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23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程 第32课时-专题3第一单元第1讲-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与热化学方程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盐城市2023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程 第32课时-专题3第一单元第1讲-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与热化学方程式

资源简介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1讲 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与热化学方程式
一、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知道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2.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通过比较的方法理解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 重要区别,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3.初步学习测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方法,能正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当措施减小误差。
4.知道盖斯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5.能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了解人类所面临的能源危机,认识节约能源、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及常见的节能方法。
二、在高中化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从课程模块层面看,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位于选修课程内容,与《化学2》中相关内容相衔接。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以及盖斯定律。本单元涉及多种活动,如查阅资料、调查、观察影像资料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特别注意处理好学生的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另外,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
三、课时安排建议
第1课时 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与热化学方程式(1课时)
第2课时 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应用(1课时)
第1课时 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与热化学方程式(1课时)
一、教学流程
活动一:构建知识体系
问题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能量的变化有何关系?
问题2: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
问题3:根据H2(g)+Cl2(g)===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说明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与能量变化有和关系?
[归纳总结]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_____变化和_____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_____守恒和_____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_____、光能、电能等。通常主要表现为_____的变化。
  2.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
  指当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_________或_________的热量。
  (2)焓变(ΔH)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单位________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
  注意:
  1.注意过程(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过程)与化学反应的区别,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如水结成冰放热但不属于放热反应。
  2.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发生的条件没有必然联系。如吸热反应NH4Cl与Ba(OH)2·8H2O在常温常压下即可进行。
  4.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表示参加反应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
  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___变化和__________变化。
  如: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燃烧热
  (1)概念
  在25 ℃、101 kPa时,_______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_______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_______表示。
  其中的“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氧化物:C→_______,H→_______,S→_______等。
  (2)表示的意义:
  例如C的燃烧热ΔH为-393.5 kJ·mol-1,表示在25℃、101kPa时,1 mol C_____________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是以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 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如:
  C8H18(l)+O2(g)===8CO2(g)+9H2O(l) ΔH=-5518 kJ·mol-1,即C8H18的燃烧热ΔH为-5518 kJ·mol-1。
  6.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注意几个限定词:①稀溶液;②产物是1mol液态H2O;③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OH-(aq)+H+(aq)===H2O(l) ΔH=-57.3 kJ·mol-1
  (3)中和热的测定
  ①装置
  ②计算公式:ΔH=-kJ·mol-1(以50 mL稀盐酸和50 mL稀NaOH溶液反应为例)t1—起始温度,t2—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例题1]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B.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C.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
  D.如图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D
  [练习1]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INCLUDEPICTURE "高三教程校队/H29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高三教程校队/H295.TIF" \* MERGEFORMAT
  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能量之和________(填“>”“<”或“=”)生成物能量之和,反应N2O(g)+NO(g)===N2(g)+NO2(g)的反应热为________________使用催化剂后,该反应的反应热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 -139 kJ·mol-1 不变
  [例题2]已知:
化学键 C—H C===C C—C H—H
键能/kJ·mol-1 414 615 347 435
  计算:CH3—CH3(g)―→CH2=== CH2(g)+H2(g)的反应热ΔH为________。
  [答案]+125 kJ·mol-1
  
[练习2]已知H—H键键能为436 kJ·mol-1,H—N键键能为391 kJ·mol-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 ΔH=-92 kJ·mol-1,则N≡N键的键能是 ________。
  [答案] 946 kJ·mol-1
  
活动二:重难点突破
  问题4: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有何不同?
