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3 中国的河流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外流河、内流河,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4.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长江、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及两者之间的差异,了解长江、黄河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感悟它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5.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对长江、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6.了解河流水能开发评价的基本方向,学会河流水文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二、教学重难点1.归纳比较分析内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2.长江的基本概况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长江的开发与治理。3.黄河的基本概况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黄河的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三课时 滔滔黄河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情趣)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碗水,半碗泥”是指哪条河流吗?课件展示:学生:黄河。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黄河。探究活动一 黄河的基本概况?课件展示:黄河流域图教师:通过观察黄河流域图,概括黄河的发源地、注入地、形状?学生:黄河源自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黄河干流呈巨大的“几”字,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教师总结: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那么黄河干流流经哪些省区呢?课件展示:学生:黄河流经9个省市,分别是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教师:黄河干流流经9个省区,那么黄河干流又流经哪些地形区呢?课件展示:教师:根据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区,进而概括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名称?学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教师:黄河作为我国第二长河,黄河各河段又是如何划分的呢?黄河又有哪些支流呢?探究活动二 黄河各河段的划分及特征?课件展示:教师:观察黄河流域图,得出黄河有哪些支流?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并总结。教师总结:从图中观察可以得出,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是内蒙古的河口;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是河南的桃花峪。黄河上游和中游支流较多,其中最主要支流是中游河段的汾河和渭河。南北向的汾河主要分布在山西省;东西向的渭河主要经过甘肃、陕西。黄河各河段又有哪些特征呢?课件展示: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并总结。教师总结:结合黄河所流经的地形区,以及黄河的形状,进而可以概括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河流含沙量大;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使得黄河下游河段流域面积最小。黄河作为我国第二长河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相比较,有哪些特点呢?课件展示: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并总结。教师:通过观察黄河流域气象干旱分布图,可以得出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年径流量约为长江的1/15,而且70%-80%集中在夏季。与长江相比,黄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探究活动三 黄河的利用价值,黄河的奉献?黄河作为母亲河,有哪些奉献,体现哪些价值呢?课件展示:黄河上游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中游的壶口瀑布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并总结。教师:黄河上游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进行灌溉的,体现黄河的水资源灌溉价值;黄河中游的壶口瀑布体现黄河的旅游观光价值。黄河还有哪些价值呢?课件展示:学生: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建水电站。教师:黄河上游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利用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我国陆续建成了多座大型水电站,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要功能,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设施。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塑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哺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也是华北平原的塑造者之一。探究活动四 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黄河给人类带来了大量价值的同时,又引发了哪些环境问题呢?课件展示:教师:观察这两幅图片,小组讨论,黄河上游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呢?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并总结。教师:黄河上游由于降水量减少,以及人们大量的引水灌溉,使得黄河上游出现了荒漠化问题。黄河凌汛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教师:凌汛就是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河水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通过观察黄河河段图,可以得出,黄河凌汛不仅在上游河段产生,也会在黄河下游河段产生。黄河中游又有哪些环境问题呢?课件展示:教师:通过观察黄河中游地表景观,可以得出黄河中游的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为什么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严重呢?课件展示:学生: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本身土质疏松。教师总结: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有两大原因,一是自然原因:(1)黄土高原土质疏松;(2)夏季暴雨集中;(3)黄河支流众多。二是人为原因:由于人为的滥砍滥伐、过度放牧,使得植被破坏严重。教师:清楚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及原因,那么黄河下游有什么环境问题呢?课件展示:学生:地上河和凌汛教师:由于中游的水土流失问题,黄河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落差急剧减少,干流水流缓慢,使得大量的泥沙在下游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地上河”现象使得黄河多次洪水泛滥,引发洪水灾害。下游还有什么问题呢,如何产生的呢?课件展示:学生:黄河下游断流。教师:由于黄河上游工农业用水过多、水利工程蓄水、引水过多等;再加上气候干旱,降水少,流量小,使得黄河下游多次出现断流现象。探究活动五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师:清楚了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也就是黄河的忧患,那么对于这些问题应该如何治理呢?课件展示:黄河上游教师: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因此治理措施也是不一样的呢。针对黄河上游的荒漠化问题,应该还林还草,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大量蓄水;针对凌汛问题,应该炸开冰坝。课件展示:教师:黄河中游地区针对水土流失问题,最关键的就是治沙。黄土高原地区的造林种草、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水土保持工作,以及大型水利枢纽的建成,都对黄河的治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大量减少。教师:由于中游的水土流失,使得大量的泥沙在下游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地上河”现象使得黄河多次洪水泛滥,引发洪水灾害。因此,黄河下游地区应该加固黄河大堤,防止决口泛滥。而“地上河”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造成的,因此根治“地上河”问题,应该从中游入手,也就是中游地区的植树种草。对于黄河断流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区域用水协调措施,黄河断流的情况有所好转。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这样,对确保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很大作用。五.板书设计概况 源自: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河段分界 上游和中游:河口中游和下游:桃花峪利用 水能丰富——水电站(小浪底)旅游资源——壶口瀑布黄河 水资源灌溉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问题忧患 上游:荒漠化和凌汛中游:水土流失下游:地上河和凌汛治理 上游:植树种草,炸开冰坝中游:植树造林下游:加固黄河大堤六、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七、教学反思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黄河流域分布图,进而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概括黄河各河段的基本特征。知道黄河的利用价值及奉献,通过对各河段特征的分析,概括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简要说明对黄河的治理与保护措施。考察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读图能力,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解决长江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填图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