举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提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提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形式权力的根本途径。6.“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描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示: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材料分析题答案】(1)材料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①材料中“热点聚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②材料中“参会出席人员”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③材料中“重大议程”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谛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