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23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程 第5课时-专题1第一单元第4讲-铜及其化合物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盐城市2023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程 第5课时-专题1第一单元第4讲-铜及其化合物

资源简介

专题1 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二单元 金属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
第4讲 铜及其化合物
一、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利用性质和化学问题解决的需要,选择常见的实验仪器、装置和试剂,能对铜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检验、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
2.能从铜元素涉及的物质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途径。
3.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在高中化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铜及其冶炼技术的发明和发现,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铜及其化合物作为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教学资源,以及认识物质世界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知识线索,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都有涉及和渗透。铜作为不活泼金属的典型代表,在各种考试中常会涉及,关联了诸多板块。
三、思维导图
INCLUDEPICTURE "E:\\徐圣哲\\2018\\二轮\\化学\\江苏\\9+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徐圣哲\\2018\\二轮\\化学\\江苏\\9+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徐圣哲ppt\\e\\徐圣哲\\2018\\二轮\\化学\\江苏\\WORD\\9+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徐圣哲\\2018\\二轮\\化学\\江苏\\WORD\\9+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徐圣哲\\2018\\二轮\\成盘\\大二轮 化学 江苏\\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9+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徐圣哲\\2018\\二轮\\成盘\\大二轮 化学 江苏\\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9+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徐丽\\2018\\看PPT\\二轮\\大二轮 化学 江苏\\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9+6.TIF" \* MERGEFORMATINET
4、课时安排建议
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相互转化(1课时)
第1课时 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相互转化(1课时)
一、教学流程
活动一:构建知识体系
问题1:单质铜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
(一)铜的物理性质
单质铜是_____色,熔、沸点_____,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____。
(2)铜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1)与 O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温下,铜在干燥的空气中性质稳定,但在潮湿的空气中则会被锈蚀,在其表面逐渐形成一层绿色的铜锈。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 Cl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S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氧化性酸反应(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1)与浓H2SO4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浓HNO3 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稀HNO3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盐溶液反应(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1)与AgNO3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FeCl3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铜的重要化合物有哪些性质?
1.氧化铜和氧化亚铜
名称 氧化铜 氧化亚铜
颜色
与酸反应(H+)
与H2反应
转化关系
2.氢氧化铜
(1)物理性质: 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2)化学性质及应用:
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盐
(1)Cu2(OH)2CO3的名称为 ,是铜绿、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受热分解可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化学方程式: 。
(2)CuSO4·5H2O为蓝色晶体,俗称 ,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蓝色晶体受热转化为白色粉末。无水CuSO4遇水变 色(生成CuSO4·5H2O),据此可用来检验水的存在。
(3)铜盐溶液有毒,主要是因为铜离子能与蛋白质作用,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因此人们利用这一性质用胆矾、熟石灰、水配成了波尔多液,用来杀灭植物的病毒。
[例题1]20mL物质的量浓度为18mol.L-1硫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有的硫酸被还原 B.标准状况下,还原产物的体积约为4L
C.充分反应后体系无硫酸剩余 D.反应消耗的铜的质量一定少于11.52g
(例题1出处:2021江苏省天一中学高一期中试题。推荐理由: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考查铜与强氧化性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将逐渐变稀,稀硫酸不能再和Cu反应,因此,往往硫酸反应不完全,有剩余。)
[简析]A.浓硫酸中,n(H2SO4)=0.02L.18mol/L=0.36mol,若0.36mol H2SO4完全参加反应,则有0.18mol的硫酸被还原,但实际上H2SO4不能完全参加反应,故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小于0.18mol,A错误;
B.若0.36mol H2SO4完全参加反应,则生成的还原产物SO2有0.18mol,即约4L(标况);但实际上H2SO4不能完全参加反应,故产生的SO2的体积小于4L(标况),B错误;
C.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故反应后体系有硫酸剩余,C错误;
D.若0.36mol H2SO4完全参加反应,则反应消耗0.18mol Cu,即11.52g Cu,但实际上H2SO4不能完全参加反应,故反应消耗的铜的质量小于11.52g,D正确;
[答案]D
活动二:重难点突破
问题3:如何实现Cu和稀H2SO4、稀盐酸等非氧化性酸反应呢?
