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综合复习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综合复习教案

资源简介

期中综合复习
一、教学目标
1.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2.了解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并结合地图和实际问题学会比例尺的换算、熟悉和使用图例和注记。
3.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等数据,会用经纬网定位。读懂会用等高线地形图。
4.灵活运用海陆分布的知识,对七大洲四大洋有深刻的了解。对六大板块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叙述大陆漂移学说。
5.通过习题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综合题的做题能力的提高并结合地图和实际问题学会本章知识的实际运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目标
展示本节课所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目标的了解,使得学生对本节复习课的知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从而导入正式的复习课模式。
(二)知识梳理
1、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师生共同梳理本节知识要点,借机检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分别从服饰、饮食习惯、房屋等入手,归纳生活当中与地理相关联的现象。
1.为什么新疆出产的瓜果特别甜?
①光照强 ②干旱 ③昼夜温差大
2.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全球三大问题:资源紧张、人口膨胀、环境污染。
4. ①荷兰的风车 ②西班牙斗牛
5.阿拉伯人的服装:
男子的传统打扮是身着长袍,头戴头巾。
头巾、长袍可以挡住风沙对身体的袭击,
宽松的长袍能反射阳光,又能很好的透气。
在知识归纳中要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工具”的观念。使学生了解地图的分类,懂得地图基本的使用方法。并把理论变成实践。
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每幅地图上都具备的要素包括:比例尺、 方向 、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方向
4.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常见图例和注记
6 .分层设色地形图
7.地形剖面图: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8.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反映不同的信息。根据使用目的,正确的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东西经度的判读
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地球的运动及产生的现象。
本节知识点的回顾通过地图和图表呈现
1.展示饼状图,进一步巩固地球的海陆分布情况: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的名称及面积从大到小排序。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各大洲分界线(表格展示)
大洲 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
亚洲与非洲 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特点
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南美洲、北美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北美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赤道横穿的大洲是: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四大洋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太平洋最大、北冰洋最小。按面积排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每个大洋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太平洋最大、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形状略呈“S”形;
北冰洋最小、最浅、跨经度最广.
世界的地形
1)海拔 、相对高度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会使用等高线地形图
2)五种基本地形
通过图片展示五种基本地形,使学生直观的分辨七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进行表格总结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 共同点
海拔高低 地面起伏
平原 低(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地面起伏小
高原 较高 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山地 较高(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地面崎岖不平
丘陵 较低 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3)山地不同部位的判读
出示图片分析山峰 山脊 山谷 盆地 陡崖 鞍部等部位的判读。
海陆变迁
1)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
地壳的运动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2)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观点:
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3)六大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4)火山地震带
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三)典例精析
选取有代表性的习题,搭配涉及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下巩固所学知识。
1、(2011 年黑龙江鸡西)某地图比例尺为 1∶25 000000,在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是 2 厘米,则这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是( )
A 5千米 B 50千米 C 500千米 D 5000千米
2、图 1-2-4 中 A 点位于 B 点的( )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正北方向
3、读图 1-2-7,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村庄 A 大致在村庄 B 的________方向。
(2)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
4.读图 1-1,填下表。
A B C D
经度 140°E 160°W 70°S
纬度 50°S
东、西(半球) 东 西
南、北(半球) 南 南
所在温度带 南寒带 热带
5.读世界海陆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上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名称:①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⑦______。我国位于__________洲。
(2)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同为一个大陆的大洲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3)就东西半球来说,陆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半球,就南北半球来说,陆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半球。
(4)①⑤大洲的分界线为_____________。①②大洲的分界线为__________.
6.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注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A点海拔是多少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你估计山顶C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
(3)从A点和B点出发,分别沿图中虚线爬到山顶C,哪条登山线路较陡?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7.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六大板块的名称。
① 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
(2)北美洲的落基山脉的形成与哪些板块有关?
板书设计
期中复习与检测
让我们走进地理——服饰、民居、饮食习惯 、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地球的面貌——认识地球 海陆分布 世界的地形 海陆变迁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七、教学反思
对知识点框架的总结,很好的给学生建设了一个本节知识的平台,再趁热打铁的进行当堂训练很好的巩固了本节所学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