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1 燃烧与灭火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1 燃烧与灭火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燃烧与灭火
一、教材分析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学 说明
Ⅰ Ⅱ Ⅲ
化学与生活 家用燃料 常见的家用燃料 A B B 煤、煤气、液化气、天然气四种家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来源及燃烧后的产物
燃料的充分燃烧 B 使燃料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九年级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全面认识燃料的起点,它在内容编排上更贴近生活。本节课的学习对于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燃烧的条件、正确认识使用燃料的利与弊,增加生活常识,提高预防火灾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想
燃烧、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知识。教学设计时,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生实验和白磷、红磷燃烧实验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揭示燃烧现象的本质,逐步归纳出物质燃烧的条件;通过对物质燃烧条件的分析,得出灭火的原理,根据灭火原理讨论不同情况下的灭火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和形成防火救灾一般方法。
三、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基础: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尝试,已经掌握了了碳、镁、硫、磷等物质的燃烧。
学生认知能力基础 :学生能对获得的事实进行简单分析并得出结论,但对这一科学方法掌握的不全面,推导结论时往往不够严密细致。
学生探究能力基础 :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在这之前尝试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物质溶解性的比较”等简单的探究活动,但独立探究能力不高,需要一定的引导。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2)知道灭火的一般方法和常用灭火器的选用。
2. 过程与方法
(1)联系生产及生活经验,通过实验得出燃烧条件、防火和灭火一些有效措施。
(2)通过自制灭火器的实验,初步学会运用化学知识正确选择防火灭火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火,学会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2)通过对于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体验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辨证思想。
(3)通过防火救灾方法讨论,体验生命的价值、人的社会责任与安全的重要性。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六、、教学用品
教学媒体:PPT
实验用品:酒精、手帕、蜡烛、水、细砂、剪刀、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硫酸等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火让你想到了什么?火有哪些用途呢?【图片】烧饭做菜、取暖、烟火、火箭发射等等……人类使用火的历史已经有几百万年的历史,火在人类的生活生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恩格斯说过火,第一次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把人从动物界分离开来。【观看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想一想:为什么手帕会烧不坏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燃烧与灭火 【思考、回答】 感受火与人类的密切联系通过“小魔术”,引发同学的思考,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燃烧的概念 【提问】不管是生活中常见的燃烧,还是实验室的燃烧他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吗?请尝试归纳燃烧的概念:通常指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设问】 可燃物燃烧是否一定要与氧气反应 【实验】实验一: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实验现象: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和黑色固体 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实验二: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现象:黄色的火焰,大量白烟,放热;集气瓶里氯气的颜色变浅。 【提问】这两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点?【小结】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在特殊情况下,即使没有氧气,可燃物也可发生燃烧。所以,只要具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都可成为可燃物的燃烧。【板书】燃烧与灭火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思考、回答】(1)与氧气反应 (2)发光、发热 归纳:得出结论 【观察、记录】2Mg+CO2 C + 2MgO 2Na + Cl2 2NaCl 【思考、交流】共同点:发光、发热、 剧烈的反应【完善】修正燃烧的概念 唤醒学生的经验,对燃烧有一个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激疑探索,深入理解燃烧的现象与实质
燃烧条件的探究 【提问】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上述讨论,你认为通常情况下物质燃烧需要那些条件?能否通过实验来验证呢?【演示实验】 在烧杯中放入半杯80℃左右的热水,热水中放一小粒白磷;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片,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磷,过一会儿后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而热水中的白磷与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提问】 1.为什么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2.怎样使铜片上红磷燃烧?怎样使热水下白磷燃烧?【实验】 对着热水下白磷慢慢通氧气,热水下白磷的燃烧。2.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3)到达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学生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材料:粉笔、蜡烛、煤块、酒精灯、烧杯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铜片上白磷燃烧是达到着火的温度并且有与氧气接触,而水中白磷没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红磷燃烧的温度可能不够。