  [典型例题]
  1.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 )
   A.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
   B.在101kPa下的燃烧热,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已知的燃烧热,则有
   D.已知96g硫粉与11.2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17.6g FeS时放出19.12kJ热量,则
   (例题1出处:福建莆田2020年高二期中),推荐理由:本题考察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其中还融合了燃烧热、中和热概念的考察)
  [解析]:稀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则,A错误;燃烧热指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放出的热量,所以,水的分解是氢气燃烧的逆过程,所以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错误;燃烧热强调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如C→、H→,而中不是,C错误;根据生成硫化亚铁176g(即0.2mol)时,放出19.12k热量,可知生成1 mol时放出95.6kJ的热量,所以硫粉与铁粉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D正确。
[答案]D
  2.NaBH4(s)与H2O(l)反应生成NaBO2(s)和氢气,在25 ℃、101 kPa下,已知每消耗3.8 g NaBH4(s)放热21.6 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NaBH4(s)+2H2O(l)===NaBO2(s)+4H2(g)ΔH=-216 kJ·mol-1
  
[归纳总结]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①书写步骤
INCLUDEPICTURE "高三教程校队/H29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高三教程校队/H292.TIF" \* MERGEFORMAT
  ②注意事项
INCLUDEPICTURE "高三教程校队/H293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高三教程校队/H293A.TIF" \* MERGEFORMAT
  注意:
  ΔH与反应的“可逆性”
可逆反应的ΔH表示反应完全进行时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可逆无关。如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表示25 ℃、101 kPa条件下,1 mol N2和3 mol H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释放92.4 kJ热量。
  活动三:巩固提升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能发生( )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的变化( )
   (3)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就是该变化的反应热( )
   (4)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
   (5)可逆反应的ΔH表示完全反应时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可逆无关( )
   (6)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3OH(g)+O2(g)===CO2(g)+2H2(g) ΔH=-192.9 kJ·mol-1,则CH3OH(g)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
   (7)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则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57.3 kJ的热量( )
  2.CH4与Cl2生成CH3Cl的反应过程中,中间态物质的能量关系如下图所示(Ea表示活化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高三教程校队/H30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高三教程校队/H303.TIF" \* MERGEFORMAT
A.已知Cl是由Cl2在光照条件下化学键断裂生成的,该过程可表示为:
B.相同条件下,Ea越大反应速率越慢
C.图中ΔH<0,其大小与Ea1、Ea2无关
D.CH4转化为CH3Cl的过程中,所有C—H发生了断裂
  3.根据表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外观 熔点 燃烧热/(kJ·mol-1)
金刚石 无色,透明固体 ? 395.4
石墨 灰黑,不透明固体 ? 393.5
INCLUDEPICTURE "高三教程校队/h31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高三教程校队/h312.TIF" \* MERGEFORMAT
A.由表中信息可得如图所示的图像
B.由表中信息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1.9 kJ·mol-1
C.相同条件下金刚石的熔点低于石墨的熔点
D.表示石墨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为C(石墨,s)+1/2O2(g)===CO(g) ΔH=-393.5 kJ·mol-1
  4.已知:2H2O2(l)===2H2O(l)+O2(g) ΔH=-98 kJ·mol-1。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反应过程为:
  ⅰ.H2O2(l)+I-(aq)===H2O(l)+IO-(aq) ΔH1
  ⅱ.H2O2(l)+IO-(aq)===H2O(l)+O2(g)+I-(aq) ΔH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ΔH1+ΔH2=ΔH
B.I-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C.欲分解2 mol H2O2(l),至少需要提供98 kJ的热量
D.若生成1 mol O2,则反应ⅱ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5.硅粉与HCl在300 ℃时反应生成1 mol SiHCl3气体和H2,放出225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煤炭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SO2,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采用一定的脱硫技术可以把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SO2的排放。但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降低了脱硫效率。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aSO4(s)+CO(g) ?CaO(s)+SO2(g)+CO2(g) ΔH1=+218.4 kJ·mol-1(反应Ⅰ)