[例题2]四个兴趣小组以“如何将铜溶于硫酸”为主题,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小组1:用铜片和石墨作电极,电解稀硫酸;
小组2: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浓硫酸,并加热;
小组3:向铜粉中加入稀硫酸和双氧水,并加热;
小组4:向铜粉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并持续通入空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组1的实验铜片与电源负极相连,石墨与电源正极相连
B.小组2的实验有黑色固体生成,说明可能生成了CuS等固体
C.小组3的实验说明在酸性条件下双氧水能溶解铜,产生氧化产物O2
D.小组4的实验为了加快铜粉的溶解,可加入少量锌粉以构成原电池
(例题2出处:2021江苏省无锡市高二期终质量抽测。推荐理由:通过本体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电解、原电池等知识点的应用。)
[简析]A.小组1用电解稀硫酸的方法制备硫酸铜,实验时,铜片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铜片做电解池的阳极,铜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铜离子,故A错误;
B.小组2的实验有黑色固体生成,说明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中可能有黑色的硫化铜或硫化亚铜等难溶性物质生成,故B正确;
C.小组3的实验发生的反应为在酸性条件下,双氧水与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中双氧水做反应的氧化剂,铜做还原剂,故C错误;
D.小组4的实验为了加快铜粉的溶解,不能加入比铜活泼的锌粉,否则锌做原电池的负极被损耗,铜被保护,导致制得的硫酸铜中混有硫酸锌杂质,故D错误;
[答案]D
[小结]如何实现Cu和稀H2SO4、稀盐酸等非氧化性酸反应呢?
①改变条件,外加强氧化剂:(如O2 、H2O2) (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利用电化学装置
a.以铜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进行电解。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以铜为负极、石墨为正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并向石墨附近通入空气(或氧气)构成原电池。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工业上由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冶炼铜的主要流程如图:
(1)气体A中的大气污染物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填字母)吸收。
a.浓硫酸       b.稀硝酸
c.NaOH溶液 d.氨水
(2)由泡铜冶炼粗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进行粗铜(含Al、Zn、Ag、Pt、Au等杂质)的电解精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电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 b.粗铜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溶液中Cu2+向阳极移动 d.从阳极泥中可回收Ag、Pt、Au等金属
(4)利用反应2Cu+O2+2H2SO4===2CuSO4+2H2O可制备CuSO4,若将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d  (2)3Cu2O+2AlAl2O3+6Cu
(3)bd  (4)4H++O2+4e-===2H2O
问题4:根据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完成思维导图。
示例:根据铜元素化合价,建立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
活动三:巩固提升
1.《本草经集注》记载:“鸡屎矾(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入药用”是因为其在胃中形成重金属Cu2+ B.“投苦酒中”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C.“涂铁皆作铜色”发生置换反应 D.“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是电镀铜
2.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新疆等地盛产优质棉花,其主要成分为(C6H10O5)n,可制布、纤维素硝酸酯等
B.今年3月20日在四川省三星堆古遗址考古中,出土了珍贵文物青铜立人、青铜神树,其硬度低于纯铜
C.国产新冠灭活疫苗需冷冻保存以防发生变性
D.大口径单体反射镜使用的碳化硅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苏打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明矾易溶于水,可用于自来水的净化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硫
D.CuCl2能被Fe还原,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
4.工业上可从铜沉淀渣(主要成分为Cu、Cu2Te和少量Pt)中回收粗碲,其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u2Te中Te的化合价为价
B.气体X为SO2,可在“还原”中替代Na2SO3
C.“酸浸”过程发生反应:TeO2+6HCl=H2TeCl6+2H2O
D.“还原”反应中:2n(Na2SO3)=n(Te)
