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核心提炼】知识点1:空气的组成(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燃物是红磷)。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约五分之一。实验结论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知识点2: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等。(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水、五氧化二磷等。【能力训练】知识点1:空气的组成1.二百多年前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结论的科学家是( C )A.张青莲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D.屠呦呦2.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减少的气体和逐渐增多的物质是( A )A.氧气、五氧化二磷 B.红磷、五氧化二磷C.氧气、红磷 D.氮气、五氧化二磷3.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该实验中可以不用止水夹B.将红磷换成木炭进行实验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D.点燃红磷缓慢伸入集气瓶中后,再塞紧瓶塞4.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后,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体积小于广口瓶容积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B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D.集气瓶中预先未加入一定量的水5.空气中下列各成分所占的体积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 )①氧气 ②氮气 ③二氧化碳 ④稀有气体A.③④①② B.④③①②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知识点2:物质的分类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B )A.空气 B.二氧化碳 C.矿泉水 D.海水7.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B )A.冰水混合物 B.净化后的空气 C.五氧化二磷 D.氮气【巩固提升】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D )A.清澈的海水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后的剩余气体C.稀有气体 D.磷燃烧后生成的白烟9. 利用如图装置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点燃红磷)。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B.红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C.红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10.下列实验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B )11.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B.蜡烛燃烧需要氧气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12. 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1)将导气管放入水中,打开弹簧夹,双手捂住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 装置气密性良好 。(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 集气瓶中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 。该实验的结论是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3)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填字母序号)。A.红磷的用量不影响实验结果。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C.红磷熄灭后,可立即打开弹簧夹。A. B. C. 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核心提炼】知识点1:空气的组成(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燃物是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 ②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约 。实验结论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空气的成分按 计算,大约是: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它气体和杂质 。知识点2: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由 或 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等。(2)纯净物:由 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水、五氧化二磷等。【能力训练】知识点1:空气的组成1.二百多年前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结论的科学家是( )A.张青莲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D.屠呦呦2.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减少的气体和逐渐增多的物质是( )A.氧气、五氧化二磷 B.红磷、五氧化二磷C.氧气、红磷 D.氮气、五氧化二磷3.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可以不用止水夹B.将红磷换成木炭进行实验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D.点燃红磷缓慢伸入集气瓶中后,再塞紧瓶塞4.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后,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体积小于广口瓶容积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D.集气瓶中预先未加入一定量的水5.空气中下列各成分所占的体积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①氧气 ②氮气 ③二氧化碳 ④稀有气体A.③④①② B.④③①②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知识点2:物质的分类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矿泉水 D.海水7.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净化后的空气 C.五氧化二磷 D.氮气【巩固提升】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清澈的海水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后的剩余气体C.稀有气体 D.磷燃烧后生成的白烟9. 利用如图装置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点燃红磷)。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B.红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C.红磷熄火、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10.下列实验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11.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B.蜡烛燃烧需要氧气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12. 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1)将导气管放入水中,打开弹簧夹,双手捂住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 。(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是 。该实验的结论是 。(3)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A.红磷的用量不影响实验结果。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C.红磷熄灭后,可立即打开弹簧夹。A. B. C. 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题1 空气(1) (学生版).doc 课题1 空气(1)(答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