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章末复习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章末复习教案

资源简介

第2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及分布位置。
2.通过中国地形图清楚我国地形分布特征、主要地形区及分布位置,并概括我国地势特征及产生的影响。
3.通过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得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从而得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4.区分冬季风和夏季风的不同,进而得出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产生的特殊天气及气象灾害,并清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知道我国河湖的基本概况,比较河流的水文特征。
6.概括长江、黄河的基本概况,得出长江、黄河开发及治理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位置及主要特征。
3.运用资料说出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4.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比较河流的水文特征。
5.通过长江、黄河水系图,说出长江、黄河概况,得出长江、黄河利用价值、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第二章学完了。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目录和每一节小标题,进而清楚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呢?大家请看大屏幕: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位置及主要特征。
3.运用资料说出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4.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比较河流的水文特征。
5.通过长江、黄河水系图,说出长江、黄河概况,得出长江、黄河利用价值、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
【考点一】中国的山脉
师:图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结合山脉走向,找出中国主要山脉,并在相应的位置填写山脉的名称。
课件展示:
让学生们进一步指图,从而达到熟练的应用中国山脉地图。
生:按照要求,在图上,指出中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并对应其位置。
师:记忆山脉的名称,可以编成顺口溜的形式来记忆,如东西走向山脉:北有天、阴,南有南,昆仑、秦岭在中间。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太兴、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东台湾。
师:记忆山脉的名称及位置,也可将山脉与省级行政单位相结合,如河北、山西以太行山为界;青海、甘肃以祁连山为界;新疆、西藏以昆仑山为界等,结合中国地形图及中国行政区划图,完成下面表格。
山脉名称 省区分界
太行山
祁连山
昆仑山
武夷山
南岭
巫山
天山
生: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内容。
山脉名称 省区分界
太行山 河北省与山西省的分界
祁连山 青海省与甘肃省的分界
昆仑山 新疆与西藏的分界
武夷山 福建与江西的分界
南岭 广东省与湖南省的分界
巫山 湖北省与重庆市的分界
天山 南疆与北疆的分界
【考点二】中国的地形特征
师:通过中国地形分布图,得出我国地形分布特征及主要地形的分布位置。
课件展示:
生: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中国东部多平原、丘陵,西部多高原、山地和盆地。
师:结合阅读材料比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特征,并能在图上填写这些地形区的名称。
师:四大高原中,青藏高原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内蒙古高原是第二大高原,地表平坦开阔;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地表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四大盆地中,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四川盆地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高原盆地,因矿产丰富,被称为“聚宝盆”;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是我国纬度最高、位置最北的盆地。三大平原中,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有“鱼米之乡”之称。
课件展示:
师:通过观察中国各地形区所占比例图,进而可以得出中国地形中面积最大的是山地,进而可以得出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是什么呢?
生:山区的优势:旅游、采矿、林业、发展畜牧业、中草药等动植物资源丰富,以及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等;不足:地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易发生自然灾害。
【考点三】中国的地势特征
师:通过观察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可以进一步得出中国地势特征
课件展示:
生: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师:仔细观察该图,结合中国地形图,得出每一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分布情况如何?
课件展示:
师:中国地势呈三级阶梯,一二阶梯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一阶梯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1000-2000米;第三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这样的地形地势分布,对气候、河流、交通产生哪些影响呢?
师:对于气候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对于交通影响,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对于河流的影响,使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在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考点四】气候复杂多样
师: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原因:我国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
课件展示:
师:通过观察中国气温分布图,得出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
生: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
师:在气温分布图中,清楚冬季和夏季气温最高和最低值出现的地点不一样。冬季气温最低值在黑龙江省的漠河,最高值在海南省;夏季气温最低值在青藏高原,最高值在新疆吐鲁番盆地。清楚一条特殊的地理界线:秦岭——淮河线,是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师:地球可划分五个温度带,同样,中国也可以划分为五个温度带,读图,并在图上指出五个温度带的名称。
课件展示:
师: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活动积温为主要指标,将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及一个高原气候区。清楚温度带的主要分布位置,如北京处于暖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也是秦岭——淮河线。
师:结合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可以得出中国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课件展示:
生:中国降水的地区差异大,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递减。
师:中国降水的地区差异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风来自于低纬海洋,给我国广大内陆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最多的区域是距离海洋最近的台湾省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区是远离海洋的内陆,也就是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同时,在夏季风的影响下,使得我国降水在时间上,主要集中于夏季,特别是5-9月降水最多。
师:观察我国降水量分布图,可以得出秦岭——淮河线也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所通过的地方。
师:根据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进而在中国干湿地区图的对应位置,填写中国干湿地区的名称。