加热达到燃烧的温度;向水下通入氧气【归纳】燃烧的条件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通过对比实验进一步强化对燃烧条件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过渡】火,为人类提供了能量,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但火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经济损失。【近些年发生的火灾】火灾,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以当火灾来临的时候,学会灭火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探究】请设计不同的熄灭蜡烛的方法 提供的物品有:水、细砂、剪刀、烧杯 请同学上台来灭蜡烛;并请你们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方法为什么(原理)用嘴吹用水用细砂用烧杯罩用剪刀【提问】你能用一句话归纳出灭火与燃烧条件之间的关系吗? 3、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3)降温至着火点以下注意:不是降低着火点三个条件满足一个就可【讨论题】请问以下救火方式与哪种灭火原理有关?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盖上盖子着火时用浸湿的衣物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山火发生时把树木锯走【答疑】现在回过头来,你能否给我们刚开始做的魔术来进行揭秘呢?为什么手帕烧不坏? 仔细聆听【学生实验】用不同方法灭掉蜡烛火焰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思考回答回答并解释 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知道火的双面性,认识到正确使用火的重要性。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用理论引导实践,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分析,认识灭火原理;加深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介绍常用的灭火 器 【讲述】 发生火灾的时候,如果火势不是特别大,能够正确使用灭火器可能就可以阻止一场严重火灾的发生。常见的有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不同的火灾类型,所使用的灭火器也不一样A类:木材、棉、麻、纸张等固体物质火灾 水型、泡沫型灭火器等 B类:汽油、原油等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干粉、泡沫型灭火器等C类: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火灾 干粉灭火器等D类:钾、钠等活泼金属火灾 专用灭火器 E类:带电设备火灾干粉灭火器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1)拔出插销(2)对准火源(3)压下把手【实验】 自制泡沫灭火器灭火器用一个大锥形瓶配上一个单孔胶塞并插上玻璃管。向瓶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取一支能装入瓶内的试管,盛满盐酸后,将试管缓慢放入瓶中,使试管能竖立起来,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胶塞。使用灭火器时,倒转瓶子并将玻璃管口指向火焰【提问】如果在高楼中发生了火灾,你应该要怎么做呢? 【倾听】学生讨论 认识常用灭火器及使用方法,提高防灾救灾能力学以致用,用简单的化学反应自制灭火器,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基本的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教导学生珍爱生命
小结 同学们,一起来回顾下今天这节课的内容。我们主要学习了燃烧的概念,一起探究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如何利用好燃料,让它发挥最大的用处?接下来的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一起回忆 知识的回忆,巩固所学内容
九、板书设计
4.1 燃烧与灭火
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与氧气接触 缺一不可
温度到达着火点
3、灭火原理
清除可燃物
隔绝氧气 满足一个即可
降温至着火点下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安排是从学生熟悉燃烧现象着手,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我在备课时考虑,学生在生活中和前期的化学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燃烧的现象不难归纳出燃烧的特征。在得到燃烧的初步概念后,加入了质疑的环节,是不是物质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能够做出正确回答,这一部分比较成功。
在学生了解概念的基础上以及所具备的生活经验,推导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就是水到渠成的了。考虑到初三的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如果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做一个思维的探究,把实验设计和操作都交给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我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粉笔、蜡烛、煤块、烧杯、酒精灯等一些物品,分成三组设计实验。因为在这之前做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物质溶解性的比较”等简单的探究活动,我预想难度应该不大,但实际上课过程中我发现对于一小部分同学来说还是存在困难,无法掌握控制变量法这一常用的实验方法,由于上课内容较多时间比较紧迫,在这一方面我忽略了关注这一部分学生的发展,这点值得我反思并且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用常见物质探究获得了燃烧条件后,我把课本原有的用红磷和白磷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处理成视频实验,作为进一步的强化。学生对课本中本实验设计的讨论问题可以脱口而出,由此证明学生对燃烧条件掌握的很好。但实际上可能教师亲自演示一遍效果会更好。在理解了燃烧的条件后,再次通过一个学生活动用不同方法扑灭蜡烛火焰让他们尝试说出灭火的原理,这一过程中较为顺利。
最后在本节课的时间把握上稍微出现了点问题,留出了一分多钟的时间,我觉得在最后总结完本堂课的内容后,可以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因为本节课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教育和珍爱生命的教育,可以通过他们的反馈了解这节课的效果。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值得注意和改进的。
学生观看
展示图片:火的用途
一个小魔术
环节一:引入 3min
学生思考、回答
尝试归纳燃烧概念
联系生活实际和所学知识,引导燃烧概念
环节二:燃烧概念7min
学生探究实验
通过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
引导学生探究
通过观看演示实验进一步强化燃烧的条件
环节三:燃烧条件探究12min
积极思考、动手参与灭火原理的探究
得出灭火原理
环节四:灭火原理与方法 10min
介绍火灾带来的损失
组织学生进行灭火原理的探究
介绍几种常用的灭火器材
逃生常识介绍
学生倾听、讨论
环节五:常用灭火器和逃生常识介绍 6min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
环节六:小结 2min
回顾:燃烧的概念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