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微课名称 追求完美的圈圈授课对象 六年级学生理论基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和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认识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而小学高年级的主要教学内容首先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由此可见,认识自己尤其是自我悦纳是小学高年级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满足了生理、安全、归属与爱的需要之后,尊重的需要就变得非常重要,而满足了尊重的需要,个体才更可能去追求自我实现。随着生活越来越好,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了满足。同时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朋友圈,绝大多数学生和父母的关系也比较融洽。此时,正是他们发展尊重需要的时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积极悦纳自己是帮助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步。教学目标 知识内容 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明白接纳缺点的必要性。技能内容 了解心中的理想自我形象,明确努力的目标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实现理想自我。态度内容 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自我悦纳。学情分析 进入青春期初期的六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道德判断也逐渐从他评转向自评。课堂调查显示,每个班都有个别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优点,超过一半的学生更关注自己的缺点而不是优点,很多学生都会因为自己有缺点而苦恼。因此,有必要引导六年级的学生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获得悦纳自己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能够自我悦纳。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1分钟) 圈圈原本是一个快乐的圆。 但是有一天, 它听到别人说它是一个残次品, 因为一个圆是不应该有残缺的。 于是它决定找回自己丢失的那个角, 变为一个完美的圆。 设计意图:用圈圈的故事创设情境,我们可能因为别人的评价就盲目追求完美。引发学生反思自己是否也想圈圈一样,因为他人的评价而盲目地想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二、个人探索(5分钟) 1.在找寻失落的一角的过程中,圈圈碰到了花、蜗牛和小鸟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圈圈丢失的一角在哪里。小鸟对圈圈说“我看到过很多不完美的圆,和很多角,你丢失的角是什么样子的呀?” 2.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圈圈,你缺失的部分是哪里?画一个圈圈,把自己的缺点写在上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缺点,暗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 三、深入探索(5分钟) 1.圈圈在继续向前的过程中碰到了菱形和三角形,但是发现他们都有各自的缺点,陷入沉思“这个世界上有完美的图形吗?” 2.小辩论:世界上有完美的人吗?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思考追求完美是否是一个合理的目标。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四、提升反思(3分钟) 1.圈圈找到了三个角,补全了自己。但是发现自己无法再欣赏世界。他觉得自己最喜欢的是只补两个角的时候,于是选择放下一个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我们应该追求的不是完美,而是自己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接纳不完美不等于放弃努力,而是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想理想自我的方向奋斗。 五、迁移和结束(2分钟) 画出最后的圈圈,将自己想要提升的部分写在圈圈新找到的两个角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理想自我,向理想自我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