5.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某无色溶液中是否含有NO2-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FeCl2溶液 若溶液变黄色且试管上部产生红棕色气体,则该溶液中含有NO2-
B 探究KI与FeCl3反应的限度 取5mL0.1mol·L-1KI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mL0.1mol·L-1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15%KSCN溶液 若溶液变血红色,则KI与FeCl3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C 检验Cu2O中是否含有Cu 取样,加入稀硝酸,观察现象 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样品中有Cu
D 探究蔗糖在酸性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取2mL20%的蔗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H2SO4后水浴加热5min;再加入适量新制Cu(OH)2并加热 若没有生成砖红色沉淀,则蔗糖在酸性水溶液中稳定
6.Cu2O溶于硫酸生成Cu和CuSO4,CuSO4溶液中加入强碱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继续加入强碱沉淀溶解生成蓝色[Cu(OH)4]2-。CuSO4·5H2O的晶体结构如图,关于铜的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SO4发生盐析
B.Cu2O溶于硫酸的离子方程式: Cu2O+2H+=Cu2++Cu+H2O
C.Cu(OH)2为两性氢氧化物,可用于鉴别葡萄糖和蔗糖
D.CuSO4·5H2O晶体中SO42-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7.某课外小组探究Cu(Ⅱ)盐与Na2S2O3溶液的反应。(查阅资料)
i.2S2O32-+Cu2+ [Cu(S2O3)2]2-(绿色)2S2O32-+Cu+ [Cu(S2O3)2]3-(无色);
ii.2NH3+Cu+[Cu(NH3)2]+(无色), [Cu(NH3)2]+遇空气容易被氧化成[Cu(NH3)2]2+(蓝色);
iii.S2O32-易被氧化为S4O62-或SO42-。
(猜想假设)
同学们根据资料认为Cu(Ⅱ)盐与Na2S2O3可能会发生两种反应。
假设1:Cu2+与S2O32-在溶液中发生络合反应生成[Cu(S2O3)2]2-;
假设2:Cu(Ⅱ)有___________性,与S2O32-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
(实验操作及现象分析)
实验一:探究CuSO4与Na2S2O3溶液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序号h V1(mL) V2(mL) 逐滴加入溶液时的实验现象
a 1.5 0.5 溶液逐渐变为绿色,静置无变化
b 1.0 1.0 溶液先变为绿色,后逐渐变成浅绿色,静置无变化
c 0 2.0 溶液先变为绿色,后逐渐变浅至无色,静置无变化
(1)根据实验a的现象可推测溶液中生成的含Cu微粒是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2)甲同学认为实验一能证明假设2成立,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CuCl2与Na2S2O3溶液的反应。
(3)乙同学利用已知资料进一步确证了实验二的无色溶液中存在Cu(Ⅰ)。他的实验方案是:取少量无色溶液,___________。
(4)经检验白色沉淀为CuCl,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继续加Na2S2O3溶液后CuCl沉淀溶解的原因:___________。
(5)经检验氧化产物以S4O62-形式存在。写出Cu2+与S2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获得结论)
综合以上实验,同学们认为Cu(Ⅱ)盐与Na2S2O3在液中的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得到实验结论:
①随n(S2O32-):n(Cu2+)的增大,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22·浙江·高考真题)化合物X由三种元素组成,某实验小组按如下流程进行相关实验:
化合物X在空气中加热到800℃,不发生反应。
请回答:
(1) 组成X的三种元素为_______;X的化学式为_______。
(2) 溶液C的溶质组成为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 ① 写出由X到A的化学方程式 。
② X难溶于水,但可溶于氨水中,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设计实验,检验尾气中相对活泼的2种气体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A.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在胃中酸性条件下会生成Cu2+,对人体有害,A项正确;B.碱式硫酸铜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铜、硫酸铜、水,碱式碳酸铜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铜、二氧化碳、水,均属于复分解反应,B项正确;C.“涂铁皆作铜色”是Fe+Cu2+=Fe2++ Cu,是置换反应,C项正确;D.“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描述的是活泼金属置换铜的过程,不是电镀,D项错误;
2.B 解析:A.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可制布、纤维素硝酸酯等,A正确;B.青铜是铜的合金,硬度比纯铜大,B错误;C.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变性,则疫苗冷冻保存以防发生变性,C正确;D.碳化硅是由非金属性元素组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正确;
