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思考、合作与交流,完成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的探究过程,和知识系统的有意义构建。2、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生活出发学化学,体验化学对生活、生产及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三、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意义和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物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归纳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2、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3、认识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观看并齐读学习目标 关注目标,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觉监控,使所有的学习活动都紧紧围绕着学习目标的实现来展开,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导入】预备活动:“找出缺失的扑克牌”【活动】主题活动一:认识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多媒体展示】门捷列夫制作元素周期表的过程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对实际问题跃跃欲试,热情被调动。分析实际问题并设计解决办法,但同时发现自己认知结构尚未完善。自发提出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的认知需求。 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体会有序排列较杂乱无章所带来的便利。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门捷列夫制作元素周期表的过程,讨论其中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反思和质疑的能力。【讨论】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探究】用特制卡片排列1—18号元素【小结】现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 利用教师提供的卡片,讨论方案,验证自己的设想。经教师引导,明白现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则。 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分类和有序排列的思想排列化学元素,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产生对元素周期表的整体性的认识【活动】主体活动二:寻找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多媒体展示】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提问】元素符号的书写有什么规律?【小结】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Cu、Fe 思考、寻找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 引发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活动】主体活动三:说说元素符号的意义【多媒体展示】氧元素的符号【提问】它可以表示什么意义?【讨论】 H和2H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小结】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和分子、离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讨论,将结果写在纸上,上讲台投影展示给大家,并叙述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练习】自我挑战:提供试题,进行反馈 进行答题训练 增加课堂练习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当场反馈。从中也能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清楚? 说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提出还存在的困惑。 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能力。作业布置 作业:课本P651、2、3、4、5(必做)6(选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次训练,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升。六、板书设计:课题3 元素(第二课时)1、 元素符号1、 书写2、 意义:① 表示一种元素2 表示此元素的一个原子③ 表示某种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2、 元素周期表:1、横行表示周期,纵行表示族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七、教学反思本课题内容非常抽象,初学时比较难以理解,虽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初步形成了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并且对从微观到宏观的认识方法已有初步了解。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抽象思维还不够发达,这为本课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逐步引入,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元素符号的写法学生容易掌握,但记得不是很牢固,还应在应用中逐渐掌握,最终达到熟练的程度。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