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23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程 第22课时-专题1第四单元第1讲-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规律、配平及计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盐城市2023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程 第22课时-专题1第四单元第1讲-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规律、配平及计算

资源简介

专题1 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四单元 氧化还原反应
第1讲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规律、配平及计算
一、课程标准要求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能正确辨别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能灵活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规律。
4.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二、在高中化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始终,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
在教学中,弄清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关系对学好化学是至关重要的,也影响着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因此学好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对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
三、思维导图
四、课时安排建议
第1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规律、配平及计算(1课时)
第2课时 新情景(信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1课时)
第1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规律、配平及计算(1课时)
活动一:构建知识体系
目前,汽车尾气系统中均安装了催化转化器。在催化器中,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N2。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汽车尾气中的CO来源于石油的燃烧,那尾气中的NO是如何产生的呢?是否也来自石油的燃烧呢?产生NO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素养角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答案]:问题1 提示: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烃,只含C、H两种元素,燃烧时不能产生NO。在汽车发动机的气缸中,空气中的N2和O2在火花塞放电的情况下化合生成NO,对应的方程式为N2+O22NO,该反应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2:写出在催化器中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N2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该反应对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有何作用?
(素养角度——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答案]问题2 提示:2CO+2NO2CO2+N2,NO为氧化剂,CO为还原剂,CO2为氧化产物,N2为还原产物,该反应将大气污染物CO和NO转化为无污染的N2和CO2,有利于环境保护。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例题1]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用红磷制白磷 B.用氧化铝制金属铝
C.用氯气制漂白粉 D.用金属钠制过氧化钠
2、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反应物 化合价 得失电子 表现性质 发生的变化 生成物
氧化剂 ______产物
还原剂 ______产物
3、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联系
4、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有哪些?
[例题2]赤铜矿的成分是Cu2O,辉铜矿的成分是Cu2S,将赤铜矿与逃铜矿混合回执有以下反应:2Cu2O + Cu2S 6Cu + SO2 。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氧化剂只有Cu2O
B.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 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
问题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形式 示例 箭头意义及指向
双线桥法 2Na2S+Na2SO3+3H2SO4==3S↓+3Na2SO4+3H2O 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两端指向化合价变化的同一种元素,需注明电子的得与失
单线桥法 2Na2S+Na2SO3+3H2SO4==3S↓+3Na2SO4+3H2O 由还原剂指向氧化剂,无须注明电子的得与失
[例题3] (1)用单线桥法分析下面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Cu + 4HNO3 = Cu(NO3)2 + 2NO2↑ + 2H2O
(2)用双线桥法分析下面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2Al + 2NaOH + 6H2O = 2NaAlO2 + 3H2↑ + 4H2O
问题4: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元素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
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途径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
(2)依据反应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
(3)依据相同条件下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判断:
[例题4]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浓)===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剂+弱氧化剂。由于Fe3+氧化性强于I2,所以FeI3不存在,A中反应不可能发生;B、C、D中反应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所以可以发生。当n(Cl2)∶n(FeI2)=1∶1时即发生B项的反应。
[答案] A
问题5: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1.“价态归中,互不交叉”规律
