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23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程 第44课时-专题3第四单元第2讲-水的电离、pH与溶液的酸碱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盐城市2023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程 第44课时-专题3第四单元第2讲-水的电离、pH与溶液的酸碱性

资源简介

专题3 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单元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2讲 水的电离、pH与溶液的酸碱性(1课时)
一、课程标准要求
1.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2.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3.初步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4.能选择实例说明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在高中化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考情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呈现,一是结合离子共存问题考查溶液的酸碱性;二是在原理小综合题中考查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计算;三是在以图像形式考查滴定曲线,还有就是在选择题中结合盐类水解知识考查等等。
三、思维导图
四、课时安排建议
第1课时 水的电离、pH与溶液的酸碱性(1课时)
第1课时 水的电离、pH与溶液的酸碱性(1课时)
一、教学流程
活动一:构建知识体系
1.水的电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的离子积常数
Kw=c(H+)·c(OH-)。
(1)室温下:Kw=1×10-14。
(2)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w增大。
(3)适用范围: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水溶液。
(4) Kw揭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H+和OH-,只要温度不变,Kw不变。
3.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4.溶液的pH
(1)表达式为pH=-lgc(H+)
(2)使用范围:
解析:pH的取值范围为0~14,即只适用于c(H+)≤1 mol·L-1或c(OH-)≤1 mol·L-1的电解质溶液,当c(H+)或c(OH-)≥1 mol·L-1时,直接用c(H+)或c(O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5.pH试纸的使用
解析:把小片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的中部,观察变化稳定后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确定溶液的pH。
活动二:重难点突破
问题1: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例题1]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
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
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
问题2:水电离出的c(H+)和c(OH-)的计算
[例题2]某温度下(Kw=1×10-12 mol2·L-2),计算下列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或c(OH-)。
(1)蒸馏水中c(H+)水=________。
(2)0.1 mol·L-1NaOH溶液中c(OH-)水=________。
(3)pH=11 Na2CO3溶液中c(OH-)水=________。
[解析]:水电离的c(H+)或c(OH-)的计算技巧(25 ℃时):
(1)中性溶液:c(H+)=c(OH-)=1.0×10-7mol·L-1。
(2)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水电离出的c(H+)=c(OH-)<10-7mol·L-1,当溶液中的c(H+)<10-7mol·L-1时就是水电离出的c(H+);当溶液中的c(H+)>10-7mol·L-1时,就用10-14除以这个浓度即得到水电离的c(H+)。
(3)可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水电离的c(H+)或c(OH-)均大于10-7mol·L-1。若给出的c(H+)>10-7mol·L-1,即为水电离的c(H+);若给出的c(H+)<10-7mol·L-1,就用10-14除以这个浓度即得水电离的c(OH-)。
问题3: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例题3]判断下列溶液在常温下的酸、碱性(在括号中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1)相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
(2)相同浓度的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
(3)相同浓度氨水和盐酸等体积混合(  )
(4)pH=2的盐酸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
(5)pH=3的盐酸和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
(6)pH=3的盐酸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
(7)pH=2的CH3COOH溶液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
(8)pH=2的盐酸和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
[解析]:
(1)两强等体积混合:
①若pH之和等于14,则混合后溶液显中性,pH=7。
②若pH之和大于14,则混合后溶液显碱性,pH>7。
③若pH之和小于14,则混合后溶液显酸性,pH<7。
(2)一强一弱混合——“谁弱显谁性”。
pH之和等于14时,一元强酸和一元弱碱等体积混合呈碱性;一元强碱和一元弱酸等体积混合呈酸性。
问题4:溶液pH的计算
[例题4] (1)常温下,pH=1的H2SO4和pH=12的NaOH溶液按体积比2∶9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 为(忽略体积变化)________。
(2)某温度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0-13,将此温度下将同浓度的NaOH溶液与稀硫酸按一定体积比 3∶1混合,若所得混合液pH=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
[解析]:
活动三:巩固提升
1.下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
A. 含有H+的溶液
B.c(H+)>(Kw)1/2
C.pH小于7的溶液
D.使石蕊试液显紫色的溶液
