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 2023年时政解读及原创模拟试题062(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时政热点】 2023年时政解读及原创模拟试题062(含答案)

资源简介

【时政热点】2023年时政解读及原创模拟试题(总第51期)
政治、经济版块
1
1、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五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致贺信。
考点链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
2
2、2021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2.18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11.8%。
考点链接: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建生态文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3
3、经中央军委批准,全军统一制发军(警)士相关证件,9月1日起正式启用。
考点链接:加强人民军队正规化建设;维护军人合法权益。
社会、法律版块
4
4、最高法发布重点打击六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考点链接:坚持依法治国;法律的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5

5、人社部25日介绍,十年来,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考点链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的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持续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五届中非媒体合作主题为“新愿景新发展新合作”。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五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致贺信:中国和非洲国家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非媒体在增进互信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等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中非媒体合作论坛成立十年来,为中非媒体增进对话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中非媒体应()
①继续秉持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共同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②促进中非文明交流互鉴、深化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③努力做人文交流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全球发展的促进者
④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统计,2021年全国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2.18 万亿元,较 2020 年增长约11.8%,比当年GDP增速高3.7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直接贡献率为1.8%。这体现我国积极谋求发展的策略是促进发展()
A.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
B.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C.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
D.中国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
3,2022年6月21日,教育部举行“教育这十年”系列发布会: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有20.7万所学校、1.58亿名学生、1057万名教师,2012-2021年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从1.17万亿元增加到2.29万亿元,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50%以上。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原因是()
①教育是我们当前的强国之路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幸福生活奠基
④教育是解决我国当前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最高法发布重点打击六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人民法院今年4月开展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以来,截至7月底全国法院受理养老诈骗刑事案件共1394件,包括非法集资案件906件,诈骗案件455件,其他类型案件33件:开庭审理养老诈骗一审刑事案件693件,宣判一审刑事案件603件1579人二审案件122 件377 人。此外,专项行动以来,全国法院执行养老诈骗案件财产20亿余元。这有利于( )
①厉行法治,坚持公正司法维护正义
②坚持依法治国,打击养老诈骗犯罪
③帮助老年人提高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
④从根本上提高老年人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人社部25 日介绍,十年来,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失业水平保持低位,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低于预期控制目标。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平稳,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这表明()
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党和政府只关心提高城镇就业和收入水平
④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主观性试题:
6.“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科技助力】
活动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时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这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乘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东风”,数字政府建设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1)乘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东风”,数字政府建设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的依据有哪些
【数字政府】
活动二: 从“线下跑”向“网上办”、由“分头办”向“协同办”,政务服务正从政府供给导向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数字应用促进民生服务、企业发展、灾害预测、应急管理等领域更加高效,政府治理方式有了极大拓展和创新。
某省级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统计
平均承诺时限压缩 51.13%
事项实现网上可办 99.55%
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 89.77%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建设数字政府创新实现社会智慧治理的启示
【公民参与】
活动二:面对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数字政府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
(3)作为公民在数字政府建设中如何行面对厉行法治与依法行政
参考答案
ABCAC
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和网络社会的崛起,给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带来了深刻变革,显著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建设数字政府是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政府变革回应,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完善数字政府治理体系已成为政府改革的主旋律之一。数字政府建设关键不在“数字”,而在于“治”,回归政府治理本位才能抓住对数字政府的基点理解。因此,注重并加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开放性是数字政府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要求,也是加快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
(2)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举措。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必须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数字政府效能的必然选择。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织牢防护网,到智慧城市建设中通过“数据大脑”集成警务、交通、城管等各种应用场景,为群众提供订单式优质服务,一项项数字政府建设成果,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从根本上讲,数字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从解决群众关切的现实问题入手,才能确保数字政府建设更加贴近实际、有效管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涉及方方面面。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推进,公共服务领域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从“线下跑”向“网上办”、由“分头办”向“协同办”,政务服务正从政府供给导向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数字应用促进民生服务、企业发展、灾害预测、应急管理等领域更加高效,政府治理方式有了极大拓展和创新。这也决定了,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必须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统筹推进各行业各领域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发挥数字化在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职能的重要支撑作用,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数字政府建设,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面对数字时代的新要求,需要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水平。过去信息传递慢、反馈周期长,现在实时传递、动态跟踪,打破时空限制;过去是“人找服务”,现在通过大数据分析转向了“服务找人”。也要看到,面对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数字政府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另一方面要强化系统思维,健全科学规范的数字政府建设制度体系,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乘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东风”,数字政府建设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我们就一定能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数据开放首先应做到信息公开。通过网络留痕加强电子监察,通过公开透明加强公众监督,通过便捷知情加强政务参与,进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其次,数据开放重在数据资源的利用。数据开放促进了政务数据、企业数据、社会数据的融合,促进了社会公共信息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共享与可获取,可以有效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社会治理智能化、民生服务精细化个性化。同时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治理能力,加强隐私脱敏保护和安全保密防护,做好数据安全的依法监管和风险防范,最大限度为数据开放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