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
例如,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如图。
2.歧化反应规律
“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
如:Cl2+2NaOH===NaCl+NaClO+H2O。
3.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
(1)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如在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时,因为还原性:Fe2+>Br-,所以Fe2+先与Cl2反应。
(2)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如在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Fe粉,因为氧化性:Fe3+>Cu2+>H+,所以Fe粉先与Fe3+反应,然后依次为Cu2+、H+。
[例题5]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线段BC代表Fe3+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B.原混合溶液中c(FeBr2)=6 mol·L-1
C.当通入Cl2 2 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
2Fe2++2I-+2Cl2===2Fe3++I2+4Cl-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解析] 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2+>Br-,所以Cl2最先氧化I-,然后氧化Fe2+,最后氧化Br-。图中AB线段表示I-的变化情况,氧化I-需氯气 1 mol,则I-为 2 mol;BC线段表示Fe3+的变化情况,氧化Fe2+需氯气2 mol,则Fe2+为4 mol;DE线段表示Br-的变化情况,氧化Br-需氯气3 mol,则Br-为6 mol。当通入Cl2 2 mol 时,氧化的I-和Fe2+均为2 mol,所以C中的离子方程式是正确的。因不知溶液的体积,无法求算FeBr2的浓度,则B错误。
[答案] B
问题6: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的一般步骤: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基本原则:
3、几种特殊类型及配平技巧:
(1)正向配平:___KI+__KIO3+___H2SO4===___I2+___K2SO4+___H2O
(2)逆向配平: ___S+__KOH===__K2S+___K2SO3+___H2O
(3)整体配平: __Cu2S +__HNO3=== __Cu(NO3)2 +__H2SO4 +__NO↑+__H2O
(4)缺项配平(缺项,即化学方程式中尚有某些物质空缺)
缺项一般是非氧化还原的物质,最常见为酸、碱或水。可先观察,初步确定所缺物质,然后配平;也可以先不理会缺项,进行一般步骤的配平,最后观察确定缺项所含元素,并进一步确定其化学式。两种方法应视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____MnO+____H2O2+____=== ____Mn2++____O2↑+____H2O。
(5) 整体零价法: 含元素价态难确定物质的反应。
__Fe3C +__HNO3 — __Fe(NO3)3 +__CO2 +__NO +__H2O
[主要技巧]虚设价态,Fe3C中的Fe和C可以都设为零价(零价配平法),也可以设Fe为+3价,C为-9价,只要符合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以不拘泥于实际,而以方便为准,随意虚设价态
(6)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反应
有机物被氧化或还原时,通常是碳元素变价。当有机物化学式较简单时,可与无机物一样计算碳原子的价态变化;当有机物化学式较复杂时,(以结构式出现时,先改写成化学式)适宜计算分子中所有碳原子总化合价的变化。如C6H5CHOC6H5COOH,反应前碳元素7个原子总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为-2价,共升高2价。
[例题6] 配平化学方程式:
⑴___KI+____KIO3+___H2SO4===___I2+___K2SO4+___H2O
⑵___P4+___KOH+___H2O===___K3PO4+___PH3
⑶___ClO-+___Fe(OH)3+____===___Cl-+___FeO+___H2O
⑷__KClO3+__H2C2O4+__H2SO4===___ClO2↑+___CO2↑+__KHSO4+___H2O
问题7:利用守恒思想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1) 质量守恒:
(2) 原子守恒: 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保持不变。
(3) 电荷守恒: 在离子化合物或电解质溶液中,由于化合物或整个溶液不显电性,故所有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在具体应用中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误认为阴阳离子个数相等。
(4) 电子守恒: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有还原剂失去电子数目,一定等于所有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得失电子数目保持守恒。
[例题7]24 mL浓度为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可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
A.+2  B.+3   C.+4   D.+5
[解析] 题目中指出被还原的元素是Cr,则得电子的物质必是K2Cr2O7,失电子的物质一定是Na2SO3,其中S元素的化合价从+4→+6;而Cr元素的化合价将从+6→+n(设+n为生成物中Cr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得失电子数目相等,有0.024 L×0.05 mol·L-1×(6-4)=0.02 L×0.02 mol·L-1×2×(6-n),解得n=3。
[答案] B
活动二:重难点突破
[典型题例] 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而NaClO被还原为NaCl,若反应中Na2Sx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的值为 ( )
A.2 B.3 C.4 D.5
[简析] Na2Sx ~xNa2SO4 NaClO ~ NaCl
(失电子数) 1×[6x - (-2)] = 16×2 (得电子数)
x = 5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问题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实际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结合,所以,一切化学反应都存在着质量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离子化合物及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电荷数相等,以及一些化学变化前后恒定不变的量。如果把这些量的关系作为解题的依据,则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活动三:巩固提升
1.在KClO3+6HCl(浓)===KCl+3Cl2↑+3H2O的反应中,被氧化的氯与被还原的氯的原子个数比为(  )
A.1∶6   B.6∶1 C.1∶5 D.5∶1
