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合理利用网络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合理利用网络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热点聚焦
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
2021年7月20日,《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83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94.9%。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连续两年保持增长,超三分之一小学生学龄前开始上网。报告显示,手机是未成年网民的首要上网设备,使用比例达到92.2%。未成年人参加粉丝应援的也达到8.0%,其中主要参与者为初中生!
思考:你认为当代未成年人该如何当好网络时代的“原住居民”,
网民群体呈现的“低龄化”趋势
课堂小调查
打游戏
看视频
聊微信
学知识
你平均每星期上网多长时间?
你上网时主要在做什么?
2.2 合理利用网络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意识和习惯;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
能力目标:学会理性的参与网络生活;掌握正确地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方法。
知识目标:知道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了解网络规则。
学习工具
交往平台
互联网
提高媒介素养
获取新知
促进沟通
完善自我
媒介素养
选择能力
——
是否浏览?
理解能力
——
是否消化?
质疑能力
——
是否正确?
评估能力
——
是否有用?
媒介素养一般是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vs
长时间会出现眼睛涩胀,腰酸背痛。
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
个人隐私信息泄漏。
和家人情感交流减少,影响沟通。
过分依赖,思维能力下降,养成惰性。
……
网络带来的困扰
没时间写作业
没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没时间看书
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沉溺网络,学会“信息节食”。
网络色情
网络暴力
网络恐怖
网络诈骗
网络谣言
回顾上节课所学,请举例在网络上有哪些不良信息?怎么办?
我们要学会辨析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注意
信息
出处
1
关注
官方
信息
2
对信息进行多方 验证
3
辨识
信息
内容
4

他人
求助
5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带有诽谤、造谣的信息,对当事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且同一条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过多数量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信息属于网络造谣行为的范畴。
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对网上造谣攻击他人者,将由公安机关基于警告、有法律所得的,没收非法所得,对个人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罚。
  民事责任:
  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刑事责任:
  有可能涉嫌诽谤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非法经营罪、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罪名。
某中学的贴吧内,一个网名叫“天龙”的学生,发布了大量小林同学的照片,其中有的照片明显丑化小林。照片发布后,引发了一些嘲讽小林的跟帖。
(1)你怎样看待贴吧里的这种现象?
(2)如果你是小林,你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为什么?
道德角度:不尊重他人,是对自己言行不负责的表现。
法律角度: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权,是违法行为。
不会。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
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怎样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①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
②不制造和传播谣言
③不泄露他人隐私
④不恶意攻击他人
⑤不宣泄负面情绪
1、怎么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知识总结
①要提高媒介素养,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沉溺网络,学会“信息节食”。
③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④遵守道德与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2、怎么传播网络正能量?
①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②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知识总结
合理利用网络
合理利用网络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传播网络正能量
提高媒介素养,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学会“信息节食”
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抵制不良信息
遵守道德和法律
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传播正能量
要求
知识结构
课堂总结
理性参与
网络生活
传播
网络正能量
合理
利用网络
①提高媒介素养
②学会“信息节食“
③辨析网络信息
④遵守道德,遵守法律
①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②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课堂练习
1.读漫画《倡议书》。响应此倡议,青少年应( )
A.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B.自觉抵制网络谣言
C.积极获取网络新知
D.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B
2.2022年3月,国家网信办启动了“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重点开展打击网络首播,短机频领域乱象等,提出要全面清理“色,开,怪,假,俗、赌”等各类违法违规播短频。这要求我们( )
①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②专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远离网络直播
③学会辨析各种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④学会“信息节食”,不可沉溺于网络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B
3.《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提出,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这些规定要求网民(  )
①恪守网络道德,依法行使权利 
②完善法律法规,净化网络空间 
③加强自我约束,放弃言论自由
④遵守网络规则,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据调查,大多数青少年选择将微信作为与朋友沟通的媒介,会把网上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加入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会在微信朋友圈里晒自己、家人或朋友的照片,他们相信微博、微信朋友圈里所有信息的来源都是可靠的。材料二 近年来,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违法犯罪事件频发,不法分子通过一些违法违规的网络服务平台,获取个人身份信息和账号信息,大肆实施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此,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集中开展了对涉及网络诈骗等多发性犯罪的网络服务平台的专项整治。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青少年普遍使用微信,但缺乏安全意识和信息辨别能力。
(2)结合材料二,说说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开展网络服务平台专项整治的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打击网络犯罪,整顿网络秩序,维护网络安全,促进网络文明。②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公民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④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3)请你谈谈青少年在网络时代应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①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
③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⑤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传播正能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