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运用问题。(2)培养学生猜测、观察、分析、交流、合作等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培养实验前对现象、结果的理论预测,实验中的观察、思考,实验后的分析、交流、总结。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增强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欲望和激情。二、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及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的探究实验教学五、教学过程:情景引入:观看开香槟的视频同学们想知道这些事故是怎样引起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板书:课题3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一)二氧化碳具有那些 物理化学性质?【提问】我们讨论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从哪几方面考虑?【回答】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等几个方面考虑。【讲述】活动1: 各实验小组观察集气瓶中二氧化碳气体的颜色、状态,并闻一下气味(注意闻气味的方法),回答观察结果。【板书】一、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师:同学们可以自己做实验,得到有关二氧化碳密度的知识。活动2:向小塑料袋中倾倒二氧化碳。(教师作示范操作。)注意观察两端的小塑料袋是否依旧保持平衡,并说明为什么。生:倒入二氧化碳的塑料袋一端向下倾斜,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师:二氧化碳的密度是1.977g/L,是空气的1.5倍。因此,可以像倾倒液体那样把二氧化碳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板书】2、密度比空气的大师: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怎样呢?活动3:在装满二氧化碳的饮料瓶中加入1/3的水,振荡。学生要求:观察饮料瓶的变化情况,思考说明什么?生: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板书】3、能溶于水【过渡】以上我们介绍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那么,二氧化碳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呢?【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活动4:(学生实验)向放有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并叙述蜡烛先后发生的现象。生甲: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生乙:下层阶梯上的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火焰后熄灭。师:第二名同学观察得更仔细。以上现象说明什么?生丙: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帮助燃烧。生丁:再次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板书】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师: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探讨二氧化碳能否跟水反应。活动5: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通过较长玻璃管向其中一只吹气(与另一只作比较),观察现象现象: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色素石蕊变红了?猜想: 1、瓶中存在的物质由学生争论,引导得出:水、二氧化碳、或是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某种物质2、如何证明是何种物质呢?(小组争论,学生提出办法)探究:是什么物质让石蕊变了色?请小组同学,分别探究紫色石蕊花遇到水、二氧化碳、潮湿石蕊花遇二氧化碳、稀醋酸的情况。提示:醋酸是一种酸,凡是酸都能让紫色石蕊变成红色。Ⅰ Ⅱ Ⅲ Ⅳ操 作 喷水 直接放入二氧化碳 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喷醋酸现 象解 释结 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紫色石蕊溶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2)再将上述试管加热,又有什么现象?现象:红色溶液又变成紫色【分析】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受热有气体逸出(CO2),红色溶液又恢复成紫色。【板书】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H2CO3=CO2↑+H2O活动6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气体师:产生什么现象?说明什么?生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生乙:说明二氧化碳跟石灰水发生了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师:现象叙述准确,分析明确具体。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跟它反应后生成的白色固体,叫做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板书】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师:这个反应可用于鉴定二氧化碳。下面请同学讨论两个问题。【投影】讨论1:为了使石灰浆抹的墙壁尽快干,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讨论2:你怎样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一瓶无色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师:以上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 CO2物理性质:(1)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2、 CO2化学性质: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⑵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 + H2O=H2CO3 ,碳酸不稳定H2CO3=CO2↑+H2O⑶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可用于检验CO2气体)CO2 + Ca(OH)2=CaCO3↓+ H2O设计实验证明雪碧饮料中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