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滚蛋吧,拖延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拖延的现象,了解拖延的内涵。2.自我诊断,寻找、发现自身存在的拖延行为。3.掌握改变拖延行为的策略。导入:“小明的目标”和视频《拖延君》拖延自测了解拖延拖延症的含义介绍“拖延症”并不是一种“病”,也没有权威的定义,普遍指的是人们无谓地延长完成任务时间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往往会带来负面的后果。思考,拖延君为什么会出现?当我们在拖延时我们在想什么?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哪些拖延现象?拖延的六大表现家务:打扫卫生、做决定、扔掉报纸、杂志等废弃物工作:准时上班或上学、学习新技术等学习:上课、做作业,准备考试、写论文、预习课程个人呵护:锻炼身体、减肥、买新衣服、清理橱柜社交:跟朋友保持联络、约会、邀请朋友来家、拜访亲戚等财务:记录收支、制定预算、做投资、与银行打交道等作为高中生,最影响我们的是——学习上的拖延,你都有哪些学习上的拖延行为呢?感受又是如何呢非真实举例:.......思考:拖延君为何会有这样的心理动态?为何会这样想?了解拖延在你的大脑中住着一个理性的、目标明确的你,负责操控着你的日常行为举止的“立刻君”。比如:今天要完成什么任务,期末要实现什么目标,一切尽在掌握。我的地盘我做主,分秒必争,使命必达。此时,会出现一个声音“说的跟真的似的”。这位便是另一个你了,生性不羁、热爱自由,非常懂得享受,整天就知道玩的“拖延君”。每次当你下定决心要完成某个任务的时候,他就在旁边一直说:“你看,刚下的游戏,特刺激,要不要来一局”......之后,就是你一步步沦陷的过程。可能你会说:“等等,就没办法了吗?我也不想做事这么拖拉,我也很想努力上进啊!”别急,理性的你还有一个守护天使——“恐慌怪兽”截止日。每当我们猛然意识到时间不够用了,恐慌怪兽就会觉醒,大脑就会启动警戒模式,只知道玩的你就会被吓飞,昏昏欲睡的你就会立马觉醒。于是我们就会废寝忘食,通宵达旦,进入打鸡血般的亢奋状态,用短短两小时完成本来需要两个星期才能做完的作业。至于成果吗?大家都懂得。有截至日期的拖延还是小case,因为你总有办法在最后关头冲刺一下。真正严重的是那些没有截止日期的,例如那些曾经的目标:每天读点书,练练听力,锻炼身体,掌握一门兴趣爱好等等,这些很重要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去做的事情,但因为没有具体的截止日期,我们就很容易找到各种理由拖延着而不去做。就比如我这个假期说要健身,一直没有开始。这种长期的拖延比起短期、基于截止期的拖延来说,不那么明显,它通常是安静地、悄悄地影响我们。渐渐的,它会让我们感到无力,对自己的生活失去掌控感。觉察个人存在的拖延现象同学们请觉察自身存在的拖延现象并分享。四、总结并分析拖延的原因及对策心理学家研究总结,拖延带给人的内在心理满足归纳为以下四类:追求完美,恐惧失败,对成功自信心不足,自我保护;讨厌被被人委派,需要自我掌控感;注意力分散和容易冲动,贪图及时满足的快乐;目标和酬劳太过遥远,贪图及时满足的快乐。拖延给我们带了如此的的麻烦,大家想不想摆脱他 对于不是很拖延的同学,想不想知道一旦遇到拖延,该如何应对它?① 怕成功/失败,焦虑的自我保护,完美主义——直面恐惧,不求完美② 不感兴趣、被委派的任务,需要自我掌控感——学会拒绝③ 注意力容易分散,追求新鲜刺激——及时提醒,监督④ 时间感知不客观,贪图及时满足——奖惩制度⑤ 千头万绪,反正也做不完了——任务分解、制定计划、合理利用时间或者也可以尝试瑞士奶酪法:在一个比较大的任务中使用“见缝插针”的方法,就是利用零碎时间,而不是消极等待整块时间的出现,由于瑞士奶酪多孔,故名。意大利香肠法:如果一项工程浩大、周期冗长的任务让你很焦虑,总是拖着不愿意开始,建议你把它拆分成小段。如果最初拆分的小段仍然让你焦虑,难以开始,就继续拆分成小片,就像切香肠一样,直至你能立刻开始下一步。总结:拖延症并不是病,而是一种心理认知和习惯,主要原因是我们内心的恐惧。拖延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为何拖延。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找到为何迟迟不肯动手的原因,才是对付拖延症最好的办法。滚蛋吧,拖延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