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溶液的浓度》的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1.课标中要求“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学习本课题,需要知道溶液的浓度有多重表示方法,并重点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本课题的知识体系是: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展开,先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然后利用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最后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2.本课题引导学生从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溶液,进一步学习定量研究物质的方法及较简单的化学计算,为今后更深入的化学研究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现有认知是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的,知道溶液有浓有稀,在实际生活中见过一些标有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比如生理盐水等。但是,对于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并不理解。2.学生认知障碍点: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2)掌握利用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3)学会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2、 过程与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并进一步的利用这一问题的实质解决新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化学计算不等于纯数学计算,在计算时要依据化学概念、尊重化学事实。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教学难点:溶液的稀释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 提问:①什么是饱和溶液?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③什么是固体溶解度?④什么是气体溶解度? 回忆与思考,积极回答 让学生能温故而知新实验过渡 在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基础上,让我们来学习什么是稀溶液和浓溶液,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我们一起来动手做一做实验9-7。 动手实验,讨论交流 实验体验学习稀溶液和浓溶液引导总结 板书:一、溶液的浓度:1、定义: 2、表示方法: 笔记巩固 理清学习内容算一算 引导学生计算实验9-8,并进行练习书本43页练习题1。 练一练 巩固溶液的表示过渡与讲解 对于配制一定量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我们会计算所需的溶质和溶剂的量。我们来学习例题1的计算过程: 思考,学习解题过程 奠定计算过程的基础练习与巩固 发布任务:书本45页练习3、4题 独立解决问题 巩固基础深入 对于溶液稀释的计算:理解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例题2】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 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要把5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 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 练习巩固深入 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课本P45】 100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g锌完全反应, 试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实验活动 列举实验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过程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进行交流讨论,总结 提高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堂内容 回顾与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