课件展示:
师:一个地区气候的干湿程度,与当地的降水量和蒸发量有关。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其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是以秦岭——淮河线为界的,北京处于半湿润地区。
师:气温和降水是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结合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在图中对应位置,填写气候类型名称。
课件展示:
师:中国的气候类型分布,我国东半部自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远离海洋的西北内陆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高山高原气候。北京所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考点五】季风气候显著
师:我国有五种气候类型,其中有三种季风气候,因此季风气候显著,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
课件展示:
师:我们把夏季风能够到达的范围称为季风区,不能到达的范围称为非季风区。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课件展示:
师:根据冬季风和夏季风图,进而完成表格内容。
季风 风向 来源地 影响
冬季风
夏季风
师:总结
季风 风向 来源地 影响
冬季风 偏北风 高纬大陆 干冷
夏季风 偏南风 低纬海洋 暖湿
师: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海陆性质差异大,是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到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中国南方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会导致“南涝北旱”或“北涝南旱”。
师:由于中国大陆面积广大,西部伸入亚洲内陆,因而中国的气候也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主要表现为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受冬季风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同纬度冬季最冷的国家。
【考点六】多特殊天气
师:中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课件展示:
师: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台风主要影响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沙尘暴主要发生在中国的北方和西北地区,在气候比较干旱的春季,很容易出现。
师: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比较集中在降水较多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
【考点七】外流区为主
师:清楚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区别,并在中国河流分布图中填写河流名称。
师: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区别:最终最否注入海洋。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大多数河流流入太平洋,注入印度洋有雅鲁藏布江、怒江,注入北冰洋的有额尔齐斯河。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课件展示:
师:通过观察我国东部河流流量变化曲线,比较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完成下面表格。
师:总结表格内容。
水量 含沙量 汛期 结冰期
秦岭——淮河以北河流 小 大 短 有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 大 小 长 无
师: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比较,南方河流水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冬季气温在0℃以上),含沙量小;北方河流水量小,汛期短,有结冰期,含沙量大。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水量最大的河流是长江。
师:东北地区河流有两次汛期,一次是由于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另一次是夏季季风带来的降水,形成夏汛。比较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完成表格内容。
师:总结。
课件展示:
师:中国的湖泊分为内流湖和外流湖。外流湖也称淡水湖,鄱阳湖是最大的淡水湖;内流湖也称咸水湖,青海湖是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冀、鲁、苏、浙六省(市)。
【考点八】滚滚长江
课件展示:
师:通过长江水系图,可以得出长江基本概况,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全长6300千米,流经青、川、渝、藏、滇、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长江不仅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课件展示:
师:长江支流众多,其中最长支流是汉江,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于武汉;嘉陵江与长江干流交汇于重庆,岷江与长江干流交汇于宜宾。从源头至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是其水文特征,长江三峡位于上游河段;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这一段长江河道弯曲,湖泊多,支流多;从湖口以下到长江口为下游,这一段支流少,江阔水深。
课件展示:
师: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一半。新中国建立以后,在长江支流和干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座水电站。其中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发电、航运、旅游、灌溉、养殖、防洪等。长江航运价值高,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水资源丰富,灌溉价值高。
师:长江最大的问题是洪涝灾害严重,其次还有水污染和含沙量的问题。
【考点九】滔滔黄河
课件展示:
师:通过观察黄河水系图,得出黄河基本概况。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山北麓,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黄河干流主要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黄河中游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师:结合黄河所流经的地形区,以及黄河的形状,进而可以概括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河流含沙量大;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使得黄河下游河段流域面积最小。
课件展示:
师: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1.黄河水能资源丰富,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建设水电站;2.水资源灌溉;3.旅游价值。
课件展示:
师:结合图片,完成表格内容。
河段 忧患问题 治理策略
上游
中游
下游
生:小组讨论完成
河段 忧患问题 治理策略
上游 荒漠化、凌汛 植树种草,合理放牧,炸开冰坝
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综合治理(治黄关键)
下游 地上河、凌汛、断流 加固黄河大堤,兴修水库,节约用水
五、板书设计
1.我国主要山脉及分布位置。
2.我国地形分布特征、主要地形区及分布位置,我国地势特征及影响。
3.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名称及位置。
4.冬季风和夏季风的不同,季风气候的影响下产生的特殊天气及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我国河湖的基本概况,比较河流的水文特征。
6.长江、黄河的基本概况,长江、黄河开发及治理情况。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多种记忆方法,尝试记忆本节课内容,本节课知识内容量大,主要是通过读图、分析地图的形式来完成本节课内容的复习,并通过对比的形式,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结合多煤体课件,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了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用创设的问题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感悟和提升。根据复习课的特点,采用题目带动复习策略。通过习题,发现问题,对点解决,再补偿训练,课堂效果好。但教师关键点的点评要恰到好处,把握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