3.C 解析:A. 苏打能与酸反应,但是碱性较强,不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A错误
B. 明矾易溶于水,形成胶体,可用于除去自来水中的悬浮物,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不能起到净化水作用,故B错误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硫,故C正确D. CuCl2能被Fe还原,FeCl3溶液与Cu反应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但两者没有对应关系,故D错误
4.D 解析:分析工艺流程过程,铜沉淀渣中的Cu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SO2和CuSO4,气体X为SO2。由流程图可知Cu2Te与浓硫酸反应生成TeO2。通过水浸,将不溶的TeO2、Pt与可溶的CuSO4等分离出来,由此可知滤液中含有CuSO4。再用盐酸进行酸浸,Pt与盐酸不反应,以滤渣形式除去。TeO2与盐酸反应后生成H2TeCl6,再加入Na2SO3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粗碲。A.Cu2Te中Cu的化合价为+1价,Te的化合价为-2价,A项正确;
B.由分析可知,气体X为SO2,还原过程中,H2TeCl6中的Te4+被Na2SO3还原为Te,SO2也具有还原性,可以在“还原”中替代Na2SO3与H2TeCl6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正确;C.根据题给信息,可知“酸浸”过程发生反应:TeO2+6HCl=H2TeCl6+2H2O,C项正确;D.“还原”反应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2H2O+Te4++2SO32-=Te↓+2SO42-+4H+。由此可知, n(Na2SO3)= 2n(Te),D项错误;
5.B 解析:A.原溶液中存在硝酸根可以和Fe2+反应生成Fe3+,故不能验证原溶液中含有亚硝酸根,A错误;B.向KI溶液中滴加FeCl3,若FeCl3没有剩余说明反应是完全的,因此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该反应是有限度的,B正确;C.二者均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现象不能判断样品中有Cu,C错误;D.蔗糖为二糖,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水解生产单糖,验证单糖中是否存在醛基,应向水解液中加入NaOH溶液使体系呈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D错误;
6.A 解析: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SO4发生变性,故A错误;B.Cu2O溶于硫酸生成Cu和CuSO4、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O+2H+=Cu2++Cu+H2O,故B正确;C.Cu(OH)2既可溶于强酸又可溶于强碱,Cu(OH)2为两性氢氧化物,葡萄糖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蔗糖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不反应,可用于鉴别葡萄糖和蔗糖,故C正确;D.根据图示,CuSO4·5H2O晶体中SO42-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故D正确;
7.氧化 [Cu(S2O3)2]2- 实验b中,溶液先变为绿色,后逐渐变成浅绿色,说明先发生络合反应之后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实验a到实验c,最终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向其中滴加氨水,放置在空气中,若溶液变为蓝色,则说明含Cu(Ⅰ) CuCl(s) Cu+(aq)+Cl-(aq),滴加Na2S2O3溶液后,2S2O32-+Cu+ [Cu(S2O3)2]3-,c(Cu+)浓度降低,使平衡正向移动,沉淀溶解 2Cu2++6S2O32-==2[Cu(S2O3)2]3-+S4O62-二者发生络合反应的趋势减弱,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趋势增强 Cu(Ⅱ)盐的阴离子为Cl-时能增大Cu2+和S2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趋势
解析:根据资料i.2S2O32-+Cu2+ [Cu(S2O3)2]2-(绿色),和Cu(Ⅱ)有氧化性,S2O32-具有还原性,提出假设;通过CuSO4与Na2S2O3溶液的反应的现象,实验a到实验c,Na2S2O3溶液浓度变大,最终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随n(S2O32-):n(Cu2+)的增大,二者发生络合反应的趋势减弱,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趋势增强;探究CuCl2与Na2S2O3溶液的反应,起初现象溶液先变为绿色,后逐渐变成浅绿色,静置很快出现白色沉淀,再加Na2S2O3溶液,白色沉淀很快溶解形成无色溶液;结合资料ii.2NH3+Cu+ [Cu(NH3)2]+(无色), [Cu(NH3)2]+遇空气容易被氧化成 [Cu(NH3)2]2+(蓝色),要确定无色溶液中存在Cu(Ⅰ),加入氨水,可先呈现无色,后变为蓝色;Cu(Ⅱ)盐的阴离子为Cl-时能增大Cu2+和S2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趋势。
假设2:S2O32-具有还原性,Cu(Ⅱ)有氧化性,与S2O32-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氧化;
实验一:探究CuSO4与Na2S2O3溶液的反应。
