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8.3.2《遵守规则》学案课型:新授 设计者: 日期: 授课人:__________________政治教研组:一、学案导学(一)学习目标:政治认同: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积极参与公共生活。道德修养: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法治观念:遵守社会规则、学会自我约束、敬畏规则、遵纪守法。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学习难点: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规则与改进规则。二、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补全知识:1、社会规则划定了________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___________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_________的、_______的、_________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___________的自由和权利。2、___________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__________,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___________。违反规则、___________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3、遵守社会规则需要_________和_________。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___________,即他律,又需要____________,即自律。自律就是___________,不断_____________,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4、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____________,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们要坚定_____________。一方面需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在保证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6、我们要积极____________。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______________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__________,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变化,需要加以_____________。7、我们要积极___________,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___________、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_______________,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二)阅读课本,找到下列问题并标注出来:1、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2、如何做到自觉遵守社会规则?3、如何维护规则 4、为什么改进规则?5、如何改进规则?三、合作探究1.古语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则就是界线,讲规则、守规矩是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素质。2021年暑假,我们的家乡张家界因“德尔塔”变异毒株肆虐,按下了“暂停键”。疫情暴发后,张家界市各级政府果断采取严格措施:全员核酸检测、所有景区景点和人群聚集场所关闭、所有小区封闭管理等。张家界市百余万人民自觉紧闭家门、自我隔离,以户为战竖起“隔离屏障”,守山河无恙,护手足周全。在张家界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下,一个月之内,我们便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但在抗疫过程中,仍有极少数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犟总”,“犟总”们或拒做核酸检测,或聚众娱乐,或随意外出走动。对于这些“犟总”,张家界市政府依法依规及时将他们强制隔离,才换来了平安张家界。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遵守社会规则》知识,请你简要回答“犟总”们的行为对我们有哪些启示?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生活现象◆正在午休,却被窗外工地的噪声吵醒;伏案工作,楼下嘈杂的广场舞音乐让人不胜其扰;走在路上,被机动车巨大的轰鸣声吓了一跳……深受噪声污染之害的遭遇,不少人都经历过。◆法治回应◆为了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公众健康,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这部法律明确规定:在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未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未采取有效措施造成噪声污染,或者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的,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对个人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1)结合“法治回应”,从文明素质的角度对“生活现象”中的噪声扰民行为进行谴责。(2)思考“法治回应”的内容,谈谈为什么人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3)据上述材料内容思考,再遇到“生活现象”中的不文明行为,你应该作出怎样的选择才能让噪声污染防治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陈某骑自行车上班,为图方便,偶尔会逆向行驶。某天在通过路口时,他因骑自行车逆向行驶被执勤警察依法作出罚款处罚。回家后,他跟家人说起受处罚的事情,表示很不平衡。他觉得是自己运气不好,碰到了警察执法受到了处罚,平时也有人逆向骑行,但是没有遇到警察执法,就没有受到处罚。假如你是陈某的家人,听到他的抱怨,围绕规则,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4.材料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规则,甲同学说:“早上按时到校,及时交作业,自习课上不吵闹”,乙同学说:“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孕妇残疾人让座位”,丙同学说:“不可以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否则要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还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1)三位同学所说的规则分别属于哪一类?(2)怎样让这些规则得到遵守?5.针对长期存在的不文明养犬现象,多地出台条例对不文明养犬行为作出规范。例如,合肥市规定,未办理养犬登记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个人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淮南市出台《养大管理条例》规定:犬只伤害他人的,养犬人应当立即将受害人送至医疗机构诊治,先行垫付医疗费用,并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1)有的市民认为养犬是自己的自由,诸多规范干涉了自己养犬的自由。你赞同该观点吗?请说明理由。(2)对于养犬行为,各方面的规则从无到有、不断完善,这表明了什么?四、当堂达标见课时练习五、自学反思 查漏补缺 附合作探究参考答案:1.①社会生活有秩序,维护社会秩序,要遵守社会规则。“犟总”没有做到自觉遵守社会规则;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④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⑤要坚定地维护规则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2.(1)噪声扰民是一种缺乏公德意识、规则意识、义务意识的行为,没有做到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要受到谴责。(2)①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②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④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3)我会先劝说当事人,沟通无效的话,我会告知当事人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①社会生活需要规则,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1)三位同学所说的规则分别属于纪律、道德和法律;(2)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②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③一方面我们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5.(1)该观点是错误的。因为:①自由与规则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公民养犬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②公民在行使自由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养犬过者应该自觉遵守文明养犬的相关规则,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2)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发展的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规则需要制定、调整和完善;②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