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守住边界,关系更美好 课型 新课 主备人复备人 日期 课时编号 No教学 目标 了解人际气泡(边界)的内涵,知道在自己的边界受到侵犯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在活动中,练习人际边界受到侵犯后应该怎样做,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拥有边界意识,在自己的边界受到侵犯的时候能坚定地拒绝。教学重点 了解人际气泡(边界)的内涵,知道在自己的边界受到侵犯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练习人际边界受到侵犯后应该怎样做,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法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活动导入:我的心灵之屋 请在纸上画一个房屋代表自己。 再画另外几个房屋代表你的朋友。 根据你和朋友的关系来确定几个房屋之间的远近距离。 请观察你画出的几座心灵屋的排列,并回答以下问题: 1.你的心灵屋周围都有谁? 2.朋友的心灵屋距离你的心灵屋远近如何? 3.假设每有的人的心灵屋离你的很近,甚至占据了你的屋子,你会有什么感觉? 每个人都需要建立一条边界线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让他人控制和侵犯。 二、活动过程 (一)人际气泡——无形的心理领域 1.人际气泡的概念和内涵 心理学上,对于人际边界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叫做“人际气泡”。 人们周围存在一个看不见的“气泡”,它就象征着专属你的“领域”。 如果你的“气泡”范围内没有他人侵犯,就会感到安全,反之就会有让人感到不安,甚至生气。 人人都有保护自己空间的本能,这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具有生物保护意义。 2.人际气泡的影响因素 (1)空间环境。随着空间大小变化,人际气泡大小也会变化。 (2)个性特征。通常性格开朗、喜欢交往的人更乐意接近别人,人际气泡较小,较能容忍别人的靠近;性格内向、孤僻封闭的人,人际气泡较大,不愿主动接近别人,也不愿别人靠近自己,喜欢保持较大的距离。 ((3)情绪状态。在愉快与愤怒、激动与消沉、轻松与恐惧等不同情绪状态的影响下,人际气泡都会有所不同。 (4)心理距离。交往中因心理关系不同,彼此需要大小不同的人际气泡。 (5)文化背景。有的民族人际气泡小,认为交往中近一些才合适;有的民族人际气泡大,认为人际距离远一些才舒服。想一下,如果一个印度人和一个美国人谈话,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呢?(本条作为补充) (三)我的人际边界 1.请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形的气泡,代表你的个人边界。 2.请在边界内写上你能接受的朋友对你做的行为,在边界外写上你不能接受的朋友对你的行为。 3.和你的朋友彼此交换,互相分享感受。 (四)守住人际边界 表明态度。温和而坚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说明原因。说明态度背后的原因。 提出建议。提出更加是个对方需要的建议。 做出约定。做出能让彼此和谐相处的约定。 (五)练习 朋友让你把作业给他抄; 朋友用你的水杯喝水; 同桌没有经过你的同意拿走了你的笔记本; 家里的客人随意进出你的房间; 陌生人故意离你很近,并试图触碰你的身体 三、总结:守住边界更美好 人际边界就像一根无形的线,既保护自己也尊重别人。 缺乏边界感,双方都感到难受和尴尬,甚至引发不必要的人际冲突。 拥有边界感,守住各自的底线和原则,才能拥有舒适的人际关系。 集备后修改课后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