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复习(1)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复习(1)教案

资源简介

期末考试综合复习(1)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了解我国的领土范围及其景观差异,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海洋。
2.在我国政区图上找出34个省级行政单位,记住它们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
3.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及我国的人口政策,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4.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征。
5.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及分布位置。
6.通过地形图清楚我国地形分布特征、主要地形区,概括我国地势特征及影响。
7.通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得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及气候的主要特征。
8.区分冬夏季风,得出季风气候影响下产生的特殊天气,清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9.知道我国河湖的基本概况,比较河流的水文特征。
10.概括长江、黄河的基本概况,得出长江、黄河开发及治理情况。
11.记住自然资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知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12.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类型及其分布,理解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
1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所采取的措施。
14.读图说出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5.了解农业的部门及地位,说出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农作物的类型及其分布。
16.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畜牧业的分布特点;能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17.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及地位,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我国能源、钢铁、机械、纺织等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18.说明交通运输业的作用及成就,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19.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及干线名称。
二、教学重难点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我国领土“四至”及其景观差异。
2.在我国政区图上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
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民族分布的特征。
4.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位置。
5.运用资料说出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6.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比较河流的水文特征。
7.通过长江、黄河水系图,说出长江、黄河概况,得出长江、黄河利用价值、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
8.记住自然资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9.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类型及其分布。
10.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1.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畜牧业的分布。
12.工业地位及基础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3.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及重要铁路线、铁路枢纽。
14.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同学们,期末考试快要到了。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呢?大家请看大屏幕: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了解我国的领土范围及其景观差异,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海洋。
2.在我国政区图上找出34个省级行政单位,记住它们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
3.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及我国的人口政策,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4.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征。
5.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及分布位置。
6.通过地形图清楚我国地形分布特征、主要地形区,概括我国地势特征及影响。
7.通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得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及气候的主要特征。
8.区分冬夏季风,得出季风气候影响下产生的特殊天气,清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9.知道我国河湖的基本概况,比较河流的水文特征。
10.概括长江、黄河的基本概况,得出长江、黄河开发及治理情况。
【考点一】中国的位置及疆域
课件展示: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总结
师:中国处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大部分处于北温带,少数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中国处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清楚地球五带的划分界线:温带和寒带的分界是:南北极圈;温带和热带的分界是南北回归线。清楚半球的划分界线:南北半球的分界是赤道;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师:多媒体展示:
通过课件和地图的展示,使学生说出中国领土四至点的位置及所在的省区,并能简要说明所引起的景观差异。
针对同学们错的比较多的,老师讲解。
师:中国领土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最南端位于海南省,南北跨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长5500千米,南北跨纬度广引起温差。中国领土最西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东西跨经度近62度,东西距离长5200千米,东西跨经度广引起时差,相差大约4个多小时。
课件展示:
通过课件和地图的展示,使学生简要说出14个陆上邻国及濒临的海域,并能说出隔海相望的国家。
针对同学们错的比较多的,老师讲解。
师: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14个陆上邻国的记忆应该按照方位顺序,并加以顺口溜的形式来记忆,如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丹;南部还有缅老越。或可以让学生尝试编成小故事来记忆这些国家名称。
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可取国名的一两个字分三节组合:韩日、飞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来(印度尼西亚,文莱)。
台湾海峡属于东海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是中国的两个内海。
课件展示典例
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老师严格限定时间。
【考点二】中国的行政区划
课件展示: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总结
师:识记34个省级行政区,1.可以按照一定沿线穿过的省区记忆分组:(1)沿国界线;(2)沿海岸线;(3)沿黄河干流;(4)沿长江干流;(5)沿北回归线。2.可以分类识记:(1)自治区;(2)直辖市;(3)特别行政区;(4)有两个简称的。3.可以以一省为中心,记忆相邻省。4.也可以分区记忆。
课件展示典例,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老师严格限定时间。
【考点三】中国的人口民族
课件展示:
通过人口分布图,可以得出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师:人口分布的特点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东部地区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而西部地区地形崎岖,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人口地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
通过民族分布图,概括民族的分布特点及分布地区。
师: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总人口的91.5%,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5%,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民族的分布地区:汉族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多媒体展示问题
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
【考点四】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通过观察中国地形图,在图中指出中国山脉及主要地形区的名称,结合方位来记忆这些地形区的名称。
课件展示:
让学生到讲台前指图回答,教师给与指导订正,学生交流感悟心得。
师:中国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主要的山脉以山脉走向加顺口溜的方式记忆山脉的名称,如东西走向山脉:北有天、阴,南有南,昆仑、秦岭在中间。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太兴、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东台湾。对于中国山脉,可以结合省区来记忆山脉的位置,如太行山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分界等。
中国地形区东部多平原、丘陵,三大平原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丘陵为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西部多高原、盆地,四大高原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中国地形特征: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山区面积广大,约占2/3。
