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2气温和降水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2气温和降水教案

资源简介

4.2.2 气温和降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的含义和形成条件,及降水量的测定方法。
2、掌握主要降水类型
3、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掌握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难点:“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的判读及分布规律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复习提问:
1、气温是在什么情况下测定的?
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出示多媒体图片。提问:同为我国北纬40°的景象为什么三个地区自然环境差异如此明显?上节课我们对气温和降水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对气温和降水组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降水的定义
自主学习:1、降水的定义?
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3、降水量的测量。
出示多媒体图片,展示雨量器,使学生直观的观察测量器具。
【教师精讲点拨】什么是降水?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2)空气气温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降水量的测量(1)降水量一般用雨量器来测量。(2)降水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探究结论】降水的形态很多,雨、雪等到属于降水,达到一定的条件才能形成降水。我们的降水量是由雨量器来完成的。
探究二:主要降水类型
【探究问题】请根据日常生活,说说你见过什么类型的降水?
同学们畅所欲言。
【教师精讲点拨】出示图片。给学生展现不一样的降水类型。依据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对流雨一般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雷电。 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往往在湿润气流的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少。 锋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往往具有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请同学们分析不一样的降水类型分别的特点。
【探究结论】 三种降水类型有着相同点和不同点。 对流雨:受热膨胀上升 地形雨; 沿山坡“爬升 锋面雨 “暖空气被迫“抬升。
探究三:降水的分布
自主读图:分析降水在世界的分布规律。
启发学生根据等高线、等温线的定义推断等降水量线的定义(训练学生知识的横向迁移)
等降水量线: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同的各个地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指导学生根据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和书上的活动学会怎样看图。
学生从图中总结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师精讲点拨】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气温高、蒸发强烈、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空气下沉)。
②沿海地区降水多(迎风处受海洋湿润空气的影响),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比东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少。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根据分布图列举世界之最。
2、世界之最
①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印度东北部乞拉朋齐,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
② 世界上降水稀少的地区:南北两极和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及内陆地区
③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南美洲
【探究结论】
极地地区 降水 少 。
中纬度大陆沿海地区—多 中纬度大陆内陆 少 。 中纬度大陆沿海地区 多 。
回归线附近大陆岸 少 。 回归线附近大陆岸 多 。
赤道地区降水 多 。
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
当堂训练:
每组气候类型在降水的时间分配上有何不同?
某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当地某月全部六次降水过程,当地全年平均降水量约530mm,并记录了降水量,如下表。据此回答2~3题。
日期 3日 5日~6日 10日 21日 24~25日 29日
降水量 15mm 21mm 25mm 13mm 35mm 41mm
2.该地当月降水量为
A.150mm B.25mm C.5mm D.530mm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兴趣小组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温度计和气压计
B.相对全年平均来说,该地当月降水量较少
C.该地当月下旬降水较多、强度较大
D.该地当月降水分配很均匀
板书设计
气温和降水(2)
一、降水的定义
二、主要的降水类型
三、世界降水的分布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运用以图析文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如降水的的分布规律必须借助于地图总结出来,通过读图、析图,将图上反映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提高自己分析归纳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