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A、知道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B、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2、过程与方法:A、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B、 通过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及五带的划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B、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地球公转示意图及公转产生的意义。难点:地球公转产生的意义。二、课前预习导学:图、文、模型结合,利用刺激感官,通过合理想象理解并记忆知识。三、课堂学习研讨:探究获知一: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读课本图1.19,掌握北半球的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的时间,太阳直射哪里;四季所包含的月份。2、读课本P11图1.19,讨论四个节气对应的北半球、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并记住如何判断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四个节气对应的位置。3、地球从春分日到夏至日、从夏至日到秋分日、从秋分日到冬至日、从冬至日到春分日的运动过程中,太阳的直射点是怎样移动的,昼夜长短是如何变化的?4、地球公转的影响: 的变化、 的变化、 的划分。5、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6、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7、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探究获知二: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分界线及特点1、读课本图1.20,地球上分为哪五带?范围如何?分别有什么特点?2、我们是依据什么划分出了这五带呢/3、参照课本图1.2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课本12页活动题的第2题四、课内训练巩固:五带名称 纬度范围 特点 五、课后拓展延伸:1、下列地理现象不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 A、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B、昼夜交替 C、二分至二至日的产生 D、四季交替 2、一年中,赤道有几次阳光直射:( ) A、一次 B、两次 C、没有 D、3次 3、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我国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平分 D、出现极昼现象。 4、下列日期中的何时全球昼夜平分( ) A、元旦 B、夏至日 C、冬至日 D、春分、秋分日 5、一年中白昼最长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下列节日中,符合“太阳直射点正在南移,但仍直射北半球”这一事实的是( )A、国际劳动节 B、中国建军节 C、国际妇女节 D、中国国庆节7、我们平常所说的春季包括 、 、 月,夏季包括 、 、 月, 秋季包括 、 、 月,冬季包括 、 、 月。 六、课后习得反思: 同学们,经过一节课的学习,你可能会发现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比较难懂,也正说明你的挑战来了,那么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呢?有哪些内容还未掌握,赶紧记录下来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