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单元复习 教案+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 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单元复习 教案+学案

资源简介

《酸和碱》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3、掌握酸碱中和反应及其运用
4、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重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及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酸、碱化学性质的掌握及知识网络整理。
设计思路:酸和碱单元的知识内容较多,且知识零碎、难记、难用,根据这种情况,本课通过创设有效地学习情境——化学迷宫,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帮助学生激活、调用、深化、丰富原有的知识结构,达到能将本单元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学会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以此优化思维、提升能力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理清脉络
情境1:如图是一座化学迷宫——酸迷宫,在这座迷宫里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图中⑴~⑿数字分别代表12种物质),请你帮助盐酸先生安全走出“迷宫”。要求不能遇到与盐酸反应的物质(遇到与盐酸反应的物质即认为盐酸被野兽吃掉,走不出迷宫),请标出盐酸安全通过的路线(用物质前面的序号表示)。
入口—③—⑥—⑩—⑦—⑾—⑿—出口
为什么不能走其他路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HCl + Zn == ZnCl2 + H2↑ 2HCl + Na2CO3 == 2NaCl + CO2↑+ H2O
6HCl + Fe2O3 == 2FeCl3 + 3H2O 2HCl + MgO == MgCl2 + H2O
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HCl + NaOH == NaCl + H2O
设疑:若硫酸先生不小心闯入迷宫,又如何安全通过?请标出硫酸先生安全通过的路线图,并与盐酸走出迷宫的路线图比较。
追问:为什么盐酸、硫酸都选择了相同的路线?(不同的酸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回顾总结:酸的5条化学性质(如图),并分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情境2:(如图)氢氧化钠太太闯入了另一座化学迷宫——碱迷宫,其逃生路线有多种,但有一条路线完全行不通,你能帮他找出这条路线吗(用物质前面的序号表示)?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入口—②—⑦—⑧—出口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
设疑:若换成氢氧化钙太太,走迷宫的路线有变化吗?
追问:为什么氢氧化钠太太和氢氧化钙太太走迷宫的路线是一样的?(不同的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回顾总结:碱的4条化学性质(如图)。并分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完善酸碱化学性质的知识结构图
(如图),图中短线“—”表示相连的两种类别物质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将酸、碱、盐、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指示剂分别填入7个圆圈内。
二、活动推进,综合应用
活动1(知识迁移):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请你推测它的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LiOH + CO2 == Li2CO3 + H2O
LiOH + HCl == LiCl + H2O
2LiOH + CuSO4 == Li2SO4 + Cu(OH)2↓
活动2(知识应用):实验室里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一瓶是石灰水,一瓶是稀硫酸,你可用哪些方法把他们区分开来?(简要说出操作方法、现象、结论)
实验序号 操作方法与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方案1 用两只试管分别取两种溶液各少量,通入CO2气体后观察现象。 其中一只试管出现浑浊,另一只无现象 前者是石灰水,后者是稀硫酸溶液。
方案2 用两只试管分别取两种溶液各少量,分别滴加少许酚酞试液,震荡、观察现象。 其中一只试管溶液变红色,另一只无现象 变红色的是石灰水,另一种是稀硫酸。
方案3 用两只试管分别取两种溶液各少量,分别放入少许锌粒,观察现象。 其中一试管里锌粒表面有气泡,另一只无现象。 有气泡的是稀硫酸,另一种是石灰水。
方案4 用两只试管分别取两种溶液各少量,分别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其中一试管里有气泡产生,另一出现浑浊现象。 有气泡的是稀硫酸,另一种是石灰水。
活动3(微观分析):酸与碱之间能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我们把这类反应叫做中和反应,请你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仔细观察课本58页中和反应微观变化过程的动态图)。H++OH-==H2O
活动4(回归课本):阅读课本52-53、55页中常见的酸碱介绍与图片,回顾常见酸和碱的性质(个性)与应用。
交流:
(1)浓硫酸的特性:溶于水时大量放热、脱水性、吸水性——可做干燥剂。
(2)浓盐酸:挥发性、形成白雾、有刺激性气味。
(3)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且放热、腐蚀性、强易潮解(吸水)——可做干燥剂。
(4)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讨论:(1)浓盐酸、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敞开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如何变化?为什么?
(2)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用什么简便的方法检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用酸碱指示剂)
追问:又怎样区分溶液的酸碱性强弱?(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如图):
总结: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学案案
学习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规律。
3、掌握酸碱中和反应及其运用 。
4、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过程:
情境1:如图是一座化学迷宫——酸迷宫,在这座迷宫里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图中⑴~⑿数字分别代表12种物质),请你帮助盐酸先生安全走出“迷宫”。要求不能遇到与盐酸反应的物质(遇到与盐酸反应的物质即认为盐酸被野兽吃掉,走不出迷宫),请标出盐酸安全通过的路线(用物质前面的序号表示)。
入口→ → → → → → →出口
为什么不能走其他路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 ;
, 。
设疑:若硫酸先生不小心闯入迷宫,又如何安全通过?请标出硫酸先生安全通过的路线图,并与盐酸走出迷宫的路线图比较。
追问:为什么盐酸、硫酸都选择了相同的路线? 。
回顾总结:酸的5条化学性质(简要填写在图表1的左边),并分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情境2:(如图)氢氧化钠太太闯入了另一座化学迷宫——碱迷宫,其逃生路线有多种,但有一条路线完全行不通,你能帮他找出这条路线吗(用物质前面的序号表示)?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入口→ → → →出口



设疑:若换成氢氧化钙太太,走迷宫的路线有变化吗?

追问:为什么氢氧化钠太太和氢氧化钙太太走迷宫的路线是一样的? 。
回顾总结:碱的4条化学性质(简要填写在图表1的右边)。并分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知识再建构:设计酸碱两类物质反应关联图,(如下图),图中短线“—”表示相连的两种类别物质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将酸、碱、盐、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指示剂分别填入7个圆圈内。
活动1(知识迁移):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请你推测它的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活动2(知识应用):实验室里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一瓶是石灰水,一瓶是稀硫酸,你可用哪些方法把他们区分开来?(简要说出操作方法、现象、结论)
实验序号 操作方法与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活动3(微观分析):酸与碱之间能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我们把这类反应叫做中和反应,请你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仔细观察课本60页图10-14中和反应微观变化过程的动态图)。 。
活动4(回归课本):阅读课本52-53、55页中常见的酸碱介绍与图片,回顾常见酸和碱的性质(个性)与应用。
交流:
(1)浓硫酸的特性: 。
(2)浓盐酸: 。
(3)氢氧化钠: 。
(4)氢氧化钙: 。
讨论:(1)浓盐酸、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敞开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如何变化?为什么?
, ,

(2)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用什么简便的方法检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 ;
追问:又怎样区分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
简述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 。
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如图):
总结: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