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23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程 第17课时-专题1第二单元第4讲-氮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第2课时-硝酸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盐城市2023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程 第17课时-专题1第二单元第4讲-氮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第2课时-硝酸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硝酸(1课时)
一、教学流程
活动一:构建知识体系
问题1: 硝酸的物理性质是怎样的?有哪些典型的化学性质?
[例题1] 硝酸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试剂之一,下列有关硝酸的说法不正确的(  )
A.浓硝酸和氯水用棕色试剂瓶保存,原理相同
B.将分别蘸有浓硝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有白烟生成
C.常温下铁和铂都不溶于浓硝酸,原理相同
D.浓硝酸溅到皮肤上,皮肤会变黄。
[归纳总结]
1.物理性质: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化学性质
(1)强酸性:盐酸、硫酸、硝酸并称三大强酸。
(2)不稳定性:4HNO32H2O+4NO2↑+O2↑。
(3)强氧化性
浓、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其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价态越高。还原产物一般为HNO3(浓)→NO2,HNO3(稀)→NO。
[练习1] 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产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活动二:重难点突破
问题2: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的还原产物如何判断?
典例简析
[典型题例]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而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图中K为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F是一半空的注射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INCLUDEPICTURE "D:\\张梦梦\\2021\\一轮\\化学\\苏教江苏\\word1\\4-10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张梦梦\\2021\\一轮\\化学\\苏教江苏\\word\\4-10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张梦梦\\2021\\一轮\\化学\\苏教江苏\\word\\4-10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张梦梦\\2021\\一轮\\化学\\苏教江苏\\word\\4-10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张梦梦\\2021\\一轮\\化学\\苏教江苏\\word\\4-10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张梦梦\\d\\张梦梦\\2021\\一轮\\化学\\苏教江苏\\word\\4-101.TIF" \* MERGEFORMATINET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完成(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观察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和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实现此作用,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兼有____________的功能。 (典型题例出处:2020·桂林高三测试)
[简析](1)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NO与O2(空气)接触就会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因此必须先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干扰实验。(2)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无色NO气体,同时生成蓝色的硝酸铜溶液,因此Cu丝表面会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方仍为无色,溶液变蓝,离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3)利用NO与O2(空气)接触就会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验证验证NO的生成。将注射器中的空气推入E中,若气体变为红棕色则说明原来生成了NO。(4)D是典型的防倒吸装置。
[答案](1)产生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因NO与O2反应生成NO2而产生干扰
(2)Cu丝表面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方仍为无色,溶液变蓝 
3Cu+8H++2NO3-===3Cu2++2NO↑+4H2O
(3)验证NO的生成 将注射器中的空气推入E中,若气体变为红棕色则说明生成了NO
(4)防止倒吸。
[小结] 硝酸与金属反应不产生H2,硝酸浓度越大,其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价态越高。还原产物一般为HNO3(浓)―→NO2,HNO3(稀)―→NO,如果硝酸的浓度很小,其产物也可能是N2O、N2或NH4NO3。
[例题2]有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溶解9.6 g。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体积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且每一阶段只对应一个反应(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
INCLUDEPICTURE "E:\\周飞燕\\2021\\一轮\\化学\\化学 苏教 江苏\\4-17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周飞燕\\2021\\一轮\\化学\\化学 苏教 江苏\\word\\4-17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I:\\王真\\2021\\一轮\\看PPT\\化学 江苏专用\\word\\4-17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I:\\王真\\2021\\一轮\\看PPT\\化学 江苏专用\\word\\4-175.TIF" \* MERGEFORMATINET
A.原混合酸中NO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H2
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D.H2SO4浓度为2.5 mol·L-1
(例题2出处:2020·南京模拟)
[解析] 铁粉既能与硝酸反应也能与硫酸反应,题图中,OA段产生的是NO,反应为Fe+NO3-+4H+===Fe3++NO↑+2H2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的是H2,反应为Fe+2H+===Fe2++H2↑。根据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第二份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则原混合酸中NO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此时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是14.0 g,物质的量为0.25 mol,FeSO4中n(Fe2+)∶n(SO42-)=1∶1,故n(H2SO4)=n(Fe)=0.25 mol,原混合酸中H2SO4浓度为=2.5 mol·L-1。综上所述,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练习2]用动态观点理解Cu与浓HNO3的反应
向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
