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五单元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五单元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 题 《有 机 合 成 材 料》 课 型 新 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过程与方法:通过查资料、上网等方式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探究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性质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辩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了解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用途和对环境的影响。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教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自主探究 导入新课 利用课前收集的实物投影学生的,引导学生对材料的分析 对收集的材料分类还不是很清楚 该“活动与探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着手,首先让学生有一个对材料的初步认识。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 归纳小结 〈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3- P108,并能知道一些简单的问题。仔细阅读教材和插图,划出重点。 仔细阅读课本积极讨论、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有机合成材料有哪些。塑料分为哪两类。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的区别方法是什么……… 肯定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这部分内容没有太大难度,可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
自 然 过 渡 指 导 阅 读 〈过渡〉说出你们身边接触的塑料制品有哪些哪?装食品的塑料袋应该如何封口呢? 认真聆听根据问题思考并踊跃发言。 结合生活常识自然地过渡到塑料及塑料性质的教学。
学生 实 验探究活动、并 讨 论 交 流 〈学生实验活动一〉实验12-1,边示范边讲解注意点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依次出示下列问题,指导学生回答:通过实验你能得出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有什么 微观结构呢? 2、微观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塑料具有什么性质呢? 举出生活中具有这种性质的塑料。 3、是不是所有的塑料都具有聚乙烯的这个性质呢?举出身边例子。4.抢答能区分热塑性与热固性的塑料?5.回答104页的讨论.〈投影〉实物投影一张服装标签,让学生讨论各标记的含义,特别是纤维的种类,引导学生讨论和举例说明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各有什么性能?洗涤熨烫时的注意事项。如何区知道妈妈买的羊毛毛衣没有上当呢?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与活动二。用燃烧的方法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合成与天然橡胶的区别的方法。〈投影〉割天然橡胶的图片,而后过渡到合成橡胶及其它的优良性能。身边那些又是橡胶材料呢? 认真聆听注意点,边做实验边观察实验步骤和现象,并结合教材上的文字、图思考回答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和刚学的书本知识,进行讨论并回答“讨论”题;由教材上的插图或课前收集的各种塑料制品,分别说明它们的用途。观看投影,根据生活经验和书本知识,进行讨论并回答能够根据实验的回答一些问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用途的基本观念。塑料、纤维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让学生把生活经验和刚学的书本知识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体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帮助我们辨别真伪。学以致用。
投 影 展 示 评 判 讨 论 〈投影〉有关塑料等的插图,学生课前调查的有关“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以及消除这类污染的建议,让学生评判是否合理?〈展示〉展示学生收集的标有“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塑料制品,请学生讨论回答各标记的含义。〈投影〉多媒体投影“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新型合成材料的图片。最后,呼吁大家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投影〉投影从网上下载的合成材料(如:新型塑料)发展的新成就。例如:淀粉塑料、导电塑料、塑料回收等图片。 观看投影和展示并积极评判、讨论,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投影出来,很兴奋。 通过辩论和观看投影,学生意识到学习化学、爱护环境的重要。 课前由学生收集资料,课上组织学生展示讨论,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投影出来,很兴奋,学习的积极性高涨。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人。
课堂反思与评价 活动与评价。小组合作讨论整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比如:我知道了……我还想知道什么……我改进了什么 学生积极踊跃地谈自己的感受,畅想我的新型材料(说出思路或只画出图示来 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树立辨证地看问题。树立学好化学的决心。
课后拓展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一个作业。但白色污染的辩论赛人人是准备。
[板书设计]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二、有机合成材料1.塑料2.合成纤维3.合成橡胶
教学反思 《有机合成材料》这节课安排在九年级下册最后一个课题,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生十分感兴趣,但有关于“材料”尤其是“有机合成材料”这些名词却很陌生,如何顺利导入新课,减少学生认识的梯度成为教学设计中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对比加热聚乙烯塑料和电木塑料碎片的实验、使用衣物标签认识纤维的种类和优缺点,最后采用“辩论会”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将合成材料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将内容高度提升,渗透情感目标。课后我认真反思全课设计,觉得学生课前准备不是很充分,关于“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了解很少,学生化学语言表达能力也不是很强,很多生活经验及想法不能很好表达,但学生学习热情很高,无论是实验还是辩论都全心投入,有时争论得很激烈,还需要主持人调整把握尺度,我想这是学生们应该坚持的学习态度。针对这节课我感觉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应该在课前更多的准备学生,让课堂更自由更灵活,精心设计拓展和创新问题,让习题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将课堂所学能应用到生活中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