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4.2 世界的聚落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结合本节的学习,说说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3.初步形成基于探究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难点:结合实际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与义务。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学请您叙述乡村和城市的特点及其差别。表格总结,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交通特点 人口分布 建筑特点 生产活动城市乡村(二)合作探究探究一:聚落与环境教师提问:你家居住的房屋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同学讨论回答:窗户大、斜顶等等,并分析原因。展示多媒体图片,对比的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房屋、聚落的不同。北京的四合院、东北的火炕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有的窗户还装上双层玻璃。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云南的竹楼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看图讨论:想一想,东南亚民居有什么特色?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干栏式民居,高脚、窗大、墙体薄。有利于排水散热,在热带地区的海岸或河边造房,方便乘船生活。想一想,北非民居有什么特色?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窗户较小,房屋多采用石材和泥土修建,墙体较厚实,平顶。这与北非气候干旱,光照强,气温高有关。小结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水源充足(井、湖、河畔)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临海或河或交通线)。学以致用:观察三幅图,说出它们的形成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回答。过渡:由于有了这些各具特色的聚落与房屋,使得我们的世界色彩斑斓,当然一些优美的聚落和民居也被列入了世界遗产来进行保护。探究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1.了解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指人类文明史和地球发展史上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共有的具有特殊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文化产品。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列举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建筑与聚落。福建土楼 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敦煌莫高窟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递宏村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丽江古城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秦陵兵马俑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人遗址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讨论:你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什么想法?教师提示:1、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的侵蚀。2、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3、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4、重大工程处的文化遗产进行迁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三)当堂训练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以下民居建筑特色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的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东南亚的高架屋 西亚的村庄 北极因纽特人的冰屋 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 2.对于传统聚落中民居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有不同的观点。结合“知识链接”相关介绍,针对北京城市建设中关于四合院改造和保护问题的不同观点和做法,请你谈谈自己的观点。3.假设你是古代部落首领,带着族人想定居下来,你将怎样选择合适的地方 五、板书设计一 聚落和环境二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六、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利用大量的图片、问题不断的引导启发学生,使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探索,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