①反应开始阶段产生 色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②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又产生无色气体,此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的稀硫酸,这时Cu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原因是

[答案]: ①红棕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③加入稀硫酸后,氢离子与原溶液中硝酸根离子构成强氧化性酸,又能与过量的铜反应
活动三:巩固提升
1.(2020·湖北鄂东南市级示范高中学校联考)铜和镁的合金4.6 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 mL的NO2气体和336 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  )
A.9.02 g B.8.51 g C.8.26 g D.7.04 g
2.(2021·江苏模拟题组)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向莫尔盐[(NH4)2Fe(SO4)2·6H2O]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NH4++Fe2++3OH-===NH3·H2O+Fe(OH)2↓
B.铜片与稀硝酸反应:
3Cu+8H++2NO3-===3Cu2++2NO↑+4H2O
C.用稀硝酸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
Ag+4H++NO3-===Ag++NO↑+2H2O
D.向Fe(NO3)2稀溶液中滴加足量氢碘酸:
3Fe2++NO3-+4H+===3Fe3++NO↑+2H2O
3.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
B.硝酸能与Na2CO3反应,但不生成CO2
C.硝酸可与Na2S反应制得H2S气体
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的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
4.如图是用浓硝酸、铜片、水等试剂探究浓、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并观察还原产物的实验装置。
I.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
将铜片置于具支试管的底部,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约5 mL浓硝酸,往具支试管中放入约2 mL浓硝酸,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
(1)具支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能证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现象是___________。
II. 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
(3)上述反应完成后,欲进一步证明稀硝酸也具有强氧化性,紧接的简便、合理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
(4)能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生NO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c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B. c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
C. b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
III. 稀硝酸的强氧化性、酸性的相关计算
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 9.6 g。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
(5)OA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6)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是什么 请实验验证此溶液阳离子的方法是 _______。
(7)H2SO4浓度为___________mol/L。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最终生成的沉淀是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所以沉淀增加的质量就是和金属阳离子结合的OH-的质量。由于金属阳离子结合的OH-的物质的量就是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所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0.23 mol,所以和金属阳离子结合的OH-的物质的量也是0.23 mol,质量是3.91 g,则沉淀的质量是8.51 g,B项正确。
2.B
解析:向莫尔盐溶液中加入过量氧氧化钠溶液:2NH4++ Fe2++4OH-===2NH3·H2O + Fe(OH)2↓,A错误;电荷不守恒,电子不守恒,应是3Ag+4H++NO3-===3Ag++2H2O+NO↑,C错误;向Fe(NO3)2稀溶液中滴加足量氢碘酸,由于还原性:I->Fe2+,故H+、NO3-氧化I-,D错误。
3.D
解析:稀硝酸只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浓硝酸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A错误;硝酸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B错误;硝酸会氧化Na2S中的S2-,得不到H2S气体,C错误。
4.(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铜片逐渐溶解,试管中溶液变蓝,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3)向试管中加水将浓硝酸稀释
(4)C
(5) 2Fe+3H2SO4+2HNO3=4H2O+2NO ↑+Fe2 (SO4)3 Fe+2Fe 3+=3Fe2+
(6)最终溶质FeSO4,验证方法为取第二份最终反应液,滴加少量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少量的氯水(或者过氧化氢等),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最终产物为亚铁离子
(7)2.5 mol/L
二、教学建议
1.硝酸的氧化性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引导学生观察铜跟浓HNO3 和稀HNO3 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应产物的记忆。
2.通过硝酸的重要用途,帮助学生将对HNO3 的理论认识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使知识学以致用。
3.最后介绍硝酸的工业生产过程,既是对前面所学的氮的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理解和加深,又使学生很自然地了解了硝酸的制法。
三、情境素材
1.硝酸工业制法的发展
硝酸的工业制法有三种
第一种是早在17世纪就使用的硝石法。它是利用钠硝石跟浓硫酸共热而得。
NaNO3+H2SO4(浓) NaHSO4+HNO3↑
由于硝酸较易挥发,所以,反应产生的是硝酸蒸气,经冷凝后即为液体。反应生成的酸式硫酸盐,在高温条件下可进一步与钠硝石反应,生成硫酸正盐和硝酸。但硝酸在高温时会分解,所以硝石法一般控制在第一步反应。此法产量低,消耗硫酸多,又受到硝石产量的限制,已逐步被淘汰。
第二种是电弧法。它是利用电弧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直接化合而成NO。
这是可逆反应,而且这两种单质互相化合时是吸热的,因此高温对于NO的生成有利。不过,即使在3000℃,平衡混合物中也仅含有5%的一氧化氮。
工业上用强大的电源产生的电弧做加热器,温度可达4000℃左右。当空气流迅速通过电弧时,空气受到强热,于是就生成少量的一氧化氮。立刻将混合气体冷却到1200℃以下,以后再进一步冷却,混合气体中的NO与O2化合而成NO2,最后用水吸收而成硝酸。因为电弧法耗费大量的电能,同时一氧化氮的产率低,当氨氧化法问世后,它也逐渐被淘汰了。
第三种是氨的催化氧化法。按生产流程和操作条件不同,可分为常压法、加压法和综合法。这种方法成本低,产率高,消耗电能少。
常压法是在常压下进行的,加压法是在加压(6×105Pa~9×105Pa)下进行的。综合法是既有常压过程,又有加压过程,氨的氧化在常压下进行,一氧化氮的氧化和二氧化氮的吸收在加压(6×105Pa~9×155Pa)下进行。
常压法生产的硝酸中HNO3的质量分数较低,一般为47%~50%。它的生产设备所需的不锈钢数量较多,但操作方便,铂催化剂损失小,消耗电能较小。加压法生产的硝酸中HNO3的质量分数较高,一般为58%~60%,可以节省吸收塔数目,因而所需不锈钢数量较少,但操作复杂,消耗电能较大,铂催化剂损失也较大。综合法则兼有二者的优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