(1)结合资料i.2S2O32-+Cu2+ [Cu(S2O3)2]2-(绿色),根据实验a的现象溶液逐渐变为绿色,静置无变化,可推测溶液中生成的含Cu微粒是 [Cu(S2O3)2]2-(填化学符号)。故答案为: [Cu(S2O3)2]2-;
(2)甲同学认为实验一能证明假设2成立,他的理由是实验b中,溶液先变为绿色,后逐渐变成浅绿色,说明先发生络合反应之后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实验a到实验c,最终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实验b中,溶液先变为绿色,后逐渐变成浅绿色,说明先发生络合反应之后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实验a到实验c,最终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二:探究CuCl2与Na2S2O3溶液的反应。
(3)结合资料ii.2NH3+Cu+ [Cu(NH3)2]+(无色), [Cu(NH3)2]+遇空气容易被氧化成 [Cu(NH3)2]2+(蓝色),无色溶液中存在Cu(Ⅰ),加入氨水,可先呈现无色,后变为蓝色。他的实验方案是:取少量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氨水,放置在空气中,若溶液变为蓝色,则说明含Cu(Ⅰ)。故答案为:向其中滴加氨水,放置在空气中,若溶液变为蓝色,则说明含Cu(Ⅰ);
(4)经检验白色沉淀为CuCl,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继续加Na2S2O3溶液后CuCl沉淀溶解的原因:CuCl(s) Cu+(aq)+Cl-(aq),滴加Na2S2O3溶液后,2S2O32-+Cu+ [Cu(S2O3)2]3-,c(Cu+)浓度降低,使平衡正向移动,沉淀溶解。故答案为:CuCl(s)Cu+(aq)+Cl-(aq),滴加Na2S2O3溶液后,2S2O32-+Cu+ [Cu(S2O3)2]3-,c(Cu+)浓度降低,使平衡正向移动,沉淀溶解;
(5)Cu2+与S2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生成S4O62-和[Cu(S2O3)2]3-,离子方程式: 2Cu2++6S2O32-==2[Cu(S2O3)2]3-+S4O62-。
故答案为: 2Cu2++6S2O32-==2[Cu(S2O3)2]3-+S4O62-;
由分析,获得结论:①随n(S2O32-):n(Cu2+)的增大,二者发生络合反应的趋势减弱,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趋势增强;②氯离子易与亚铜离子生成氯化亚铜,Cu(Ⅱ)盐的阴离子为Cl-时能增大Cu2+和S2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趋势。故答案为:二者发生络合反应的趋势减弱,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趋势增强;Cu(Ⅱ)盐的阴离子为Cl-时能增大Cu2+和S2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趋势。
8. (1) Ba、Cu、O BaCu3O4 (2) HCl、H2SO4
(3) 2NH3+BaCu3O4Ba(OH)2+3Cu+N2+2H2O
BaCu3O4 + 12NH3H2O=3Cu(NH3)42+ + Ba2++ 8OH-+ 8H2O
(4)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尾气出口,若变蓝,说明尾气中有NH3。将尾气通入冷的集气瓶中,若有液珠,说明有H2O
二、教学建议
1.学生对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还是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建构“价、类二维关系图”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铜及其化合物同一价态不同类别之间的转化、不同价态铜元素之间的转化,构建知识立体网络,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2.注重铜与其它元素之间的综合应用,学会对知识进行迁移,举一反三、提纲挈领,这样就可以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融会贯通。
3.铜的相关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在高考中频频出现,复习时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复习,如物质分类、氧化还原、电化学、实验、物质结构等多角度分析。只要我们复习时从不同角度分析总结,抓住重点,抓住主干,构建铜的知识网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三、情境素材
1.铜的冶炼“三方法”
(1)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2)高温炼铜:工业上用高温冶炼黄铜矿的方法获得铜(粗铜):
2CuFeS2+4O2Cu2S+3SO2+2FeO(炉渣)
2Cu2S+3O22Cu2O+2SO2 2Cu2O+Cu2S6Cu+SO2↑
粗铜中铜的含量为99.5%~99.7%,主要含有Ag、Zn、Fe、Au等杂质,粗铜通过电解精炼可得到纯度达99.95%~99.98%的铜。
(3)生物炼铜:“吃岩石的细菌”能耐受铜盐的毒性,并能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硫化铜矿石,然后把不溶性的硫化铜转化为可溶性的硫酸铜。
生物炼铜的优点:a.成本低;b.污染小;c.反应条件简单;d.含量(品位)很低的矿石也可以被利用。
2.实验方案的优劣比较一般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方案可行,能达成目的 (2)原料的利用率高,原料价格低廉
(3)产物、原料对环境无污染 (4)能耗低、步骤少
如:某研究小组用废铜粉制取胆矾,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案:
哪种方案最佳?原因是?
8 / 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