2.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向水中通入氨气,平衡逆向移动,c(OH-)增大
B.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c(H+)增大,Kw不变
C.将水加热平衡正向移动,Kw变大
D.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H+)增大,pH不变
3.如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1
B.P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
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
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
4.下列四种溶液中,室温下由水电离生成的H+浓度之比(①∶②∶③∶④)是(  )
①pH=0的盐酸 ②0.1 mol·L-1的盐酸 ③0.01 mol·L-1的NaOH溶液 ④pH=11的NaOH溶液
A.1∶10∶100∶1 000 B.0∶1∶12∶11
C.14∶13∶12∶11 D.14∶13∶2∶3
5.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1×10-12。该温度下,将pH=4的H2SO4溶液与pH=9的NaOH溶液混合并保持恒温,欲使混合溶液的pH=7,则稀硫酸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  )
A.1∶10 B.9∶1
C.1∶9 D.99∶21
6.常温下,用一定浓度的氨水滴定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土壤浸出溶液,溶液的pH变化与滴入氨水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土壤是酸性土壤
B.当溶液中c(H+)=c(OH-)时,消耗氨水的体积为9 mL
C.M、N点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一定相等
D.将20 mL 此氨水与10 mL同浓度的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存在:
c(NH)>c(Cl-)>c(NH3·H2O)>c(OH-)>c(H+)
7.如图表示水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w
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
C.图中T1<T2
D.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
[参考答案]
1.B
解析:任何水溶液都含有H+,但溶液不一定显酸性,A项错误;Kw=c(H+)·c(OH-),因c(H+)>(Kw)1/2所以c(H+)>c(OH-),溶液显酸性,B项正确;pH小于7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和温度有关,100 ℃时pH=6的溶液为中性,C项错误。
2.C
解析:向水中通入NH3,c(OH-)增大,平衡左移,A正确;向水中加入少量稀H2SO4,c(H+)增大,但温度不变,Kw不变,B正确;将水加热,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Kw变大,C正确;升高温度,能促进水的电离,c(H+)增大,pH减小,D错误。
3.B
解析:根据曲线a知,滴定前盐酸的pH=1,c(HCl)=0.1 mol·L-1,A错误;P点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B正确;曲线a是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的曲线,曲线b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曲线,C错误;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可以用酚酞作指示剂,D错误。
4.A
解析:①中c(H+)=1 mol·L-1,由水电离出的c(H+)与溶液中c(OH-)相等,等于1.0×10-14 mol·L-1;②中c(H+)=0.1 mol·L-1,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3 mol·L-1;③中c(OH-)=1.0×10-2 mol·L-1,由水电离出的c(H+)与溶液中c(H+)相等,等于1.0×10-12 mol·L-1;④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1 mol·L-1,即(1.0×10-14)∶(1.0×10-13)∶(1.0×10-12)∶(1.0×10-11)=1∶10∶100∶1 000,A项正确。
5.B
解析:设稀硫酸的体积为a,NaOH溶液的体积为b,则10-3b-10-4a=10-5(a+b),a∶b=9∶1。
6.C
解析:由图可知,加入氨水之前溶液呈酸性,故该土壤是酸性土壤,A项正确;当溶液中c(H+)=c(OH-)时,溶液呈中性,由图像不难看出,B项正确;M点时由于溶液显酸性,此时溶液可能为酸溶液或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或促进,而在N点时由于氨水过量而显碱性,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故M、N点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不一定相等,C项错误;混合后得到浓度相同的NH4Cl、NH3·H2O,由于NH3·H2O的电离大于NH的水解,此时溶液显碱性则c(NH)>c(Cl-),NH3·H2O的电离程度很小,故c(Cl-)>c(NH3·H2O)>c(OH-),D项正确。
7.D
解析:由水的离子积的定义知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w,A项正确;由图中纵横轴的大小可知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B项正确;温度越高,水的电离程度越大,电离出的c(H+)与c(OH-)越大,所以T2>T1,C项正确;XZ线上任意点都有c(H+)=c(OH-),只有当c(H+)=10-7 mol·L-1时,才有pH=7,D项错误。
二、教学建议
1.复习课不是把学过的知识简单罗列、机械重复,而是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分析、对比,达到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目的。
2.拓宽学生从物质组成及占比角度理解和掌握物质性质的认识视角,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构建水的电离、溶液酸碱性的知识体系。
3.为了更有效地进行高中化学复习,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中心由“老师的复习”向“学生的学”和“对学生的评”转移,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4.在对水溶液中的平衡复习时,要重视溶液酸碱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境素材
溶液酸碱性的应用
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
②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于7的土壤中生长;
③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④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