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属于知识扩展和应用范畴,它贴近日常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体现出STS的教学理念;此外,本课题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树立关注自然、关注能源、关注社会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激发学习兴趣。在具体设计时着重关注以下两点:(1)充分利用图、表、多媒体动画、视频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2)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与动画、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2.教法分析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的方法,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化学,体味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鉴于本单元知识面广、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尽可能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学法分析学生是化学教学活动的主人。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开展阅读、讨论、推理、交流、总结等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4.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目标展示→讲授新课→拓宽视野→课堂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机物的概念,能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及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认识“白色污染” 危害及其解决方法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塑料性质的探究及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实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三)教学模式:探究式(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会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3)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环境的影响。2.教学难点:(1)从分子结构上理解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区别;(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2)知道白色污染的成因,得出解决白色污染的办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一个与日常生活联接十分紧密的话题——有机合成材料 倾听 引起学生注意展示图片:指出图片中的物质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与有机合成材料有关。 观看屏幕倾听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展示:展示学生的学习目标 倾听思考 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活动与探究一:完成表格并得出有机物、无机物、小分子及有机高分子的概念。 合作探究领悟新知 明确概念、领悟知识间的联系展示图片:得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概念。(观看FLSAH课件)得出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 结合生活获得新知 结合生活实际,领悟概念并将知识网络化引导学生学会三大有机合成材料:1、塑料活动与探究二:动手试一试:在两种不同的方向撕开塑料布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实验:将塑料袋封口活动与探究三:将一次性水杯剪成碎片,然后放在试管中加热,观察现象。等熔化后停止加热,待冷却固化后再加热,观察现象。(观看FLSAH课件)材料展示——家庭主妇的福音——聚四氟乙烯作内衬的不粘锅 得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区别2、合成纤维创设情境:如何鉴别“羊毛衫”展示图片,得出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区别3.合成橡胶图片展示:得出合成橡胶的分类及与天然橡胶的区别 动手实践,展开探究小组讨论、表达交流。 使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加强对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认识,培养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运用能力。把化学与日常生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关注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认识白色污染:视频展示及图片欣赏,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为减缓白色污染出谋献策。 讨论、交流白色污染的危害。 培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拓宽视野——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史 观看视频,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热爱课堂练习——组织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 完成课堂练习题 强化知识理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点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科所学习的知识 课堂小结 完成知识的细化布置作业 倾听识记 分层作业有利于不同学生的巩固与提高三、设计目的1.通过电脑、录像等现代化手段,采用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动手实验,便于观察对比,得出正确的结论,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突出教学重点的情况下,逐一突破教学难点。2.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下学习有机合成材料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四、教学后感与传统化学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它可以使学生对化学知识学得轻松、记得牢固、用得灵活,具体表现为:1.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教师能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注重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使课堂教学的信息输入更加生动活泼而且富有吸引力。例如“链状结构”这一课内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学生缺乏感性知识,这时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图片、视频、动画创设情景,通过形象的描绘、科学的推理、史料的佐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另一方面,在探索中教师运用了一系列的问题情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探究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必定要积极地展开思考,对题目进行仔细的分析,充分调用,筛选各种信息,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探究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促使学生必须清晰地、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提高。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