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3.2 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3.2 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简介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现象的愿望。
5.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大气的削弱作用及保温作用
6.教学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削弱作用 课件演示太阳暖大地的过程: 问:大气中的什么削弱了太阳辐射? 归纳总结: 图示强调太阳并非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看图描述过程 小组思考讨论回答 白天晴天比阴天温度高的原因 归纳总结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学会理论解释实际例子 学以致用 体会大气的重要性 加深知识 埋下伏笔:太阳不是大气的直接热源。那大气的热来自哪里?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问:大地增温后,大地的热量给谁啊? 课件演示大地暖大气的过程: 承上启下,总结: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看图描述过程 小组思考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体会地面辐射的重要性 加深知识
问:从大气的作用分析晴天与阴天,哪种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差(日较差)比较大? 看图描述过程 小组思考讨论回答 晚上晴天比阴天温度低的原因 学生较容易便得出结论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学会理论解释实际例子 学以致用 体会大气的重要性
问: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过夏季最低温的地区? 一日内温差为什么如此大? 课件演示图片: 小组思考讨论回答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学会理论解释实际例子 学以致用 体会大气的重要性
大气的保温作用 问:在晚秋和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还是多云的夜晚?为什么?怎样预防? 小组思考讨论回答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学会理论解释实际例子 学以致用 体会大气的重要性
总结 课件演示关系图: 归纳总结 加深知识
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主要是因为此时(  )
A.①强 B.②弱
C.③弱 D.④强
7.学习评价
充分照顾学生的学情,知识层层铺垫,层层深入,使学生能承上启下,前因后果地分析知识点的联系。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学习热情非常高。课堂气氛活跃、自然。从练习效果反馈,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还是很理想的,做到了学以致用。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析生活中的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