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历史与社会真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历史与社会真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绵阳市2022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与社会
第I卷(选择题,共9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6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列文物都可以用来研究
A.贵族等级制度B.军事技术C.小农经济D.冶炼铸造
2.《后汉书·华佗传》记载:“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据此可知华佗
A.发明“麻沸散”
B.发展“治未病”思想
C.提倡劳动锻炼
D.总结中国药物学成就
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体现了孟郊从社会下层一跃而人上层社会的喜悦。导致这种社会阶层流动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
4.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联系的纽带。下列“国”字是汉字不同时期的写法。对“国”字正确解读是
A.最早起源夏朝
B.在中国对外文明交往中产生
C.体现儒家思想
D.是中华文明发展创新的见证
5.张海鹏教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发展轨迹如下图。图中A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侵华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北洋军阀统治
6.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风俗习惯也发生着变化。观察下图,你认为导致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新中国建立
7.孙连仲将军命令:“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中国军人用勇气和生命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利。这一壮举发生在
8.20世纪60一70年代,为了加强国防安全,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运动。同学们熟知的九院等军工企业纷纷迁入绵阳。据此可推知当时绵阳成为
A.中国的工业中心B.国防建设的基地
C.改革开放的前沿D.教育发展的先锋
9.阅读右图《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变化情况》,指出图中E一F点变化的原因是
A.三大改造B.一五计划
C.人民公社运动D.经济体制改革
10.阅读下列表格,你认为最适合的主题是
A.年轻有为 民族精英
B.革命领袖 国家栋梁
C.民主共和 时代先锋
D.公而忘私 助人为乐
11.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人类不断探索,尝试着建立奴隶制的民主政治。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无为而治B.种姓制度
C.《汉漠拉比法典》D.伯里克利改革
12.塞缪尔·亨廷顿认为,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17世纪,推动英语成为世界语言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的开辟B.殖民扩张C.圈地运动D.工业革命
13.英国、法国、美国三国,时而结盟,时而对抗。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与英军激战,英将康华利投降。据此可知
A.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B.三国日的是争夺霸权
C.国家利益是战争的目的
D.英国丧失了海外市场
14.右图是1913一1938年美国某项经济指标变化数据图,它应该是
A.失业率B.经济增长率C.国民生产总值D.对外贸易总额
15.阅读右图漫画,指出变化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时代特征
A.美国援助 遏制苏联
B.欧日崛起 三足鼎立
C.美苏争霸 抱团取暖
D.欧日同盟 对抗美国
16.2022年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天宫课堂”,给同学们展示科技发展的魅力。这堂课主要得益于
A.航天技术与通信技术B.核能技术与通信技术
C.生物技术与航天技术D.基因技术与核能技术
17.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次颁授“ ”并发表重要讲话。
A.时代楷模B.共和国勋章C.七一勋章D.八一勋章
18.某校在开展“四史”教育实践活动中,拟举办“改革开放成就图片展”主题活动。下列图片可入选的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9.当地时间2022年4月24日,现任法国总统 以58.2%的得票率击败对手成功获得连任。
A.马克龙B.勒庞C.朔尔茨D.尹锡悦
20.临别赠言,言短情长。下图是某校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老师送给学生的“爱的寄语”。 这启示我们
①努力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②呵护友谊,学会和所有人交朋友
③守护生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④珍惜亲情,消除亲人间观念冲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从田间劳动到家务劳动,从学校集体劳动到社会公益劳动,劳动实践已经成为学生收获快乐时光的又一课堂。在劳动实践中我们可以
①完全融入集体,实现既定目标②体验社会生活,杜绝沉迷网络
③丰富人生经历,提升自身素质④提高劳动技能,促进全面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山东省济宁市退休职工谢立亭因其一生践行“对党忠诚、信守诺言”的先进事迹,入选2021年全国“诚信之星”。评选全国“诚信之星”旨在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助推诚信社会建设
③提升我国公民的生活水平
④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3.“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院士甘于奉献,为新中国航空工业70年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顾诵芬院士的事迹说明
①承担社会责任必然获得丰厚回报②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③一个人学识越高其人生价值越大④服务社会是人生价值的重要表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4.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基石,我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5.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次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此法律的颁布有利于
①督促父母或监护人履行法定义务
②维护未成年人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推进我国家庭教育的法治化进程
④保障我国家庭教育优先发展地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6.学会分析社会生活现象是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关键,下列是某班同学对社会现象的点评。你认为正确的有
①中央网信办加大治理“饭圈”文化力度---监察机关在独立行使监察权
②中央部署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确保人大代表选举顺应民意
③政府相关部门严格查处了违规校外培训机构---行政机关坚持依法行政
④我国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等第一批国家公园----政府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7.为了推动绵阳科技城发展,2022年4月,绵阳市出台了“人才十条”新政,拿出10亿元资金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激发绵阳科技创新潜力②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③直接做大做强绵阳企业④助推绵阳城乡统筹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8.现代社会,民主已经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下列活动体现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生活的有
①大四学生小明利用寒暑假参加志愿者活动②王老师作为市民代表参加物价调整听证会③李医生积极参加当地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④小梁通过“天宫课堂”观看水油分离实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9.202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开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新生育政策。这一政策有利于
①控制我国人口数量增长
②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现状
③提高我国人口出生质量
④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0.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8年脱贫攻坚共计投放超过3000亿元。中央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投资的目的在于
A.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保证各民族权力平等
B.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C.消除各民族的差异,实现全国各民族大同
