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说出CO2的主要物理性质。⑵.了解CO2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并能用CO2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⑶.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CO2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分析、比较和归纳,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⑵.会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原理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具烧杯、饮料瓶、可乐、澄清的石灰水、氢气球、二氧化碳气球、紫色石蕊溶液、燃着的蜡烛、稀盐酸、稀硫酸、水、干燥的二氧化碳、三支毛笔、热宝。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趣味实验:引入课题利用趣味实验“跳动的硬币”引入课题(视频播放)。, 观看视频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通过不断冒出的气泡,顺利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可乐中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实验探究 :有关性质 (1)探究实验一:把饮料瓶中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证明了可乐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展开课题: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二:CO2的物理性质。 实验⑴:探究二氧化 碳的密度。 将等大的气球、二氧化碳气球、空气球同时抛向空中,观察气球的飘浮情况。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实验⑵:向集满二氧 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 入一定量的水。立即 旋紧瓶盖,振荡,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自己总结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探究三:CO2的化学性质 实验⑴: CO2和水反应 向两个高脚杯内倒入紫色石蕊试液,向其中一个高脚杯内倒入变瘪的矿泉水瓶内的液体。 观察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激发学生好奇心,设疑: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实验⑵:探究使石蕊变红的物质 ①将紫色石蕊浸泡过的“纸人”两袖分别涂稀HCl和稀H2SO4②将纸人裤子涂水后放在二氧化碳的集气瓶③给变色后纸人加热 实验⑶:阶梯蜡烛自 上而下依次熄灭实验 向盛有高低不同蜡烛 的烧杯内倾倒二氧 化碳。 观察实验现象,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CO2本身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培养学生对试验的观察和归纳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归纳总结实验结论能力。补充实验:教师播放小虫子放入盛满CO2的锥形瓶中立即死亡的视频, 观察虫子情况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环节四:解释应用 、解决问题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释疑挑战”栏目里,任选1-2个问题来挑战 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1.课本123页3、4、6、72.制作雪碧配料:碳酸水(水、二氧化碳) 白砂糖、柠檬酸、香料、苯甲酸钠八、教学反思亮点:1、引课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设计新颖,通过引入创新实验,更好地突破了难点。2、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率很高,师生互动给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使整个教学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进行。不足:1、整个教学过程大多在教师的设计思路之内,缺乏学生的主动性思考。2、由于本节课的实验多,用时长,所以没有对课堂练习中的死狗洞揭秘,进入菜窖前应如何检验是否安全等进行详细解释。希望各位评委对我的说课提出不足之处,作为青年教师,你们的意见将会成为我今后的教学的标杆。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