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2021-2022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期中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2021-2022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期中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诊断性测试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卷I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下图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的“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a处所在地区的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 ②b处所在地区有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
③该铁路跨越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 ④流经该铁路沿线区域的河流均呈东西流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川藏铁路建成后,将承担起超过40%的进出藏客货运量,进出藏所需时间也将大大减少,各族人民来往更为便捷。由此可见,川藏铁路的开通运营将有利于( )
①改善当地交通条件 ②推进民主政治的完善
③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促进民族团结与和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服饰反映着一个地方的风俗民情,透视出当地的气候。蒙古袍和藏袍的基本结构都是大襟、长袖、肥腰,这反映了当地“作息一袭衣”的游牧方式。从气温角度分析这类服饰主要是适应的需要( )
A. 骑马 B. 昼夜温差大 C. 气候炎热干燥 D. 气候寒冷潮湿
新中国成立后,大批身在海外的科学家,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与 国内科学家一起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成就。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 以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场景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直接相关的是( )
①上海某工厂厂长参加公私合营股东大会②武汉人民庆祝长江上第一座大桥通车
③大庆石油工人手拉肩扛将钻机运到井场④杭州某皮鞋匠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品质润泽人心。我们能从这些科学家身上汲取的精神养分有( )
①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生命态度 ②国家利益至上的坚定信念
③扶危济困、扬善抑恶的处事准则 ④不计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纪录片《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中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场战争的胜利为中国赢得 了几十年和平红利,美国此后在亚洲地区的战略均以不与中国发生新的全面战争为底线。”请问这场战争的目的是( )
A. 打败日本法西斯 B.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 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D. 反抗苏联的霸权主义
7. 新闻报刊见证时代变迁。刊登下列内容的四张报纸按发行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④① D. ④①②③
8.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指出,中国的粮食生产年增长率 从1957—1978年的2. 1%提高到1979—1984年的4. 9%。导致这一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实行农业集体化 ②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成功④撤销人民公社,实行土地私有化改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9. 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 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的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主要反映了( )
A. 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B. 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C. 我国已经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 政府加大了资源配置力度
10.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一代接着 一代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
①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②建立了新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实行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强国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卷II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
23.
11. 特色产销出新彩,优势互补共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浙江某企业研发出特色杏仁炒制方法,在轮台县大量收购原本弃之不用的杏核,利用现代化生产线加工,产品畅销海内外。由此,白杏的产销成为轮台县支柱产业之一。
(1)据轮台县位置与地形图判断,轮台县位于____。(填地形区)
(2)轮台白杏的生长和成熟主要集中于5—8月份,请从气温角度分析原因。
(3)以材料二为例,阐述浙江与轮台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12. 阅读下列“新中国农村发展三部曲”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翻身】材料一: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拥有土地的比重的统计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1)材料一反映出从1950年到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发生了什 么变化?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合作】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图(单位%)
(2)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致富】材料三
——整理自《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
(3)分析上述中共中央文件体现对哪—制度的创立及推广的指导?该制度的建立有何意义?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8—196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曲折变动的原因。
材料二:1980 年,广东、福建出口分别比上半年增长27.9%和47.2%,外汇留成大幅度增长,新增就业20万人……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摘选
(2)广东、福建率先在经济上的发展,得益于哪一战略决策?
材料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上述重大时代课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把握时代大趋势,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摘编自韩振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综合上述信息,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