山区的优势:旅游、采矿、林业、发展畜牧业、中草药等动植物资源丰富,以及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等;不足:地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易发生自然灾害。
课件展示:
学生活动:通过分层设色图,概括中国的地势特征,并简要说明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及分界线。
师:中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1000-2000米;第三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地势特征产生的影响:对于气候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对于交通影响,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对于河流的影响,使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在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考点五】气候复杂多样
师:多媒体展示:
通过课件和地图的展示,学生能够快速得出气温的分布规律,并能简要解释原因。
师: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冬季气温最高值在海南省,冬季气温最低值在黑龙江省;夏季气温最高值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夏季气温最低值在青藏高原。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是纬度位置和冬季风,其中纬度位置是主导因素。
课件展示:
学生通过课件所展示温度带的划分图,在对应位置快速指出五个温度带。
师:以活动积温划分我国温度带,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
课件展示:
学生结合降水量分布图,概括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快速说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
师: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秦岭——淮河线分布;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降水集中于夏季,以5-9月降水最多。
课件展示:
学生通过课件展示,快速指出中国四个干湿地区,学会准确填图。
师:以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其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
课件展示:
学生通过课件展示,指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区。
师:中国东部以季风气候为主,西北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于典型的高山高原气候。
通过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及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得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分组讨论,让每组的代表交流答案。
针对同学们错的比较多的,老师讲解。
【考点六】季风气候及特殊天气
师:多媒体展示:
学生通过观察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概括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区别。
师:根据夏季风的活动范围,将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季风 风向 来源地 影响
冬季风 偏北风 高纬大陆 干冷
夏季风 偏南风 低纬海洋 暖湿
师:夏季风给我国广大地区带来降水,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到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课件展示:
学生简要说出中国的特殊天气、气象灾害及其影响、发生时间,老师指出易错点。
师: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一般不影响青藏高原地区;台风主要发生在中国沿海地区;沙尘暴多在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发生,在比较干旱的春季出现。
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多出现在夏、秋季节,中国东部平原地区。
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的一种自然灾害。
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
【考点七】河流水文特征
课件展示:
学生观察河流分布图,得出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及注入海洋,并区分内流河和外流河。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评价。
师:外流河大部分河流注入太平洋,雅鲁藏布江、怒江注入印度洋,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最终没有注入海洋。中国的湖泊分为内流湖和外流湖。外流湖也称淡水湖,鄱阳湖是最大的淡水湖;内流湖也称咸水湖,青海湖是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冀、鲁、苏、浙六省(市)。
生:学生小组讨论,结合河流流量变化图,比较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并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外流河 水量 含沙量 汛期 结冰期
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 较小 大 短 有
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 丰富 小 长 无
生:比较及内流河、外流河水文特征的比较,并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分布 河水来源 汛期 原因
内流河 内流区,非季风区 天山、昆仑山等高山冰雪融水 7-9月 温度高,冰雪融化
外流河 外流区,季风区 大气降水等 4-10月 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气温高
【考点八】长江
课件展示:
通过长江流域图,概括长江基本概况。
生:长江源自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
师: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青、川、渝、藏、滇、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市、自治区。长江不仅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通过观察长江水系图,概括长江各河段特征。
课件展示:
生: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师:长江支流众多,其中最长支流是汉江。从源头至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是其水文特征;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这一段长江河道弯曲,湖泊多,支流多;从湖口以下到长江口为下游,这一段支流少,江阔水深。
课件展示:
师: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一半。新中国建立以后,在长江支流和干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座水电站。其中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发电、航运、旅游、灌溉、养殖、防洪等。长江航运价值高,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水资源丰富,灌溉价值高。
师:长江最大的问题是洪涝灾害严重,其次还有水污染和含沙量的问题。
【考点九】滔滔黄河
课件展示:
观察黄河流域图,得出黄河基本概况。
生:黄河源自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
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山北麓,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黄河干流主要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黄河中游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课件展示:
结合黄河所流经的地形区,以及黄河的形状,进而可以概括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师: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河流含沙量大;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使得黄河下游河段流域面积最小。
课件展示:
师: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1.黄河水能资源丰富,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建设水电站;2.水资源灌溉;3.旅游价值。
黄河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价值的同时,也面临了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又应该如何治理呢?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生:小组讨论完成
河段 忧患问题 治理策略
上游 荒漠化、凌汛 植树种草,合理放牧,炸开冰坝
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综合治理(治黄关键)
下游 地上河、凌汛、断流 加固黄河大堤,兴修水库,节约用水
五、板书设计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我国的邻国和濒临海洋。
2.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
3.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及人口政策,人口分布特点。
4.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及地区。
5.我国主要山脉及分布位置。
6.我国地形分布特征、主要地形区,我国地势特征及影响。
7.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及气候的主要特征。
8.冬夏季风的区别,特殊天气。
9.我国河湖的基本概况,河流的水文特征。
10.长江、黄河的基本概况,长江、黄河开发及治理情况。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多种记忆方法,尝试记忆本节课内容,本节课知识内容量大,主要是通过读图、分析地图的形式来完成本节课内容的复习,并通过对比的形式,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结合多煤体课件,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了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用创设的问题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感悟和提升。根据复习课的特点,采用题目带动复习策略。通过习题,发现问题,对点解决,再补偿训练,课堂效果好。但教师关键点的点评要恰到好处,把握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