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学生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并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2.过程和方法: 通过讨交流、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重点 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写法难点 元素的概念教学方法对比探究、合作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法教 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现在正是长身高的时候,当你的身高比同龄人矮时,医生会建设你吃什么东西?(二)课前抽测请画出钠原子、钠离子、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三)元素1.元素的定义投影 表格一 表格二从上表里,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 交流讨论小结:1、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6,这样的原子都是碳原子。2、原子中的质子数都是6,而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是不同的碳原子。引出概念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反思升华 质子数为12的一类原子,称为 。质子数为7的一类原子,称为 。 学生自由发挥,回答问题。完成抽测学生发现原子结构上的异同之处。学生们发言。学生阅读。学生回答。 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让学生接触元素的特征。让学生回忆旧知,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了解学生们的发现。进入本节的学习重点。元素的概念的运用。。拓展延伸:元素是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一类粒子的总称。对不对?归纳总结:元素的种类由 决定。讨论交流: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了吗?原子变化了吗?元素变化了吗?2.元素的特点:提问:元素是一个 概念,元素是用来描述物质的例:KMnO4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3.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4.元素的存在:(四)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采用的是 2.书写原则:一大二小3.元素符号的意义补充: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的元素符号 都可以表示物质强调:元素符号前面有系数,就只表示微粒个数!老师引导学生小结第一格表示的信息(五)趣味活动1.挑战10秒2、配对3、竞猜(六)学后反思(七)布置作业完成课后题及基础训练 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学生合作式学习,归纳问题的要点。学生完成练习一从化学式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学生完成练习二学生阅读教材,查找答案学生练习书写学习完成练习三学生做笔记 。这节课我学到了:我存在的疑惑是: 层层递进发问,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巩固元素的概念培养自学归纳能力,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同类演练部分,为防止学生不会书写化学式,特提供了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加强对物质与元素、分子、原子关系的理解和运用了解人体营养健康与元素息息相关。利用谐音记忆,降低难度,增加学习兴趣练习元素符号的书写。为以后化学式的书写作铺垫,降低了难度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竞赛活动,调动学习检测的积极性,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和归纳小结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