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1 气温和降水一、教学目标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及气温的变化。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难点:“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出示多媒体图片。当我们到不同的地方旅游时就会发现;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景色和不同的生活习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气候不同),气候是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二)合作探究探究一:气温的测定与日变化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60图文资料及P62“活动”,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是气温?如何表示?(2)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3)分别读出图4—7中4次观测气温数值(4)一天当中的平均气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5)想一想,怎样计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2、小组交流: 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你知道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现在什么时间吗?【教师精讲点拨】在生活当中大家都认为中午12点气温最高、晚上12点气温最低,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中午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13点左右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地面再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出在在14时左右,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第二天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探究结论】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探究二:世界气温的分布学生阅读P61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回顾等高线的知识,据次推出什么是等温线?(2)哪一块大陆最炎热?哪一块大陆最寒冷?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哪一个?(3)我们学校所在地的年均气温大约是多少?(4)观察北半球、南半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5)观察北半球的20℃等温线的弯曲情况,等温线的形状是平直的吗?那么两个最明显的弯曲在哪里?这说明了什么?(6)从左向右描出北半球的10℃等温线,查阅世界地形图观察在亚洲陆地上出现巨大拐弯的地方是什么地形区?(7)从图中可看出: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为什么?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教师精讲点拨】我们要知道各个地方年平均气温的分布,需要借助于等温线。观察图4-6我们发现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高低深受纬度因素的影响;从图中我们还看出等温线并不与纬线完全一致,特别是在海陆交界处,等温线有明显的弯曲,说明气温也受海陆分布影响;亚洲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明显地低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探究结论】(1)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2)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相同探究三:气温的年变化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62“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P63“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哪个地方气温高?7月哪个地方气温高?为什么?(2)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它反映了一个地方气温年变化的幅度。算一算: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多少度?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份哪里气温高?1月份呢?你能简单地说明其原因吗?【教师精讲点拨】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不同,海洋受热慢,散热也慢;陆地受热快,散热也快。【探究结论】夏季北半球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则比海洋低。当堂训练:1.关于地表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的空间分布一般用气温变化曲线图来表示B.海拨越高的地方年平均气温越高C.夏季同一纬度地区陆上气温低于海上气温D.北半球大陆1月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凸出2.下列地区中,四季气温变化最显著的是( )A.赤道地区 B.热带地区C.寒带地区 D.温带地区3.北京七月平均气温是26℃,一月是-4.7℃。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 )A.21.3℃ B.30.7℃ C.26℃ D.-4.7℃4.南半球海洋上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A.一月 B.七月 C.八月 D.十二月5.气温曲线图归类分析:五带名称:A______ 带 B. _____带 C. ______带 D. ____ 带板书设计气温和降水(1)气温的测定与日变化世界气温的分布气温的年变化六、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运用以图析文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如气温的的分布规律必须借助于地图总结出来,通过读图、析图,将图上反映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提高自己分析归纳能力;另外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相关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联系实际平日里要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