  CaSO4(s)+4CO(g) ?CaS(s)+4CO2(g) ΔH2=-175.6 kJ·mol-1(反应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________,能否通过反应Ⅰ判断等物质的量的CO、CO2具有能量的高低?________________。
  (2)已知CO转化成CO2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CO的燃烧热ΔH为________kJ·mol-1。
INCLUDEPICTURE "高三教程校队/H31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高三教程校队/H314.TIF" \* MERGEFORMAT
  (3)依据反应Ⅰ、Ⅱ确定反应CaO(s)+3CO(g)+SO2(g)===CaS(s)+3CO2(g) ΔH=________kJ·mol-1。
  7.“嫦娥二号”卫星使用液态四氧化二氮和液态偏二甲肼(C2H8N2)作推进剂。N2O4与偏二甲肼燃烧产物只有CO2(g)、H2O(g)、N2(g),并放出大量热,已知10.0 g液态偏二甲肼与液态四氧化二氮完全燃烧可放出425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x,会污染大气。采用NaClO、C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税硫、脱硝。
①SO2(g)+2OH-(aq)===SO(aq)+H2O(l) ΔH1=a kJ/mol
②ClO-(aq)+SO(aq)===SO(aq)+Cl-(aq) ΔH2=b kJ/mol
③CaSO4(s) Ca2+(aq)+ SO (aq) ΔH3=c kJ/mol
④SO2(g)+Ca2+(aq)+ClO-(aq)+2OH-(aq)===CaSO4(s)+H2O(l)+Cl-(aq) ΔH4=d kJ/mol 则d=________(用a、b、c表示)。
[参考答案]
  1.(1) × (2)√ (3)× (4)× (5)√ (6)× (7)×
2.D
解析:A.已知Cl是由Cl2在光照条件下化学键断裂生成的,由分子转化为活性原子,该过程可表示为:,选项A正确;B.相同条件下,Ea越大,活化分子百分数越少,反应速率越慢,选项B正确;C.图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ΔH<0,其大小与Ea1、Ea2无关,选项C正确;D.CH4转化为CH3Cl的过程中,只有一个C—H发生了断裂,选项D不正确。
3.D
解析 A.C(s,金刚石)+O2(g)===CO2(g) ΔH=-395.4 kJ·mol-1①,C(s,石墨)+O2(g)===CO2(g) ΔH=-393.5 kJ·mol-1②,①-②得出:C(s,金刚石)===C(s,石墨) ΔH=-1.9 kJ·mol-1,此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说法正确;B.根据A选项分析,故说法正确;C.石墨中层内共价键的键长比金刚石的键长短,因此石墨的熔点比金刚石高,故说法正确;D.燃烧热: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C转化成稳定的氧化物为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4.C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由ⅰ+ⅱ可得:2H2O2(l)===2H2O(l)+O2(g),则有ΔH1+ΔH2=ΔH,A正确;该反应中,I-是过程ⅰ的反应物,是过程ⅱ的生成物,故I-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B正确;反应2H2O2(l)===2H2O(l)+O2(g)为放热反应,分解2 mol H2O2(l)放出98 kJ的热量,C错误;反应ⅱ中I元素由+1价降低到-1价,则生成1 mol O2时转移2 mol电子,D正确。
  5.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i(s)+3HCl(g)SiHCl3(g)+H2(g)ΔH=-225 kJ·mol-1。
  6.(1)吸热反应 否
   (2)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 -283
   (3)-394
解析 (1)反应Ⅰ的ΔH1>0,故为吸热反应;通过反应Ⅰ只能判断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不能判断某一反应物与某一生成物之间的能量的相对大小。
(2)由图可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CO的燃烧热为×566 kJ·mol-1。
  (3)利用盖斯定律将反应Ⅱ减去反应I可得目标方程式,ΔH=(-175.6-218.4)kJ·mol-1=-394 kJ·mol-1。
  7.C2H8N2(l)+2N2O4(l)===2CO2(g)+4H2O(g)+3N2(g) ΔH=-2 550.0 kJ·mol-1。
  解析 四氧化二氮与偏二甲肼反应的产物为二氧化碳、氮气和水;根据10.0 g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完全燃烧可放出425 kJ热量计算。
  根据C2H8N2(l)+2N2O4(l)===2CO2(g)+4H2O(g)+3N2(g) ΔH,
  得ΔH=-425 kJ÷=-2 550.0 kJ·mol-1。
  热化学方程式为C2H8N2(l)+2N2O4(l)===2CO2(g)+4H2O(g)+3N2(g)ΔH=-2550.0 kJ·mol-1。
  8. a+b-c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④=①+②-③,所以d=a+b-c。
 二、教学建议
在复习时让学生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运用热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确认能源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让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
 三、情境素材
1.能源的分类
能源根据开发和使用情况,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如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等;另外又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一级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能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例如:天然气、煤、石油、水能、太阳能、风能;二级能源是指需要依靠其他能源(也就是一级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例如:电能、蒸汽等。
2.能源的开发
可燃冰是水与天然气相互作用形成的晶体物质,主要存在于冻土层和海底大陆坡中,其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2O),它是人类的后续新能源,具有高效、使用方便、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我国在南海首次连续开采成功。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