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一、基本信息
课名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检验方法。2、学会实验室中制取一般气体的思路和方法。【过程与方法】整合信息技术和化学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2、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3、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吸引学生剖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燃烧与灭火、碳与碳的化合物的知识之后,对一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结合在上半学期学习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引入到了本堂课的主要内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而学生能够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对于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包括选择药品、选择仪器、适当的操作方法以及不同气体的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缺乏系统的概念和认知。所以通过这堂课可以通过以旧带新的方式引出新课内容,并根据两种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学习总结和概括具有普适性的实验设计方式。此外,九年级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敏感度,可以通过各类信息技术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有效性。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1、教学重难点分析:本堂课作为新授的实验课,教学重点在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药品、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来进行气体的发生和收集以及如何设计一般气体的制取方法;教学难点在于通过电子化实验仪器的搭建引导学生动手亲自搭建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器材并进行有效实验、检验和反思。2、解决措施:(1)通过类比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形成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2)通过学生搭建电子化仪器的过程,分析搭建要点,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3)通过学生合作亲手搭建实验装置,在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亮点、缺点的捕捉并进行及时的讲解,让所有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有更深刻的印象和认识。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引入 0’16”-1’02” 承接前文所学知识,引出这堂课的主题“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引发如何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思考。 思考,并回答,进入正题。 运用Seewo3自带“小工具”中的帘幕特效,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思考,引出新课课题。
知识回顾 1’03”-2’20” 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总结制取气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思考,回答,总结。 运用Seewo3中“小工具”中的思维导图进行梳理,把“选择药品”、“选择仪器”、“尝试实验”和“实验评价”等通过放大概念图的方式一一提点,并总结出制取气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实验原理讲解 2’21”-6’40” 比较几种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选择最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用大理石或者石灰石与盐酸发生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掌握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原理。 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 利用微信中“小程序”中的“小问卷app”进行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凭借前文所学认为哪种方式最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将统计结果通过Seewo3动画中的“火焰”特效进行展示,吸引学生,一同讨论选择实验原理的方式,用Seewo3自带的画笔功能进行圈划和注解,并总结选择药品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实验药品讲解 6’41”-9’27” 讨论大理石、石灰石状态以及盐酸浓度对于物质实验效果的影响,并确定用块状大理石和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掌握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药品。 聆听并思考。 通过Seewo3动画中的“火焰”特效把选择药品的原则1和2进行小结,加深学生的印象。探讨固体状态和溶液浓度对于实验的影响,运用“火焰”特效把“块状大理石和石灰石”和“稀盐酸”进行着重标注,进行强化理解和记忆。
实验仪器讲解 9’28”-12’06” 对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氧的实验仪器,寻找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合适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并总结选择装置的一般方法。 掌握选择合适的仪器的方法并掌握一些重要仪器的操作方法。 思考并对比。 邀请学生用Seewo3自带的画笔功能对实验室制取氯酸钾的装置进行圈划、对比和讲解,通过“小贴士”的形式对选择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方式进行总结,并树立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状态性质以及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化学仪器的一般思路。
模拟搭建装置 12’07”-13’48” 引导学生模仿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氧的仪器,在屏幕上搭建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数字化装置。 搭建数字化的实验仪器。 模拟搭建。 运用Seewo3中“化学学科工具”中的各类化学实验仪器,指导学生根据前文讨论,拖移各个仪器,搭建一套数字化的制取装置。
自主评价 13’49”-15’56” 及时总结学生搭建的成果,引导学生自行进行点评,归纳总结实验操作要点,并形成检验方法。 评价数字化实验仪器,总结总要操作方法。 思考,并讨论评价。 运用Seewo3自带的画笔功能指导学生对学生搭建的数字化一起进行点评和修改。运用Seewo3中“化学学科工具”中的各类化学实验仪器进行加塞子、加毛玻璃片的功能进行细节讲解。最后运用Seewo3动画中的“火焰”特效把二氧化碳的验满方式进行展示,使学生加深印象。
仪器变化 15’57”-19’04” 在屏幕上更换一些同样合理、合适的仪器,为学生自主搭建实验仪器打开思路。 了解气体发生装置。 聆听并思考。 运用Seewo3中“化学学科工具”中的各类化学实验仪器,对发生装置进行灵活更换,并及时总结:根据所需气体的量选择锥形瓶或试管,根据反应速度选择长颈漏斗或者分液漏斗等,使学生能够及时领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挑选合适的仪器。
掌握操作要点 19’05”-25’21” 观看“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3D动画版微课,深入微观世界进一步了解制取二氧化碳过程中一些操作要点及其原因,通过视频实时截图功能把重要操作进行截取和总结。 观看微课了解操作要点及其原因。 观看并思考。 播放微课“4.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enb”,巩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并通过形象生动的3D动画,深入到微观世界,了解如何检验仪器气密性,为何长颈漏斗要液封,为何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要将导管深入集气瓶底部。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实时把重要操作的瞬间进行截屏,自动就能在屏幕上呈现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实验操作说明示意图,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效果。
学生实验 25’22”-34’00” 比照数字化仪器的模型,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小组合作亲手搭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能够用所给药品制取一瓶二氧化碳,自主进行验满和检验。同时,在学生搭建装置的现场进行实时转播。 亲手搭建实验仪器并进行气体的制取、检验和验满。 动手实验。 运用Seewo助手的“同步”功能及ipad的摄像及拍照功能,将学生动手实验过程进行实况转播,将实验过程中一些有亮点或者有错误的操作进行录像和拍照,把一些重要的实验现象,如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冒气泡、燃着木条在集气瓶中熄灭、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会变浑浊等进行实时记录,既能够指导每组同学有效地、安全地进行动手实验,同时又能够把一些要点进行即时记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步功能使实验课堂生动了起来。
自主评价 34’01”-39’21” 将拍摄的学生实验仪器搭建成果照片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自主评价,捕捉亮点和不足,并对比几组完成情况,给与现场的表彰和鼓励。 评价实验成果。 思考,并讨论评价。 运用Seewo助手“投频”功能将每个小组的最终实验仪器搭建情况进行点评,运用“远程遥控”功能让学生在ipad上直接进行点评,大屏幕同步展示。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成功或者失败经验进行分享,并自主评价,总结得失原因,给表现较好的小组运用Seewo助手的“表彰”功能进行直接颁奖。
课后拓展 39’22”-40’16” 分享课后复习的资料及其链接,了解如何用好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巩固课内所学,提升学习成效。 拓展课后复习方式。 聆听并扫描二维码。 运用“微信扫二维码码”和“链接分享”功能,指导学生将本堂课的微课资料和复习资料的链接进行实时扫码和分享,告诉学生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充分利用学校购买的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成效。
六、教学流程图
注:此模板可另附纸,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
选择实验
药品
选择反应
原理
讨论制取
气体流程
引入
评价交流
学生实验
了解操作
要点
选择实验仪器
- 2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