2.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总反应为3Fe2++2S2O+O2+xOH-===Fe3O4+S4O+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2、S2O都是氧化剂
B.x=2
C.每转移3 mol电子,有1.5 mol Fe2+被氧化
D.氧化产物只有S4O
3.H3PO2是精细磷化工产品,其工业制备原理如下:
Ⅰ.2P4+3Ba(OH)2+6H2O===3Ba(H2PO2)2+2PH3↑
Ⅱ.Ba(H2PO2)2+H2SO4===BaSO4↓+2H3P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Ⅰ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B.H3PO2具有还原性,在空气中可能被氧化成磷酸
C.在反应Ⅰ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1∶1
D.反应Ⅰ中每生成2.24 L(标准状况)PH3,转移0.3 mol电子
4.向100 mL FeI2溶液中逐渐通入Cl2,其中n(I2)、n(Fe3+)随通入n(Cl2)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性强弱:I2<Fe3+
B.n(Cl2)=0.12 mol时,溶液中的离子主要有Fe2+、Fe3+、Cl-
C.由图可知,该FeI2溶液的浓度为1 mol·L-1
D.n(Cl2)∶n(FeI2)=1∶2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5.已知:① 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 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 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Cl2>Fe3+>I2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6.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用途。
(1)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反应:2KNO3+3C+S===K2S+N2↑+3CO2↑。
其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
①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Cu元素显________价。
②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________,当有1 mol 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________mol。
③标明上述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常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处理含有CuS和Cu2S的矿物,其反应原理如下:
8 MnO+5Cu2S+44H+===10Cu2++5SO2↑+8Mn2++22H2O
6 MnO+5CuS+28H+===5Cu2++5SO2↑+6Mn2++14H2O
根据上述反应原理,某学习小组用400 mL 0.075 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处理2 g含有CuS和Cu2S的混合物。反应后煮沸溶液,赶尽SO2,剩余的KMnO4恰好与350 mL 0.1 mol·L-1的(NH4)2Fe(SO4)2溶液完全反应。
①配平KMnO4与(NH4)2Fe(S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MnO+______Fe2++______H+===______Mn2++______Fe3++______H2O
②KMnO4溶液与固体混合物反应后,剩余KMnO4的物质的量为 mol。
7.过氧化氢H2O2(氧的化合价为﹣1价),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利用它有杀菌消毒作用来清洗伤口。对于下列A~D涉及H2O2的反应,填写空白:
A.Na2O2+2HCl===2NaCl+H2O2
B.Ag2O+H2O2===2Ag+O2+H2O
C.2H2O2===2H2O+O2
D.3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
(1)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  (填代号)。
(2)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  (填代号)。
(3)在稀硫酸中,KMnO4和H2O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H2O2﹣2e﹣===2H++O2↑
还原反应:MnO4﹣+5e﹣+8H+===Mn2++4H2O
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请配平以下化学方程式:
Al+  NaNO3+  NaOH===  NaAlO2+  N2↑+  H2O。
8.氧化剂和还原剂在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
(1)高锰酸钾和氢溴酸溶液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2KMnO4+16HBr===5Br2+2MnBr2+2KBr+8H2O
①其中还原剂为________,还原产物为________。
②若有0.8 mol还原剂被氧化,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2)古老但仍然是最有用的制备联氨(N2H4)溶液的方法如下:
______NaClO+______NH3·H2O→______N2H4+______NaCl+______H2O
①请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②NH3·H2O在上述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
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 D.碱性
(3)人体内所含铁元素以Fe2+ 和Fe3+的形式存在。市场出售的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的颗粒细小的还原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胃酸的作用下转化成亚铁盐,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但Fe2+在酸性条件下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H3PO2和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Ag,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H3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②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解析:KClO3中的Cl元素和HCl中的Cl元素发生归中反应,生成零价态的Cl2,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得失情况如:可知,HCl(浓)中的Cl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KClO3中的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且原子个数之比为 5∶1。
2. C
