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说课题目:第五单元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时介绍:一课时学习目标分析1、能真正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两个原则2、会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达一般的化学反应3、初步学会用化学方程式来表达所获得的信息。4、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任何事都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在学习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体会化学用语的方便和实用。5、使学生体会到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生成物状态的标注。教法分析:以反馈启发教学为主,兼顾问题讨论法和创设情景法。学法分析:本课属于“讲练结合型”,根据“讲练结合”的特点,突出了合作交流法。教学设计(共分五个板块)第一板块:导入新课 第二板块:探究新知 第三板块:练习反馈第四板块:整合归纳 第五板块:课外延伸第一板块:导入新课----引兴激趣上课伊始,老师做一个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并不给学生提示任何信息。演示结束后,进行“请你尝试”环节。让学生根据前面所做的实验,拿出纸和笔,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这一化学反应过程。学生随意发挥,可用一段文字、文字表达式、符号反应式、化学方程式或用图示等等表示。将学生所想到的各种表达方式,投影到屏幕上。下一个环节:交流讨论。让学生对这几种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学生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第四种表达方式所表示的信息含量最多: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目之比,而且具有简单、方便、准确、国际通用等优越性。接着就引出了表达化学反应的快捷方式——化学方程式。并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的教学埋下了伏笔。第二板块:探究新知第一阶段是小试牛刀。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化学反应,选出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 这一化学反应。让学生依据其文字表达式试写出化学方程式。多媒体出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示意图,根据其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索。进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明白化学计量数的实际含义。此时,对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作出总结归纳。第二阶段是探究活动,针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而设计的。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其创新意识,改变了以往“教、扶、放”教学模式。让学生读书,讨论、交流自学,并提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用哪几个关键字词来表示?让学生回答。教师可适当补充和说明。(1、写化学式2、配平3、注条件、标箭头)。突破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的第二步---配平1、设疑,提出下面两个问题:1 配平的目的是什么?2 能否改动化学式中的角标?教师引导学生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上着手,得出配平的目的就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即使反应前后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借助下面一个具体实例,说明第二个问题,改动P2O5中的角标写成P O2违背了客观事实。3、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对学生进行训练操作,讲解最小公倍数法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主要有三步:①找准元素 ②计算最小公倍数 ③确定化学计量数。其关键在于第一步。那么,如何找准元素呢?此时,出示一个“秘诀”:即“两端各出现一次、原子数目相差较多” 的元素就是。然后让学生判断,找到氧元素之后,由于氧原子的个数分别是2和5,计算其最小公倍数为10。用最小公倍数除去其原子个数,就得到对应的化学计量数。氧气和五氧化二磷前的化学计量数确定之后,可直接看出有四个磷原子,因此磷的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4。即4P + 5 O2 === 2P2O5此过程中,教师边示范边引导,学生边思考边总结,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4、进入“模拟演练”环节。以下面两个反应为例,让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模仿学习,通过相互指错纠错,逐渐形成技能。KClO3 ___ KCl + O2 Fe + O2 ----- Fe3O4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并给予调整。5、多媒体展示下面四个反应,结合中学生“表现欲强”的心里特征,设计了 “风采展示”环节。将全班同学分为四大组进行“小组配平赛”活动。活动结束后,根据每组配平情况及时间顺序评出优胜队进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然后,每组委派一名学生代表,分别对这四个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方法的讲解。设计次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平等、和谐、互助的基础上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成功与喜悦,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突破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的第三步----注条件、标箭头1、“引旧探新”。引旧设疑,提出问题:1)将木炭缓慢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 有什么现象?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盛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时,木条会复然吗?由学生的回顾总结,说明化学反应必须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用来引出化学反应的条件。反应条件常见的有: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光照、催化剂等2、及时反馈,请同学完成下面反应条件和化学反应的匹配。3、用“实验探究”来说明气体符号“↑”的标注给出以下信息: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 )与盐酸(HCl)反应,生成CaCl2、水、二氧化碳。安排一名学生做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让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及现象。讲解:反应物中无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在该气体的后面标上气体符号。实验结束后,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4、与上面做对比,用下一个“实验探究”来说明沉淀符号“↓”的标注。同样准备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两种溶液,找学生向硫酸铜溶液中缓慢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其他学生然真观察现象。讲解: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5、 进行“实践应用”。分别是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加热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制取氧气。让学生分组讨论,上面三个反应需要用到气体符号吗?第三板块:练习反馈结合本课题的重难点,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反馈。第一层次为“巩固练习”,第二层次为“拓宽视野”,让学生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知识展开想象。同时这道题的设计也突出了化学学科的实用性,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第四板块:整合归纳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和技能。 知识要点:一种方法、两个原则、三个步骤。第五板块:课外延伸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化学用语的特点是学生易理解,但不用又容易遗忘,因此应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平时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教师在课下为学生举办“学习园地”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化学方程式擂台赛。目的是让学生轻松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板书设计:分正副两部分板书。副板书对正板书进行补充和说明。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二、书写步骤:1、写化学式 P + O2 ----- P2O52、配平→最小公倍数法 4P + 5O2 ----- 2P2O53、注明反应条件、标明某些生成物的状态 4P + 5O2 点燃 2P2O5作业设计:一、课本p98:1-5题二、尝试配平下列3个化学方程式: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了两个课后作业。第一个是全班同学都做。第二个是能力较强的学生做。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本设计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数学生接纳了书写方程式的原则和简单配平方法。在尝试书写方程式的环节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取得了实效,对方程式书写表现出较好的学习兴趣。PAGE1(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