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1 世界的地形一、教学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在地图中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并记住主要山脉名称及其分布。3、了解海底地形结构。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难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出示多媒体图片,给同学们展现不同地形区的地貌。教师运用课件播放几幅图片: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等世界著名的地形区,同时教师把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的高度与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的高度相渲染,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到世界陆地高低不平,相差太大了!教师及时导出:不仅世界陆地相差很大,就是海底也是高低不平的。这节我们就共同学习世界的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一、陆地的地形探究一:海拔和相对高度读教材第27、28页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地形?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2)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注意:它们都是指垂直距离)在地图中标注的高度应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为什么?(3)课文中A、B、C三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你会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吗?(海拔和相对高度是描述某地高度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探究二:陆地上五种基本地形承转: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教师讲述并展示图片)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山地和丘陵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盆地具有怎样的特征?【学法指导】五种地形特征的比较应从海拔、相对高度和地表特征两方面来分析。地形类型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主要特征 海拔高低 低(200米以下) 较高 较高(500米以上) 较低 四周高中间低地表起伏 平坦广阔 起伏不大,边缘陡峭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共同点 地面起伏小 地面崎岖不平过渡:陆地上高俊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教师展示世界地形)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35页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两大山脉带及其各自的代表山脉。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一是环太平洋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山脉带。承转:现在我们知道了陆地地形千姿百态,那么海底是什么样的呢?探究三:海底地形教师讲述:在古代海底世界一直是一个神秘的世界,直到现代探测技术的出现,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原来海底也是起伏不平的。教师展示海底地形示意图(教材36页图2—44),提问:海底地形包括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拓展延伸:阅读教材第35页“世界陆地地形之最”,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来,说出所在的大洲名称。①世界最大的平原 ② 世界最大的高原 ③ 世界最高的高原 ④ 世界最大的盆地 ⑤ 世界最长的山脉 ⑥ 世界最深的海沟 ,在地形图中找出它们吧,看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个大洲或大洋?五、板书设计陆地地形海拔和相对高度五种基本类型海底地形二、海底地形六、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的特征,学习了众多的地理名称,要做到在图中落实,读图法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坚持运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