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够说出聚落的含义。2.通过观察相关景观图片,正确辨认聚落的类型。3.通过观察、对比相关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正确描述不同聚落的景观差异。4.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分析不同聚落的景观图片及说明材料,初步了解聚落的位置、分布及民居建筑等方面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比较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2.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教法】采用观察分析法、讨论法、案例分析、列举法等。【学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1教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请同学观察下面两幅图(城市和乡村),观察思考:这几幅图是哪儿里?(边展示,学生边回答,教师强调这分别是上饶市区和我们所在的秦峰乡。)总结图中的上饶市与秦峰乡都是我们大家居住的地方,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地区。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板书标题)讲授新课(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归纳提升)(1)、聚落的定义。(2)、聚落的分类。1、世界上的人们都居住在不同地方,有些人居住在乡村,有些人居住在城市。所以,我们把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图片中的乡村聚落就是我们上饶的著名景点,被称为最美乡村的婺源,城市聚落的图片则是我们江西的省会城市—南昌。大家可以发动脑经思考一下,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有什么差异性?你们可以结合自己父母、家人在乡村或者城市的生活和工作来谈。(活动)老师来做个小调查:有哪些同学的父母是留在乡村的?举手。哪些同学的父母是在城市工作的?举手。那我们先请父母在乡村的同学来聊聊你爸爸妈妈在乡村平常都会做些什么工作?(学生发言)再请父母在城市的同学来说说父母在城市里都做些什么工作?(学生发言)2.多媒体展示农村、牧村、渔村、林村这四种乡村聚落图片,从图片分析住在这里的人们主要从事的工作。教师讲述:乡村和城市是聚落的两种形式。乡村聚落依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农村、牧村、渔村和林场等不同的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农业上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工作。(3)、城乡景观差异。1.多媒体展示(乡村),(城市)图片及图表,结合教材P81—85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小组合作探究发现)2、结合“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等图片填写下面表格内容:观察这两组图,比一比并说出它们的差异。注意阅读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可从以下几方面比较:房屋密集度、高度,道路修建情况,商店、学校、医院、农田、果园、池塘的多少,自然景观改变的大小等情况。)教师小结:而导致城乡景观如此大的差异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方式的不同。过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承转: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4)、聚落与环境1.展示地形图,分析三地的自然环境。提示学生从地形、河流、交通考虑。现在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几千年前,有一个原始部族的首领,带领他的子民寻找理想的家园,让我们一起帮帮他吧!在1、2、3地中你会选择哪里?说说你的理由。教师:我们也可以结合我们自己的居住地上饶市为例,分析促进上饶市发展成为城市聚落的条件有哪些?(文字和视频资料)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聚落的形成离不开哪些条件?(1) 气候、土壤、地形、水源、交通、以及其他社会经济条件。承转: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也验证了这里道理。(多媒体展示: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的分布。)教师: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点?教师:环境不仅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同时由于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呈现的分布形态也千差万别。(多媒体展示:图片1:平原地区呈团状分布的聚落;图片2:山谷地区呈带状分布的聚落)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不同地方的聚落,探究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2)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多媒体展示:请你设计)请你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特点设计与其相适应的民居,并说出你的设计理念。教师: 现场分组。多媒体展示:图片1:炎热、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区;图片2:炎热、干旱、多风沙地区……教师:我们看一下这种自然环境下的民居有何特点?1.炎热、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区: 2.炎热、干旱、多风沙地区:3.温带草原地区: 4.黄土高原地区: 5.寒带地区: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风格不同,既能适应的自然环境,又体现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活、文化习俗等。课堂总结:经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教学反思本节内容主要运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运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其解析身边的事物,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练习: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1.下列哪个聚落不属于乡村聚落( )A.北京中关村 B.318林场 C.奥奇牧村 D.盛渔村2.下列关于聚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同时出现 B.城市聚落人口密度大,商业、服务业发达C.聚落是指只有三家五户的小村落 D.人类先有城市聚落,再有乡村聚落3.一般情况下,聚落主要分布在( )A.干旱的荒漠地区 B.地势高峻的高山地区C.气候严寒的两极地区 D.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