D.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实现各民族自给自足
31.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复苏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各国
①实施保护主义,维护本国市场独立②反对单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③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④强化本国优先,保护本国发展利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2.2022年4月,全国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会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电强调,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这启示青年学生
①积极投身实践勇于创新②敢于争创佳绩追求卓越
③将升学作为唯一的选择④大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4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33小题24分,第34小题28分,第35小题30分,第36小题22分,共104分)
33.(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加快共同富裕步伐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材料一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如何发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优势促进共同富裕。(12分)
材料二2021年12月25日,绵阳市游仙区新桥镇入选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乡镇。该镇在乡村治理探索中,创造性地建设了全市首个镇域社会治理调度平台,群众任何服务需求和反馈均能快速得到回应。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实现重大决策群众广泛参与,各种矛盾快速处理的“自治”;引入社会力量,发挥五老乡村贤达人士的道德教化实现“德治”;引入法律专业团队,强化人民调解实现“法治”。纵观新桥镇的基层治理工作,既路径清晰又深入创新,既有全面推进又有重点突破,为乡镇基层治理实践交了一份“高分答卷”。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新桥镇在乡村治理探索中是如何成为示范乡镇的。(12分)
34.(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回望百年风雨历程共创民族复兴伟业】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开天辟地的创业史,一部翻天覆地的奋斗史,一部惊天动地的发展史。一大批影视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获得百姓,点赞。《觉醒年代》全景式呈现了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全过程。《人世间》以家为主线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对社会各阶层的深刻影响,折射出关心人民生活的家国情怀,点燃百姓泪,点。《青山不墨》则讲述了三代大兴安岭林业工人不断探索,找到林业发展新路子,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上述作品从另一个视角展现共产党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不断创造新生活的场景,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创造历史的成功密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你为中国共产党人能不断创造历史总结四条成功密码。(12分)
材料二2022年2月4日晚,璀璨的烟花点亮“鸟巢”上空,奥林匹克梦想再次在中华大地绽放,一场简约而又精彩、浪漫而又空灵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向世界生动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以下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场景:
(2)观看完开幕式后,某同学认为“文化自信来源于对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要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克服外来文化的影响”。请辨析此观点。(12分)
材料三回顾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以文明古国的智慧和新兴大国的责任,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当今中国正前所未有的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3)某校九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知识后,组织开展“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课堂讨论,请你按示例格式(考生答案重复示例内容不得分)列举两件与此主题相符合的事例。(4分)
35.(30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理论诞生曙光初现】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7分)
【实践成功光耀世界】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和苏联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指出二战前后社会主义国家数量变化的意义。(9分)
【中国智慧传承创新】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站起来”的标志事件和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8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认识。(6分)
36.(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围绕“经济发展与民生”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60字左右)绵阳市2022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与社会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6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
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6
7
8
答案
D
C
C
D
A
B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D
&
C
A
B
A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B
A
B
D
A
D
C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D
A
C
D
B
C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33小题24分,第34小题28分,第35小题30分
第36小题22分,共104分)
33(1)坚持公为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
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4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夯实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础。(4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强宏观调控,缩小地区和城乡差异,实现所
有地区和全体人民的富裕。(4分)
(2)通过创新基层治理平台,优化基层治理方式,及时回应群众关切。(3分)引导村民
主动参与,充分发挥村民在现代乡村治理的主体作用。(3分)引进专业法律团队,
坚持依法治理,提升法治化水平。(3分)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治与德
治的相得益彰。(3分)
34(1)坚持党对社会主义的领导是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3分)不断
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3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改革成果为人民共享是发展源泉。(3分)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用新发
展理念指导实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支撑。(3分)》
(如果考生从敢于斗争,坚持中国发展道路等角度回答亦可给分)
(2)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的坚定信念,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分)弘扬中华文化能
够增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豪。因此,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肯定。(2分)外来文化有不同性质之分,增强文化自信还要不断吸收外来先
进文化。(3分)学习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可以让中华文化在兼收并蓄中实现创新
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2分)综上,增强文化自信需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
未来,因此,上述观点是片面的。(2分)
(3)评分要求:完整的答案构成要素分为两部分:事实和影响。具体评分为答出符合问题
情境的正确事实给1分;答出该事实带来的正确国际影响给1分。总分不超过4分。
历史与社会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