解析:A项,Fe、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O2是氧化剂,S2O和Fe2+是还原剂,错误;B项,根据氢原子守恒可知x=4,错误;C项,每消耗3 mol亚铁离子,由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知,转移电子为1 mol×2×(2-0)=4 mol,但3 mol亚铁离子中只有2 mol 被氧化,所以每转移3 mol电子,有1.5 mol Fe2+被氧化,正确;D项,Fe、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S2O和Fe2+是还原剂,所以Fe3O4、S4O是氧化产物,错误,答案选C。
3. C
解析:反应Ⅰ中,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2∶6=1∶3,C错;每生成2 mol PH3,转移6 mol e-,故每生成2.24 L(标准状况)PH3,即0.1 mol PH3,转移0.3 mol e-,D正确;反应Ⅱ中无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H3PO2中P为+1价,具有还原性,B正确。
4. D
解析:A.由图可知,向100 mL FeI2溶液中逐渐通入Cl2,先生成I2,后生成Fe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规律”,则还原性:I->Fe2+,由此可知氧化性:I2<Fe3+,故A正确;B.由图可知,n(Cl2)=0.1 mol时,I-完全反应,n(Cl2)=0.15 mol时,Fe2+完全反应,所以当n(Cl2)=0.12 mol时,溶液中的离子主要有Fe2+、Fe3+、Cl-,故B正确;C.由图可知,n(Cl2)=0.1 mol时,I-完全反应,由方程式2I-+Cl2===2Cl-+I2可知,消耗的I-为0.2 mol,故该FeI2溶液的浓度为1 mol·L-1,故C正确;D.n(Cl2)∶n(FeI2)=1∶2时,氯气与碘离子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2Cl-+I2,故D错误。
5. A
解析:① KMnO4晶体与浓盐酸反应产生的黄绿色气体为Cl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有:KMnO4>Cl2。② FeCl2溶液与少量Cl2反应溶液变黄色生成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Cl2+Cl2===2FeCl3,氧化性大小关系为Cl2>Fe3+,Fe2+作还原剂。③ FeCl3溶液与KI反应有I2生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Cl3+2KI===2FeCl2+I2+2KCl,氧化性大小关系为Fe3+>I2。由上分析可知氧化性大小关系为MnO>Cl2>Fe3+>I2,A正确;上述实验总共有3个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由氧化性大小Cl2>I2,Cl2能将I--氧化为I2,而使淀粉变蓝,C错误;实验②中Fe2+ 只作还原剂,体现出还原性,未体现出氧化性,D错误;
6. (1)C K2S和N2
(2)①+1 ②CuI 0.5 ③
(3)①1 5 8 1 5 4 ②0.007
解析:(1)本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变为0价,硫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碳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被氧化的元素是C。氧化剂是KNO3和S,氧化产物是CO2,还原产物是K2S和N2。
(2)①正确分析化合价的关键是先确定I元素的负价只有-1价,Cu在化合物中只有+1、+2价,再由化学式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确定各元素的化合价,由此可确定Cu2HgI4中Cu为+1价,Hg为+2价。②反应4CuI+Hg===Cu2HgI4+2Cu中,每4 mol CuI参加反应转移电子2 mol,即当有1 mol CuI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0.5 mol。
(3)①反应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7降低到+2,Fe元素的化合价由+2升高到+3,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知,离子反应为MnO+5Fe2++8H+=Mn2++5Fe3++4H2O。②设与(NH4)2Fe(SO4)2反应消耗高锰酸钾x mol,则
MnO+5Fe2++8H+===Mn2++5Fe3++4H2O
1 mol  5 mol
x mol  0.350 L×0.1 mol·L-1
所以x=0.007,即与固体混合物反应后剩余KMnO4的物质的量为0.007 mol。
7. (1)D
(2)C
(3)5H2O2+ 2MnO+6H+===2Mn2++8H2O+5O2↑
(4)10 6 4 10 3 2
解析:(1)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只表现氧化性,则以上反应中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为D。
(2)O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也降低,可体现氧化性、还原性,则以上反应中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C。
(3)氧化还原反应由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分反应构成,由氧化反应:H2O2﹣2e﹣═2H++O2↑、还原反应:MnO +5e﹣+8H+===Mn2++4H2O及电子守恒可知,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H2O2+ 2MnO+6H+═2Mn2++8H2O+5O2↑。
(4)Al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3价,N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由原子、电子守恒可知反应为10Al+6NaNO3+4NaOH===10NaAlO2+3N2↑+2H2O。
8.答案(1)①HBr MnBr2 ②0.8 mol
(2)①1 2 1 1 3 ②B
(3)Fe+2H+===Fe2++H2↑ 4Fe2++O2+4H+===4Fe3++2H2O
(4)①+1 ②H3PO4
解析(1)①反应2KMnO4+16HBr===5Br2+2MnBr2+2KBr+8H2O中,Br元素化合价升高1价,Mn元素化合价降低5价,反应中转移10个电子,反应中KMnO4为氧化剂,MnBr2为还原产物,HBr为还原剂,Br2为氧化产物;
②HBr为还原剂,若有0.8 mol还原剂被氧化,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8 mol。
(2)①一水合氨中的氮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了-2价,失1 mol e-电子,次氯酸钠中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了-1价,则配平方程式:NaClO+2NH3·H2O===N2H4+NaCl+3H2O;
②一水合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表现还原性。
(3)铁粉在人体胃酸中发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氢气,离子反应为Fe+2H+===Fe2++H2↑,Fe2+在酸性条件下被氧气氧化为铁离子,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
(4)①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确定P元素化合价,O元素为-2价、H元素为+1价,所以P元素为+1价。
②该反应中银离子是氧化剂、H3PO2是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根据转移电子数相等知,1 mol H3PO2失去4 mol电子,所以P元素为+5价,则氧化产物是H3PO4。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